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二模作文范文出炉!

 老刘tdrhg 2019-04-28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深圳考生

勒内·托姆曾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两位古人类学家说是为了取暖御寒,获得鲜美的肉食。勒内却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为了欣赏灿烂的火光。

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不同境界的回答。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多年,脑中充斥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他们严谨科学,得到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类的答案;而勒内却与这两位常年浸泡在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忘记了“美”的古人类学家不同,他身为著名数学家,拥有一颗理性之心的同时,却同时拥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两种回答两种心态,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机组合以便利人民生活;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实人们的心灵。实用与浪漫,物质与精神,两对矛盾,鲜明对立。

究竟哪一种更好更优呢?实用主义可以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没有实用主义,哪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先进的航空航天?人类哪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为今天这般模样?而浪漫主义可以充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没有浪漫主义,我们哪能阅读那么多精奇梦幻的故事,哪能看见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绘画,听见那么多震人魂魄的音乐?由此可见,二者虽是对立,但我们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这方面是统一的,共同改变了人类,发展的人类。

然而现实往往是,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却轻视了灵魂陶冶。有些家长认为厚重的文学书籍无用浪漫,浪费时间,不如买教辅;有些房主在布置房间时以为花草盆栽、绘画摆设无用,不如多买几张桌椅,几个电器;有些城市认为绿地森林无用,不如多建几栋工厂,发展经济、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态,实用主义似乎独占鳌头。

非也,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财富,要便利,要富足,我们也应该要鲜花,要鸟鸣,要美好心灵。我们也许能够这般生活:放下课本习题,走进经典名著中人物的悲欢生活;停下忙碌脚步,去浏览世界各地,探访江河湖海。我们的城市可以有高楼大厦,也要有鸟语鸣唱,绿意葱茏。我们要有创造富足生活的理想,更要记得诗和远方。

有哲人曾言:“我宁愿不要赖以生存的面包,也要一株芳香馥郁的水仙。”我认为,面包是生活所需,当然要;而那娇丽的水仙,我更当要。要面包,更应要水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迈开脚步,头顶星光,永恒美好前程和未来。

【打分】20+20+20=60

【总评】文章标题虽然选用了“面包”“水仙花”这两个作文材料之外的词语,却无隔膜之感。在写作过程中更是紧扣材料的核心进行分析阐发,很好地做到了“符合题意”的要求。

文章写作不见一般考场作文的样式,以思维的推进形成文章的主体框架。文章核心分析部分呈现出非常突出的“起承转合”的思维过程:分析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起”;自问自答“哪一种更好呢”,为承;以“然而”为标志,联系现实,以两段的内容,构成了文章的关键段落,为“转”;最后以哲人言“面包”“水仙”的选择,回扣标题,回合全文,并做到点题之效,为“合”文章语言不求炫彩夺目,只求分析论证的真实表达,是真正在思考,真实去写作。

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深圳考生

曾有一位数学家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人类为何要保存活的火种,两位人类学家均认为保留火种皆因人类的生活所需。但数学家的回答引人深思,他认为,火种之所以得以保留,是因为其在夜幕中可以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我们可以从以上窥探出,两位古人类学家皆是从社会物质的实用性出发考虑,而这位数学家则是另辟蹊径,从人的精神享受性出发考虑,更具有诗意。然而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是按两位人类学家的思考角度来判定事物的呢?以笔者之见,在物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等待一朵花开,栖息与精神的诗意之中。

在快节奏、大变革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在忙于追寻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而忽视了身边的美好。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一生征战沙场,开疆拓土,享受着无上荣光,但他却依旧苦恼,发出“我一生几无快乐”的感慨,难道是拿破仑对荣耀的追求贪婪的永无止境吗?其实并不是,而是他坐居高位,追求荣耀,但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去感知、去探寻自身边的幸福,以至于“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的境遇,缺少了生命应有的温度和诗意。前进的人们啊,请慢下你的脚步,一味追求或许能够达到你所希冀的远方,但过程的鲜花却无暇欣赏,物质得到了满足,精神却变得空虚,不应为了苟且而忘记诗与远方啊!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有时慢下来,我们或许可以额外获得精神上的馈赠。川端康成“夜中四点半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一处诗意的风景,被“慢下来”的川端康成一窥,不仅使自己心旷神怡,而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帕斯卡尔在璀璨(书写错)星空下独自漫步,沉吟道:在无穷的星空中,我不禁颤(站)栗,再多的话语已是无用,灵魂得到了皈依。古之大学问家,都能身处喧闹尘市中保持一颗安静自若,诗意长存的心灵,在慢中得到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洗礼,境界的提升!

而我们,虽不能完全停下步伐,但我们可以在闲适之时手捧一本书,感受书中流淌的字字文采,去郊外赏一朵花开,体悟生物生命成长的可贵美好;在独处时尽情沉坐,畅想人生如梦的美好回忆。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世间的“大染缸”中保持生命底色,在物质横流的浪潮中达到精神的充盈和生命应有的温度。

周国平曾道:“等待生命中的一朵花开。”愿你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慢下来,观一树紫藤花开,望一抹夕阳流逝,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打分】20+19+19=58—2

【总评】文章的标题就显示了考生审题的准确性。开篇结合材料引出“物质生活”和“精神的诗意”两个关键概念,并能把二者统一在全篇的分析之中。全文事例典型,并能结合生活现实展开论述。语言功底不凡,全篇文字给人一种“诗意”的美。

