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4-28

“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杨敏如

杨敏如的兄长胞妹是文学界翻译大家;她的丈夫是指导过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研制工作的两院院士罗霈霖。乍一看,杨敏如是被笼罩在他人光环下的普通人;然而,实际上,她自身的璀璨也足以令人敬仰。六十余载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杨敏如,是兄长杨宪益的后方“支援”者,亦是丈夫罗霈霖的革命同盟。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没落贵族,温馨家庭

杨敏如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里,清朝未灭亡前,她的家族还算是一个贵族。可清朝一灭,她们家族也就顺势没落了。没落归没落,封建思想依旧存留着。杨敏如兄弟姐妹三人,其兄是翻译大家杨宪益;其妹亦是一位有名的翻译家——杨苡。但归于“重男轻女”的思想,杨宪益才是家里的宝贝。从读书开始,杨宪益就是家里的小主人小少爷,杨敏如基于这一点,总是爱和杨宪益唱反调。杨宪益讲英文时是典型的英国腔调,而杨敏如则是一口美国音。每次杨宪益说他不喜欢美国的时候,杨敏如就会反怼道:“我不喜欢英国。”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图 | 杨宪益家族”母亲和三兄妹

在杨家,兄妹之间互怼是常事,杨敏如口上怼着杨宪益,实则两人关系好得很。杨宪益擅长念书,他自幼就能把十三经背得滚瓜烂熟,而杨敏如虽然书念得不如他,但童年时玩各种游戏是把好手,杨宪益总得去请教她。而且,在杨宪益谈恋爱时,家里的思想工作还是靠杨敏如完成的。

杨宪益在英国留学时,爱上了一位英国女孩——Gladys Margaret Tayler,中文名叫戴乃迭。在杨家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娶一个外国人是不被允许的。于是乎,杨宪益就让杨敏如去给母亲做思想工作,他知道自家妹子绝对会帮他,也知道自己母亲容易听进去杨敏如的话。正如他所预料的,杨母同意了杨宪益的恋爱,但要求便是在以后的人生里,她一定要和杨敏如生活在一起。这个要求于杨敏如而言,简直不算是什么事,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那是必须也是肯定的事情。在杨敏如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比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了。如果有,那便是国家。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图 | 杨敏如(前排右)、杨静如(前排左)和母亲徐燕若(后排左)、家庭教师徐剑生(后排右)

弃学从“武”,以教书来抗战

1934年,杨敏如18岁。这一年,她初次踏进燕京大学。杨敏如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的才女,可这学业不到三年便被中断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杨敏如学业被中断半年。1939年,杨敏如被建议去考研,在经历半年研究生生活后,杨敏如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学,转去抗战大后方。她的内心早已迷茫许久,自七七事变以后,杨敏如周遭的同学都去了后方宣传抗战,他们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抛洒着自己的爱国热血,置生死于脑后。只有她,还在和平的地方过着灰色的自由生活。

一次,杨苡给杨敏如寄信问道:“你还要在灰色的北京待多久?”

面对妹妹的质问,杨敏如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原地不动地享受着虚假的自由,她要去抗战,去革命前线,去后方教书。杨敏如深知自己不会打仗,但至少自己有学识,自己可以以“书”抗战。

虽然杨敏如已决定好去后方教书,但她内心依旧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答应过母亲要陪着她,那么就绝不会放下她一人不管。于是,杨敏如决定带着母亲一同奔赴革命后方——重庆。尽管动荡不安,杨敏如也要带着母亲一同生活,她可以靠教书养活自己和母亲;就算杨敏如非师范出身,但她内心就是要教书,文学大家鲁迅可以弃医从文,那么她也可以弃文从师。这一教,便是60年。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图 | 青年杨敏如

烽火纯情,从一而终

如果说,在战火四起的年代谈恋爱是奢侈的话,那么杨敏如和罗霈霖的爱情便是奢侈中的奢侈了。他们是青梅竹马,亦是烽火伴侣。

杨敏如在自家堂哥的介绍下,认识了罗霈霖这个别家的“小少爷”,两人三观一致,想法一样,行动相似。在日军侵华时,罗霈霖和杨敏如一样选择了去后方“抗战”,这既是罗霈霖的爱国表现,也是他想保护杨敏如的一种方式。

可惜的是,就算罗霈霖心系杨敏如,可他那时并不能和她谈恋爱。在罗霈霖读初中时,他的婚姻大事就被家里安排得明明白白。在罗霈霖读大学后,他开始请律师解除这桩包办婚姻,接受过先进思想的罗霈霖决不允许自己和从未见面且没有感情的人结婚。况且,罗霈霖早已有心上人了,只是他不想在没有解除婚姻的情况下就和杨敏如谈着还没有确定的未来。

成功解除婚姻后,罗霈霖就顺其自然地和杨敏如在一起了,他逢人就说:“我这辈子就她一个女朋友,她这辈子也就我一个男朋友。”这是罗霈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图 | 杨敏如和罗沛霖

同甘共苦,深情不变

1941年,为不暴露革命身份,杨敏如决定和兄长杨宪益同时结婚,她和罗霈霖,杨宪益同戴乃迭,证婚人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和南开大学的张伯苓。

婚后,杨敏如经常提心吊胆地生活,因为罗霈霖总是要外出任务办事,她特别害怕罗霈霖不能平安回来。杨敏如曾对罗霈霖:“不管你出去做什么,只要能平安回来,我就高兴。”而待中国解放后,罗霈霖被派去美国深造,尽管杨敏如心有不舍,可她还是选择支持。动乱年代时,杨敏如可以在家盼罗霈霖平安回来;和平年代,杨敏如只希望自己不成为罗霈霖的负担,她永远支持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杨敏如给予罗霈霖无限的支持,罗霈霖也给予了杨敏如完全的信任。在罗霈霖赴北京电信工业局担任两院院士时,他曾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上主要是说杨敏如有多少追求者等等花边事。罗霈霖看完便不当回事地无视了信上内容。他对杨敏如,是完全绝对的信任。或许,这就是他们二人婚姻能长久幸福的原因:绝对的信任,从一而终的陪伴。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图 | 罗沛霖和杨敏如夫妇回访重庆的南开中学旧址津南村

在60年代至70年代时,杨敏如和罗霈霖因各自身份问题而被隔离,那个时候社会动乱得比战争年代还严重,杨敏如这等文学家更是容易遭难。在看守所里,有人问她还要不要和罗霈霖在一起时,杨敏如每次都坚定地回答:“要!”她总是忍受各种审问,强忍痛苦地坚定自己不会远离罗霈霖。那个时候的杨敏如,坚信罗霈霖不会远离她,而她也不会放弃罗霈霖。说好了携手度风雨,那便是一辈子的事。

杨敏如:我的这一生,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嫁对了人

熬过不安年代后,杨敏如终于迎来了和罗霈霖的简单幸福生活。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苦过知情深。年轻时两人偶尔还会吵个小架闹个脾气,可经历完那段隔离岁月后,只要双方还在身边,就足以安心。每天下午罗霈霖总会为杨敏如冲上一杯咖啡,切上一块点心,两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喝着下午茶。如此简单又安稳,是幸福的小日子。

文 | 千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