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魏碑书法名家亢凡——“原来魏碑可以写得如此雅致!”

 ljf2623 2018-04-02

亢帆(凡),当代青年魏碑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三门峡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先后入展中国书协组织的书法展览十余次。

亢龙有悔,汉魏碑碣传古训;

凡百一新,唐宋笔墨启今人。

——藏字对联致亢凡

访谈实录

亢凡口述 书童 采访整理

1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参加国展,写的是什么书体?这个过程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亢凡:我第一次参加国展大概是15年前,也就是2003年,当时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甘肃省书协承办。当时阶段主要学习二王一路,就试着用二王风格创作了一件行草作品,作品内容是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创作理念是力求做到整幅作品行云流水,每个字神采飞扬,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又尝试着加入了一些魏碑的方笔,就是想做到方圆兼备。

作品发后也没太在意,当时也没有微信等先进的通讯设备,突然有一天接到三门峡书协主席电话,通知我可以申报省书协会员了,并祝贺我的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当时确实非常激动,因为毕竟是第一次入国展,也就是那时开始,才真正踏入了神圣的书法艺术殿堂,为自己走好以后的书法道路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2

记者:回顾您三十多年的书法艺术历程,如果将其划分您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亢凡:我学习书法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5岁前),那时家虽在农村,但也算书香门第,祖辈喜欢书法,可能因为有艺术基因的缘故,对于老师板书或村子写的字就比较敏感,善于观察。当时也没有什么字帖,就模仿老师的字,结果参加乡里钢笔比赛还得了奖,对自己激励很大。

二、模仿阶段(15-20岁),初中后到郑州求学,看到当地老一代书法家陈天然题的很多牌匾,有意识模仿。经常写些大字,由于学校懂书法人很少,自己的“江湖体”书法竟然在学校得了一等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是多么的幼稚。记得有年过年在县城卖春联,刚好被我们县文联的一位老师人发现,就介绍我见到时任河南省书协主席张海,张主席就建议我要“从古人那里吸取营养”。

三、自觉阶段(20-35岁),从郑州毕业后,偶然机会见到本书才知道以前写的不是书法(想知道什么书吗?文末有答案),原来中国书协有全国展、行书展、楹联展、正书展等。从那后才豁然开朗,有了书法的意识,所以人生有时候需要人点播,或是一句话、或是一本书、或是司空见怪的东西就能让人顿悟。

有了新的认识,就开始临写武威汉简,写了一两个月,当时三门峡市举办国庆书法大赛,就用武威汉简笔意写了幅“梅花伴古寺,山色笑诗人”的对联,得了一等奖,当时很意外、也很惊喜,现在想想可能主要是因为路子比较纯正吧。后来临写了很多贴,在二王、汉隶、王铎、伊秉绶等帖上都下了功夫,之后陆续参加许多比赛,如八届国展、正书展、草书展等。

四、修为阶段(35岁至今),开始思考书法之路应该怎样去走,如何有自觉意义上的审美追求。偶然对魏碑产生了兴趣,尤其以魏碑楷书先后在首届魏碑胜地全国书法大赛和第十一届全国展获奖入展后,作品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面貌。今后将把书法当做一门功课来修行,并朝着魏碑雅化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当今书坛群雄逐鹿、诸侯并起,面对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很不容易,但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3

记者:您的老家在河南灵宝,灵宝是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这种因缘对您的书法道路有影响吗?

亢凡:灵宝是老子道德经的发源地,灵宝函谷关也因此被誉为道家之源。在灵宝,学道、修道、悟道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老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早已深深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常在思考何为“美”!在灵宝,人们对美的认识非常朴素,当我们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问病人“你哪儿不美?,这是我们方言,意思就是哪里不舒服,你看多么朴素,什么是美?美就是舒服,不美就是不舒服;什么是美?让人感到舒服就叫美。可以说老子的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我,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方无隅、道可道非常道以及玄之有玄等思想给了我书法上的很多启迪,使我受益匪浅。

近年来在魏碑书法的创作上我在一直坚持老子大方无隅的思想,不去过分的追求魏碑的细节和方笔的造型,而是把魏碑雄强方严的外形内化于线条之中,通过提高线质,增强线的深穆和力量感来展现魏碑的大气与大象。

另外他的玄之又玄和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对我也影响很大。我个人认为艺术的生命在于玄,说不清道不明。它不是一个常态,也不是一个常量,它始终在发展变化当中。所以我在魏碑的创作之中也提出了一个模糊概念,就是让作品更有耐人寻味的神秘感和想象力。

4

记者:您说书法就像佛家的修行,一日都不能偏废,那么您的书法日课是怎么开展的?