援引名人名言成为分析论证的主要手段,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也是易被人诟病的地方,再说,还有2个很扎眼的错别字,使得文章不能达到满分。

火光中的“诗和远方”

深圳考生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法国著名数学家在与两位古人类学家的讨论中,就人类为什么要保存火种这一问题上给出了最诗意浪漫的解释。生而为人,即便步履蹒跚,眼前迷雾团团,依旧无法阻挡我们追逐美。

在人类生活中,“苟且”总是占了绝大部分,而美却总是一闪而过。然而这些所谓的“美”,所谓的“诗和远方”都能在刹那间温暖整个冬天。

诚然,火种的保存很可能是用来取暖御寒的,也可能是为了烧出鲜美的肉食。若如第一位人类学家所说,那火仅是维持最基本生存动力的热源。他是从人类最基本的角度来分析古人类的想法。而第二位人类学家将火势为烘烤食物的工具,火不仅能帮他们维持生活,更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但其实人类的欲望与亲人并无多大差别,在吃饱穿暖以后他们也会去寻找美。即使物质贫乏些,也阻挡不了他们迈向诗和远方的脚步。即使生活得先有“苟且”才能追逐“诗和远方”。但这又怎样能够妨碍他们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追求精神的充实呢?

而托姆的答案看似多余,实则是非常重要的。在远古时期人们可没有今日的灯火通明,在夜间仍像白昼那般车水马龙。人们随着白天的到来现身于世间,又随夜幕降临消失于黑夜之中。我们不知道黑暗的样子,我们也不知道古人类身处于黑暗中恐惧的样子。黑暗不同于黑夜,他静谧地将恐惧的魔掌伸向每一个笼罩才在他身躯之下的人。而跃动着的火光却帮助人们驱散黑暗,打破了黑暗中的未知,他灿烂的身姿美进每一个注视它的人心中。这也是人类对抗黑暗的开始。

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太丰富,却有太多的人只有吃喝拉撒睡而像行尸走肉般生活着,精神世界却早已荒芜得寸草不生。所以现当下,我们应走出自己习惯于活着的“苟且”,去追寻“诗和远方”,就像古人类学家用火种让自己温暖,不再饥饿时,他们会去发现美的存在。早在三万年前生活的山顶洞人便会制陶器和戴首饰,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言从有人的时代便有这种现象了。因此这也正是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去欣赏夜幕降临时灿烂的火光。

在火光中我看到了“诗和远方”,是当下活在“苟且”之中的人们将去的地方。

【打分】18+18+16=52

【总评】本文对材料含意的解读准确,能比较深刻地分析“实用”与“审美”的关系,并突出了“审美”的价值。论述过程中有对材料的阐释,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拓展。

第二段写“人类的‘苟且’总是占了绝大部分,而美总是一闪而过”,这两个论断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没有阐明,导致第二段和第三段“关于火的实用价值的分析”脱节。第四段中写的“驱散黑暗”“对抗黑暗”是“实用”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表达不够清晰。

不过,文章的语言功底了得,主体部分流畅,语言雅致,以“苟且”和“诗意”的对照贯穿全文,有如风行水上之感——作者写作时一定感觉文思泉涌般的喜悦与畅快。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深圳考生  林方耀

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

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

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略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

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总评】本文作者对材料的把握很精准,思辨性强是本文的亮点,文章首先对材料进行适当解读提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的观点,接着肯定“实用”的价值意义,并进行一维思辨谈“求美”价更高;进而联系现实,进行二维思辨谈抵制物质诱惑的重要性,最后重申观点,结构非常清晰完整,思辨性与逻辑性兼备。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深圳考生  林安琦

火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而关于人为何要保存火种存在不同的看法,人类学家认为火可以取暖御寒,火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数学家托姆说,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我认为托姆的话与巴金先生的名言“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托姆认为物质并不仅仅存在实用价值,更存在审美价值;巴老认为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生活,更应有精神追求。这就告诉我们,在丰富了日常的物质需求时,我们更要关注精神屋面的需求,而学会审美就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一条捷径。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正如德国伟大思想家、诗人歌德所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许多人仅关注着物品如何实用,用在何处恰到好处,但很少有人关注事物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是美的。我们不能将自身局限在物质的使用价值上,我们要寻求突破,从物质上的满足突破至精神上的享受,物品的实用让我们取暖御寒、饱肚充饥,物品的审美价值更能让我们精神愉悦,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所以,当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时,我们要能跳出实用功利的层面去探寻事物的审美价值,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当然,能丰盈我们精神的不只有美,还有蕴含其中的许多思想文化精神。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西方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他们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层面,我们从五湖四海中吸纳不同的思想文化,在不断地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名为《窃读记》,作者林海音在文中写到,“目的地不是饭店, 而是饭店旁的一家书店”,可以看出作者在精神上的需求远高于物质层面的需求。

诚然,精神上的满足远没有物质上的满足来得快捷,甚至,在这个快节泰的时代,人们常常因此只满足于物质而放弃追求精神。但是人如果只有物质上的满足,生话便会变得空虚,如果懂得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那么,生活会因此更多彩。

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们的生活因为有物质保障而远离饥寒,但我们的生活如果有了精神追求定会增光添彩。

【总评】首先,标题就很独到,即切合题意,又富有文采,引用名人名言不留斧凿之痕迹;论述中始终“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来展开,有对两类“大家”观点客观的评价,有对论述倾向的重点表达。思路开合有度,挥洒自如;用语准确简练,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