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 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无意记忆占很大优势。小孩子常常忘记父母的吩咐,这时大人可不能轻易地说他“没记性”,那样会打击他记忆的积极性,他们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他们不太感兴趣而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就逐渐发展起来,且占主导地位。孩子在6~7岁的时候,经常会自言自语地重复家长对自己说的话,而对那些不太懂的地方,就会让父母帮忙。 犹太人又把有意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两种。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少,缺乏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年龄越小,就越容易抓住事物的外部联系去机械记忆,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记忆某篇文章或某些事情时,就不再逐字逐句地原文照背,已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了。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意义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不过,机械记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一些知识内容,如字母的记忆等必须机械记忆。 与遗忘做斗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不忘掉任何东西,可是,现实生活中出现遗忘却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做过实验,测试人在学习半个月以后的遗忘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大学生对化学知识忘了85%,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忘了60%,小学生对自然知识忘了55%。但是遗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屈服在遗忘之下。 犹太人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遗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认识遗忘。 首先,遗忘是生活的常规,只要不是太过度,遗忘是正常的。遗忘对一个人的认识起着过滤的作用,滤去那些不重要、不符合社会和个人需要的东西,遗留下来的就是对个人很重要的东西。不要认为只要能记住就是好事,什么都记得是最好的。有时记忆中有大量我们完全不需要的琐事,如果我们不把它们赶快遗忘的话,势必会拖累记忆,影响记忆的效果。犹太人在教子时就非常注重这方面,他们从不要求孩子记住所有的事情,而只要求孩子记住重要的部分。 其次,犹太人还教自己的孩子学会与遗忘做斗争,也就是说孩子应该记住的东西,不能遗忘或少遗忘,而对付它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背诵。通过不断地背诵,加强识记,就能减少遗忘。中国有句古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掌握知识时,他们会让孩子将记忆与思考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