亢凡: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书路程,我想说书法是一种修行。表面上看是在写字,但其时是在写心、写意、写情、写人。学书法也像佛家子弟学道、修道、悟道、得道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书法和参佛一样需要一颗虔诚的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磨练,只有这样才能修得正果。

信佛之人每天都要打坐、诵经,这看似平常的事其实就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由量变到质变,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顿悟”。但如果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突变,更不可能“顿悟”。

当然从量的积累到质变,这里面还有个个人悟性的问题,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慧根”。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佛,最后得道高僧却只有那么几位,为什么古人写字的那么多,最后在历史上留下名的却十分有限。我的书法日课可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就想每天吃饭一样,一顿不吃就觉得饿得慌。当然日课不一定非得去写,也可以读,可以看,可以想,可以思。

总之,每天要为书法留上固定的时间。我临帖很杂,也很广泛,我注重的是博采众长,化为己用。但对初学者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精研一家,然后再触及多家,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这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你不能一下子让他就吃丰富的食品,因为他还没有那样强的消化吸收功能,吃多了反而会生病。

5

记者:有人说未来书法的发展是碑帖结合,您先后在碑和帖上都下过很大功夫,您认为这两种书体的学习哪些异同?这么多年有哪些实践?

亢凡:碑和贴就好像书法艺术大树所结的两个果实,他们都出自同一个根,但又各具风味,一个可能偏甜,一个可能偏酸,但他们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都差不多。

如果从道德经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碑和贴就像是老子所说的阴和阳,帖学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阴柔之美,而碑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但他们都很美,正所谓贴养气,碑增骨。帖和碑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二者融合,才能气血充盈,骨力弥漫,神完气足,形神兼备,最终步入众妙之门。

碑帖就是阴阳两面,只有阴阳调和才会相和相生。在碑帖结合方面这些年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在碑的临习当中有意增加行书笔意和书写性,让碑刻呈现在纸上更加贯气;

二是在碑的临习当中有意增加墨色的变化,让呆板的碑富有气血,更有韵味;

三是在临贴和创作中有意弱化碑的方笔运用,使碑呈现出更加温润遒丽的风姿。

6

记者:当代书法似乎逐渐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许多人都写魏碑,你在这其中如何彰显个人的艺术风貌和线条状态?

亢凡: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它、热爱它、追求它,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独树一帜,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有句话叫“不走寻常路“,我认为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就要敢于去试错,善于去误读,就必须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所以说要彰显自己的艺术风貌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通过单纯的技巧练习来实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教学中讲线质就像人的气质一样,它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美好感觉,我在线质训练中主要是用心、用力、用气,就是要有意识的去训练,用力就是要把力量通过笔尖传递到纸上,用气就是要找练气功的感觉,要把全身的气往笔尖上汇聚。

我认为线条达到好的状态就是混穆、质朴、遒劲、自然天成。要达到这个状态必须要像练习武功一样,有意练功,无意功成功,功到自然成。要懂得线质是写出来的,不是描或者划出来的。就像一位武林高手一出手就能将对方击倒,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一笔下去就能表现出高质量的线条。

7

记者:现在“互联网+书法”蓬勃发展,你也开展了书法教育,你给学生传递的主要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

亢凡:“互联网”是学习书法的工具,可以让我们获取讯息更加方便和快捷,任何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书法学习的内容,一定要用好这个工具为学习书法服务。

不过来自互联网的知识和信息非常丰富,每个人一定要成为懂得好的处理器,能够进行知识的筛选和鉴别,要明白哪些能学哪些不能学,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并能把好的东西化为己用。更重要的是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不能用电脑代替自己的思想和审美。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顺应自然,自然而成。

我在教学中主要教授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魏碑书法教学。我的魏碑书法教学理念是以篆隶之意入碑。就是在魏碑中融入篆隶的笔法和元素,化方为圆,变直为曲。在魏碑教学中我主要教授四类魏碑书法。一类是墓志,主要讲授元氏系列墓志。第二类是造像类,主要讲授龙门造像。第三类是碑刻类,主要讲授二爨碑。第四类是摩崖类,主要讲授石门铭。每一类都分为实临,意临和临创转换三个步骤。

二是汉隶书法教学。我的汉隶书法教学理念是以篆籀之法写隶,就是强调笔法上的裹锋藏锋起笔和中锋行笔。隶书教学也是选取三类具有代表性的隶书作品进行讲授。一类是不带蚕头燕尾的,如好大王。二类是带蚕头燕尾的比较成熟的,如礼器碑和曹全碑。第三类是摩崖类,如石门颂。每一类同样也是分为实临,意临和临创转换三个步骤。

三是楷书书法教学。我的楷书书法教学理念是以魏碑之韵化楷。就是将丰富的魏碑元素融入楷书的创作当中,从而激活楷书。楷书教学也是选取三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授。一类是钟繇二王一路,一类是欧楮一路,一类是明清一路,如文徵明,祝允明,倪瓒。

每一类同样也是分为实临,意临和临创转换三个步骤。总之,不管哪种书体都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和一个正确的书法学习路子。

8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魏碑的“雅化”,未来书法之路如何深入这种审美追求?

