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DEVIN是个好老师——听课随笔三则

 三驾马车1966 2019-04-28

       2015.9.17,上午,在2014级综实2班听了来自新西兰的外教TOM的课,在2015级综实2班听了来自美国的外教DEVIN的课。

2015.9.18,上午,在高一(4)班、高一(3)班、高一(13)班分别听青年语文老师吕乾坤、李慧慧、夏曼曼的课,他们都上的是《烛之武退秦师》一课。

一.DEVIN是个好老师

骨子里的幽默才是一流的幽默。DEVIN就是这样的人。只看DEVIN的相貌,会觉得他是一个内向的、不苟言笑的青年,似乎不像是一个美国青年,而像是一个传统的中国青年。其实并不,看到他站在讲台上激情四溢,绘声绘色,谈笑风生,你才会认识一个热情而内秀的更加真实的DEVIN。

毕业于世界名校的美国杜兰大学,放弃在美国高校从教的机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追求所向往的教育体验,这就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美国青年DEVIN。

利用丰富的表情、手势、精彩的图片、有限的词汇,DEVIN和综实班的小学生们进行了很愉快的沟通,他能让学生们那样开心、投入、活跃地学习。这是一个颇为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老师DEVIN。

“Good!Good!”这是DEVIN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词汇。他经常走下讲台,穿行在学生们中间,亲切随和地拍拍小学生们的肩膀,真诚、自然地把一声声鼓励送给学生们。在DEVIN老师眼中,似乎从来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每个小学生都是可爱的孩子。

课堂中间,DEVIN给学生们留下了一段独立写作的时间。学生们拿出笔来,人人动手,写在纸上。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DEVIN把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科训练切实地发生在课堂上。然后,他组织学生们发言,组织学生们参与互动。有趣,谁教会了DEVIN这种讲练结合的上课方法?我想,如果DEVIN长时间留在中国教书的话,估计会很快适应中国高考竞争的需要,也会让学生考出不错的学科成绩吧。

当一个老师最任性的事莫若像DEVIN这样,有一身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一生中能在一些非常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度过若干段幸福的教学时光。

二.以学论教是真谛

同课异构的课很有可比性。同样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样的一节课时,谁的课上得好?

其实,当问“谁的课上得好”时,这样的发问本身就容易产生一种误导:把听课、评课的中心集中在教师身上。

我们要习惯于这样发问:谁的课效果好?

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以学定教,这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追求。一节课好不好,就要思考全班同学有多少人掌握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追问:这节课有教学目标吗?教学目标明确吗?教学目标集中吗?教学目标可操作吗?有落实教学目标的学法指导吗?有检查教学目标掌握情况的当堂训练吗?——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就是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的基本工作。按上述这些要求来思考和评判的话,三位青年教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是有明显不同的。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青年教师凡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磨课、结课时,都能始终以“以学论教”来反思和定位自己的教学的话,必定会日有所悟,日有所进。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这是进步的开始。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所收获,我们就不得不再做思考: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

答案很简单:把课堂上必要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公开课,我们都敢于并善于精心设计,果断地把五分钟、八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静静地动手训练,让他们哇哇地放声读背,让他们热烈地分组讨论,让他们投入地动手实验。——这个不算“凉场”,这个不是不尊敬听课者,相反,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好课的外在标志。

教师不是课堂上的太阳,讲台不是教师惟一的位置,甚至不是最佳的位置。让学习更真实而迫切地发生在学生身上,这就是高水平的素质教育,也是高水平的应试教育。

三.好课是细节的完美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好课是遗憾相对较少的艺术。而不断追求细节的完美,是成就好课的必要努力。

上下课应该喊起立。

这三位青年教师的课,在上课时学生都没有喊起立,下课时只有一个班喊了起立。

我回想了一下,过去几十年里我所看过的全国各类公开课,没有一节课学生是不喊起立的。“起立!”这不只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声响亮的“起立!”,可以让全班同学精神抖擞地学习10分钟。一声响亮的“起立!”,常是我们回忆起中学时代时难忘的记忆之一。

自主学习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

这三位青年教师正式上课前都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发表演讲。有的讲了三分钟,有的讲了五分钟,有的讲了七分钟,时间长短不一,不可控制,以至老师不得不出面委婉阻止。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讲一首小诗的,有讲做人处世的,内容自定,虽然占了课堂的学习时间却与当堂的学习目标没有任何关系。

锻炼学生自主演讲的做法是有道理的,这本质上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但是,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干预、指导。如果教师严格限定一下学生演讲的时间,比如一律不得超过三分钟,也即600-750字的篇幅,同时规范一下阶段性系列演讲的内容或话题,或者要求学生自主演讲与当下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效果是否更好些呢?

多媒体使用要讲效益。

就高中课堂学习而言,不少时候多媒体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它不只是老师用它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且老师自己也常常被它牵着鼻子走。必须用的时候则用,不必用的时候不用,可用可不用的时候宁可不用。还有一个问题:要讲节约。多媒体不能整节课开着,就为了中间几分钟的使用。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课堂要讲效果,指的是课堂上学生的收获怎样;课堂要讲效率,指的是课堂上学生单位时间的收获怎样;课堂要讲效益,指的是课堂上师生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与教学产出的比例怎样。

吕型伟先生说得好: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

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求真创新的奉献之旅,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不断反思,不断雕琢,既成就了学生,也完善了自己,快乐在其中,幸福在其中。

2015.9.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