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书家: 李步宁,字致远,别署知斋,1985年生于甘肃省静宁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书协省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协副秘书长、甘肃省书法院院聘书法家。 点评视频▼ 汉碑基本上有四大方面,以《礼器碑》为代表的瘦硬挺拔这一部分,《张迁碑》《衡方碑》为代表的雄强一路的作品,以曹全为代表的阴柔这一路,以《乙瑛碑》为代表的典雅秀丽部分。 目前作者取法汉隶《礼器碑》,对于展厅作品来说,该作品整体效果不错,自己画了格子,设计效果上压了一条红色色块,但这个色块太大,不协调。 色块下边如果空出贯通到底,视觉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左下角也可以再压一个红条,进行复印。目前效果有点单调、突兀。 红色的纸上都是单字(兰亭序三字),感觉突兀,与正文隶书不相搭,需要再进行改进。 但纯手工画的5公分的格子不错,用格子的形式分了三部分,如果裁剪开这三部分重新进行拼接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可以做的在再细致一些。 小隶书在展览上非常多,该作品可以写的再小一点,小隶书目前很受欢迎。 从作品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书法的三要素:笔法,字法,章法来看,笔法方面,对汉碑的认识不是很够,理解需要加强,认识不是很明确。 碑刻一般笔法不是很清楚,写的时候需要进行转化,即所谓“通过刀锋看笔锋”,我们再现的是毛笔的效果,而不是碑刻的效果。 作品笔法方面有待提高,侧锋太多,应尽量将线条写圆,不是不能出现侧锋,而应是侧锋写出来也是圆的。转折、衔接,包括波划都不是处理的很到位,波划有楷书的倾向。 “足”和“怀”的地方有楷书化的倾向,用笔不是很到位,需要再饱满一点,转折处应用侧锋来进行书写,就会显得饱满、有力,楷书和隶书进行了混淆。 作者对空间的理解不是很够,“当”、“室”的空间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疏密对比关系要拉开,“之”加了篆书的结构造型,显得生硬,上下左右衔接不起来。 有些字结构不是很到位,“文”的左右未伸开。“兴”的上半部分太密,而《礼器碑》上比较舒张。 “月”的重心在中间,如果理解到位,重心应靠右,应打破平衡,走向矛盾,不能一味的平正、对称,书法要构成矛盾关系,而非对称关系。 “畅”的“申”和“日”太小,笔力不协调。还需再进行加强处理。 “观”、“娱”都不协调,“情”的折太生硬,“内”写的太拘谨,字内空间太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