亢凡:何为雅,大家平常都说文雅,我认为这相对于武来说的。武是什么,武就是阳刚,武就是强势。那么雅的核心应该就是柔,雅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文化,一种内涵,一种卷气。

魏碑的雅化一直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个人认为要实现魏碑的雅化主要可以通过四个途径。

一是取法的雅化。就是在魏碑的学习上尽量选取比较平正遒劲秀雅一类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临摹,如元氏系列墓志,崔氏系列墓志等。

二是笔法的雅化。就是要有意弱化魏碑的方笔和切笔,增强书写性,化方为圆,变刚为柔。

三是在章法的雅化。在创作上可以用册页、手卷、扇面和小条幅等形式来表现。

四是想法的雅化。就是要善于进行融合和创新,尝试将行书的笔意融入魏碑的创作当中。如可以将二王的笔意,如圣教序,将王铎的笔意,如王铎诗卷,将李北海的笔意,如麓山寺碑等融入魏碑的创作当中,以增强魏碑作品的书卷气,从而实现魏碑的雅化。

我想魏碑的雅化只是我对书法追求的一个想法,肯定在实践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但在未来的路上,我会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思考实践,努力在碑帖结合和碑帖雅化方面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哪一枚果实。

9

记者:再次感谢亢老师接受本次采访。

亢凡:不客气!欢迎下次交流。

GIF

笔者手记

两千多年以前,老聃经过灵宝的函谷关,留下了名垂千古的《道德经》。

这本书千百年来滋养着无数中华儿女,成为中国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遗产,正是因为这点,灵宝在今天的中国依旧熠熠生辉、引人膜拜。

人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文化圣地尤其对于生长在此处的人有着非凡意义,魏碑书法名家亢凡就是在这片水土滋养下成长。

亢凡出生于书香门第,父辈们都可以写一手好字,不过他成长的阶段正是中国物质最贫乏的时期,因此少年时期竟然连一支像样的毛笔都没有,这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不可想象。

然而或许是因为基因中对书法的热爱,即便是客观条件不足,他就算自制工具(用布裹在细棍作毛笔)也要练字;纵然没有合适的字帖,他一见到前辈书家牌匾就悉心临摹,就这样他度过了书法的启蒙阶段。

直到偶然见到一本《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作品集》,亢凡好像触电一般,终于顿悟书法的真谛,“原来这才是书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他便开始刻苦钻研,十多年的光景飞逝而过,他也相继取得了不少成绩。

然而入展或者奖项只能代表技法的水准,真正的书法艺术还需要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感悟和修炼,这时《道德经》中关于“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方无隅”的渐渐深入他的艺术思想。

于是他的书法之路悄然从帖学渐渐转向碑学,让他走上了碑帖结合的新阶段,用他的话而言就是魏碑的雅化——不去过分的追求魏碑的细节和方笔的造型,而是把魏碑雄强方严的外形内化于线条之中,通过提高线质,增强线的深穆和力量感来展现魏碑的大气与大象。

很显然,这样的审美取向无意中与百年以来书法发展历史暗合。

自从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提出“扬碑抑帖”的观点,中国书坛迅速引起了一阵风潮,一改传统书法上千年的帖学方向,碑帖结合的新路为中国书法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探索者,有清末的赵之谦、张裕钊等先驱,也有民国的于右任、沙孟海诸先生,还有当代的孙伯翔、李松等前辈,他们在不同方向的拓展丰富了碑帖结合的内涵。

为什么要碑帖结合呢?因为传统帖学之路的可能性早已经被古代无数书家试遍,而只有碑帖结合这条路最具有想象力,因此这几乎是当代许多书法家的共识。

然而具体怎么结合,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认识,这或许最诱人的地方,因为每个人在其中都可能自由地发挥自我的个性和才情,有人喜欢原生态的古拙味道,有的人崇尚流美潇洒的气象,不一而足。

这对于每一位致力于碑帖结合的书家都是一个机遇,可是对于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面临的却是另一种尴尬。这其中不少人学魏碑越写越死板,结体越来越僵硬,一味的强调方笔,最终让书法变成描画,反而失去了书写性,这种学习显然陷入魏碑学习的死胡同。

亢凡在取法、笔法、章法等方向给人一种清风扑面的感觉,他融合魏碑的结体、在线条上痛下功夫,然后用帖学的方式不断让魏碑显得更加疏朗清秀。

许多人见了他的书法都觉得,“魏碑怎么可以写得这么雅致”,而亢凡正是因为十多年对帖学的深研,然后融入碑学的古朴才让自我风格散发新的意味,他的这种尝试无疑可以给后生学人带来启示。

当然所有艺术之路都那样充满了伟大,又那样充斥着风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走的路是否正确,因为阅卷的老师唯一老师只有时间,他总是那样残酷无情、又公正廉明。

要想胜出人生的角逐,需要俯瞰世界的高度,超然物外的风度,纵横古今的纬度,储学积宝的深度和吐故纳新的气度,我想亢凡会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魏碑书法名家亢凡临摹《韭花帖》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这是第102篇文章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羲之书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