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政篇》第二十四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4-29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非其鬼而祭之”,鬼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鬼神,另一种是指死去的祖先。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是这样注释的“或说非其鬼,乃指非其祖考。或说:祭非其鬼,乃通指淫祀。当从后说,可包前说。”所谓祭祀非其鬼,通常是指淫祀,也就是过分祭祀的意思,也包含了祭祀非自己先祖的情况。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就是谄媚。需要见义勇为的时候,却袖手旁观,就是懦弱。

以于哪些祭祀是应该的,哪些是不应该的,钱穆先生是这样注释的“祭有当祭不当祭。崇德报恩,皆所当祭。求福惧祸,皆所不当祭。祭非其鬼,乃指所不当祭,此则必有谄媚之心。谄媚则非人道。”简单说崇德报恩都是当祭的,其它的即使是求福、求避祸等等都属于不当祭,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心,“盖社会种种不道与非义,皆由人心病痛中来,如谄与无勇皆是。孔门重仁,乃心教最要纲领。”

本章中孔子以提出了“义”和“勇”两个概念。这都是实行“仁”,成为君子的条件。“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这个意思。

“义”字,繁体字是“義”,是中国华夏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说文》对义的解释是“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义的源字是羊在上,下边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而下边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个人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儒家把“义”与“、“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道德的核心。

“勇”字,从甬从力。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说文》对“勇”字的解释是“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