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部《易经》, 都围绕3个字, 悟透了, 就是得到易的精髓

 采花赏玉 2019-04-28

中国文化传承中,哪一本书最重要?《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包罗万象,信息量极大,很多慕名想学易的人,读半天读不懂。其实,整部《易经》,都围绕“理、数、象”3个字,悟透了,就是得到了易的精髓,能读懂《易经》。

什么是理?当然不是“道理”、“理科”的理。读易,首先要放下现代人的惯性思维。

朱熹先生说,去人欲,存天理。这个意思接近。

明朝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的宋濂,运用医家和道家的概念,解释“理”,更容易理解。

道家认为,天地有“气母”或“元气”,“其出无根,其人无门”,无涯无际,人们虽不能觉察它,但它确实存在。这是从道家的角度去解释“理”。

宋濂认为,理,亦即天地之心,它通过元气而致有万物和运动。万事万物的兴盛衰败,包括人的生老病死,就是因为生生不息的“天地之心”通过元气在起作用。他认为,求道问学,修养道德,就在于体认和获得这个“天地之心”,而使“吾心”能够“冲然”、“渊然”、“浑然”、“凝然”、“充然”。苟能如此,人便能与天地并运,与日月并明,与四时并行,于是便实现了“君子之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一种叫“以太”的概念,存在整个宇宙之中,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这个“以太”的概念,类似我们《易经》中说的“理”。

自然界五大元素,水、木、火、金、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理”又比这五大元素还“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数,是万事万物演化的规律,是不可见,但确实存在的东西。

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时,是什么力量让四时依时而动?能不能捣乱顺序,先过夏天,再过冬天?肯定不能。四时一乱,万物皆乱,人也乱,不得安生矣。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规律),在主宰四时依次而行,不能造次,这就是“数”。

“数”存在八卦九宫中,人也受“数”的规律约束。

“数”是规律,可以推算,推理。比如,你在春天的时候,就知道,下一个季节必然是夏天。这是最简单的推理。

而最复杂的推理,是人的“数”,古代人用来“占卜”,通过规律,去推算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达到逢凶化吉的作用。

其实“占卜”从科学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概率,概率大,就准;概率小,就不准。

周文王演绎了《周易》,在西周占卜是很重要的吧,可周武王和姜太公攻打殷商时,占卜是出师不利,而且当时大风骤雨吹断了出师的军旗,这一切都是不好的征兆,周公主张撤退。(据说,《周易》的卦辞、爻辞,是周公写的。)周武王犹豫,而姜太公坚持要征战,他才不迷信占卜。最后,事实是姜太公赢了。周武王打败纣王,灭商建周。

我学易经,但是不占卜。任何一个人,只要能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洞悉其变化的规律,都可以预知事物的来龙去脉。如果难以达到洞察天地心的境界,借用数术,也是可以推算出来,古人从《易经》发展出来“四柱”“称骨”等,都是根据规律,去推算一种最大,最可能的概率。概率内的事情,就说是“算得很准”,概率外的事情,就说“算得不准”,就这个意思。

比较好理解。八卦乾、震、坎、艮、坤、巽、离、兑,以及两两重卦得到的64卦,都是象。

理、数、象,这三者,是一个顺时针的发展规律,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一个基因,到一个基因组,到一颗种子,到一颗参天大树的衍化过程。

太极宗师张三丰留下著名的《无根树》,其中一节讲到:

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

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

世上阴阳配男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顺为凡”,这个顺,就是从理、数、象顺时针衍化,为凡,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逆为仙”,这个逆,就是从理、数、象逆时针回归本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格物致知,求道,为仙,道心惟微。

整部《易经》的核心即围绕“理、数、象”这三层关系,把握住重点,理清脉络,基本就抓住了易的精髓,有所感悟了。

每天学一点《易经》,这是解读《易经》的第38篇文章。为方便读者连贯阅读,我尽量坚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经》解读完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