分享

故宫国宝在抗战烽火中迁移和展览经历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4-28








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觊觎中国的文物了,当时制订了《战时清国宝物搜集办法》,随后又衍生出《敌产管理法》。日寇这种“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险恶用心,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引起了北平故宫博物院众多文物专家的警觉和担忧。

以史为鉴,提议文物南迁

1932年,随着日寇对华北的侵略野心逐步膨胀,华北危急、平津危急。故宫博物院金石学家、古物馆副馆长马衡首先提议南迁南迁故宫文物。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渲染大波。许多当时的风云人物如宋哲元、鲁迅等人,纷纷表示担忧或者直接出言反对,甚至马衡的儿子马彦祥也通过报纸与老爹叫板:“要抵抗么?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

在北平政务委员会内部,甚至出现过要将文物拍卖,以“充国家抗敌御敌之资”的声音。狼子野心的日本人也不甘寂寞,在报纸上发表言论,“此等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

少帅出面,故宫文物顺利南迁

在决定南迁文物的关键时刻,当时执掌华北军政大权的少帅张学良站了出来。他在香山碧云寺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易培基晤谈了一整天,共同商讨确定了文物南迁的具体方案。

随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清点,从几十万件故宫馆藏中精选了20多万件珍贵文物装箱。1933年1月3日,日寇攻陷山海关,不久又大举进攻热河,故宫遂决定于1月31日将文物南运,2月5日正式起运。

1933年2月5日夜间,第一批2118箱文物准备运往上海。在此紧要关头,又生曲折。一部分反对文物南迁的北平学生被有心人士煽动,要求大敌当前先保地保人,而不是古物。他们聚集于前门车站,采取卧轨的方法阻止运送文物的火车开动。情急时分,张学良亲自出面劝说学生,才得以令列车放行。

颠沛流离中不忘弘扬中华文化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北平沦陷后,日寇果真把魔爪伸向了故宫。他们数次强闯故宫,抢走大铜缸66座、元明清时期所造铁炮数尊、铜灯亭91个,运往天津去冶炼屠杀中国人的武器。日寇的倒行逆施,充分说明了当初文物南迁决策的正确

南迁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暂存,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库。1937年1月1日,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好景不长,“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告急,文物告急,南迁文物又紧急向西迁移,地迤万里,辗转颠沛,这批文化瑰宝才得以基本完整保存。

虽然一路辗转流离,但故宫博物馆仍然不忘自身职责,努力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举办文物展览。最重要的是1935年11月到1936年3月赴英国参加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1022件参展文物中,故宫博物院735件,英王乔治五世偕王后、瑞典王太子等欧洲贵族名流,皆亲临观赏,充分展示了当时“国民政府寻求国际政治认同的尝试与努力”。

在德日法西斯威胁下的展览

1940年1月2日,故宫文物在莫斯科国立东方文化博物馆举办“中国艺术展览会”,应邀出席的苏联党政军要员、社会名流、各国外交人员、文艺界与民众团体代表达3000余人。1941年3月,移至列宁格勒展出。两地展览均受到苏联民众的盛赞。6月,因苏德战争爆发,在列宁格勒的展出提早结束。

1942年,参展文物运回重庆后参加了“教育部第三次全国美术展览会”。1943年12月至1944年1月,为了报答西南父老协助运输、保卫之劳,使其能饱览祖国文化瑰宝,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特呈准行政院,在陪都重庆举办了一次西迁书画告别展览会。

宋高宗《赐岳飞敕》、李公麟《免胄图》、黄道周诗翰等关于民族意识的精选书画作品,共142件晋唐宋元明清名家之作得到展出。在展览会当场发送的《书画展览会展品目录》上,“参观须知”第7条为“如有空袭消息请来宾退出”,显示出战时的独特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