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变,是一个极有分量的词,它蕴含着无限的变化可能,且是一种正向递变。本义的隶变,是指汉字从象形意义转变到符号意义的一个质的变化,再具体点来说,是象形的篆书演化成符号性的隶书乃至草书。因而它具有现代性,它以符号性打开了更多的人类交往的空间与文化传播的方便之门。因而,这个词,我们可以这样用:那是一次隶变;隶变——他从男人变成了女人;从一打工妹变成了公主,她用十年的时间完成隶变。说起这个词,是我对这个词很是感冒,觉得这是一个汉字史上的或说文化史上的一次自然的壮举。汉朝,记录下了这个壮举的整个过程。现在要说的是,篆书隶变到了汉朝的隶书,所产生的 各种风质的字体及其所指向的无限可能的审美范畴。它成就了明清几代伟大的书家。 1、规范化隶书:这是汉字由象形的篆书隶化到很标准规范的汉隶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经典隶书样式。从笔画形态到结构布白皆具典型,这也是后世市井中所谓的隶书之样板。如《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夏承碑》、《尹宙碑》。
2、竹木简隶书:这是汉字隶变的容器,因为这是纸张出现之前的主要书写材料,从篆书的隶变简化之初始到规范的汉隶官方公文样式都在这里记录着,因而,无论是用笔的变化、结构的变化细节都有其清晰的印记。汉简隶书具自然书写性,是最原始的隶书墨迹,到后来缘于碑刻隶书,隶书的用笔产生了变化,则更具装饰性了。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个问题,可以移步到此 说说隶书与汉碑的关系来了解。
3、碑刻摩崖中那些奇恣的隶书:这是一些不太守规矩或没抛掉蝌蚪尾巴的人来摩刻的,充满着自然的个性,风格奇肆。《石门颂》、《杨淮表记》、《西狭颂》、《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等。 汉朝隶书,是个书法风格的大容器,数量庞大,明清之书家多从此出。在这一隶变期中,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