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保定府的钟鼓楼

 旧京遗韵 2019-04-29

【1900年-1901年法军庚子相册】(保定之六)

1900年站在保定府古城的南门城楼上,向城内眺望,城中有四座建筑特别突出,它们高耸在密集的官署、府衙、商栈、酒楼之间,由西向东依次是鼓楼(丛胜楼)、钟楼(千云楼)、大慈阁,穿心楼(奎星楼)。(图01、图02)(注意:此时天际线“钟鼓楼”附近还没有“天主教堂高耸的钟塔”)

图01 从保定府南门城口向南远眺城内

图02 从保定府南城墙向南远眺城内

在保定府的老地图上,很容易找到它们的确切位置(图03、图04)

图03– 1 1880年直隸省城街道全圖

图03 - 2 1880年直隸省城街道全圖 (局部:钟、鼓楼、穿心楼)

图04 - 1 《保定府志 - 保定府城图》-清 李振祜修 张豫垲纂。光绪刻本。清光绪8-12年(1882年-1886年)

图04 - 2 《保定府志 - 保定府城图》-局部。清 李振祜修 张豫垲纂。光绪刻本。清光绪8-12年(1882年-1886年)

图04 - 3 《保定府城图》图04-1的局部图

细看保定府老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保定府老城的四个城门中,东、西城门基本在东、西大街的外端;而进南门的南大街北端过“鼓楼”,继续北行,在“税务角”和东西大街相接;如果要出北门须先借道东大街一段向东行到骡马市南口向北行,走北大街直接出北门。或在鼓楼前向东沿县学街向东,在“穿心楼”内,向北直到北门(参看图04)

在南大街北端有一个十字路口,与一条东西方向的道交叉,西为后来的“督署大街”,东为“县学街”。

鼓楼位于十字路口北口。

钟楼位于“县学街”路北的大、小钟楼胡同南口之间。

据说:鼓楼和钟楼的高大砖石基座上都有一个可以穿行的“门洞”。从图04可看出鼓楼有南北穿行的楼门洞,钟楼画得模糊实难辨认(图04 - 3)。而县学街东口的“穿心楼”,画出可四面穿行的门洞。

鼓楼为保定八景之一:横翠朝晖 。鼓楼初名横翠楼,后改丛胜楼,相传始建于北宋。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张柔重建保州城时复建。鼓楼建在一座高大的台基上。台基高约8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台基中间辟南北向劵门,可南北穿行。台基上是一座双檐歇山式阁楼,高约12米,明三暗五,头层北面檐下横架一面大鼓,南面檐下悬挂“丛胜楼”匾额,二层檐下悬挂乾隆御书“福”字匾(引用文字)。鼓楼与东面钟楼并列,与南面城楼遥相对峙,甚为壮观,尤其清晨,旭日东升,朝迎白日,丹气临楼,霞光炫府。不枉保定名楼。

图05 原注为“Porte près de la Mission française” (法国教会团附近的一座门)。当时法国占领军把“鼓楼”前到总督署东西方向的路称作“Rue de la Mission”(教会街),即后来的“督署大街”。

图05中的鼓楼为“单檐歇山”,照片不见“平座”,也不见“腰檐”,所以称不了“重檐”,也不是“双檐”。从结构看建在台基上的鼓楼可能只是一层,只是在四周廊柱上隔出上下两层,上层靠外置凭栏供远望。外表看似乎有二层。照片中可见山墙十字形的梁柱和二层上的木围栏。南向屋檐下的“福”字匾 依稀可辨, “丛胜楼”匾按理应悬挂“南面”,因有御笔福匾,只能屈居下位:二层游廊的下方,照片中未能显现(图05 - 2)。楼前的台基上有一棵树,此时冬季无树叶遮挡。这棵树是辨认鼓楼朝向的基本标识(图05 - 3)。照片中券门洞朝南(图05 - 4),和南门相对。在图01中看到的鼓楼就是这个面。

图左带“木栅栏”的建筑(图05 - 5应该是“旧清河道署”(后称“宾馆”),照片中应该是法国天主教会驻地。保定城内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应该就在门内不远的地方。

图05 - 1 “Porte près de la Mission française“(法国教会团附近的一座门)

图05 – 2 歇山顶鼓楼

图05 – 3 台基上一棵树

图05 – 4 台基上的穿行券门

图05 – 5 鼓楼西侧的法国天主教教会

这条“督署大街”原是什么样?

图06就是鼓楼西边的街道。两边临街商铺,使得石板道显得太窄。图中背景可见图05中鼓楼西山墙。

再往西是“保定府署”,《庚子相册》里有多张保定府署大门的照片(图07)

再往西是“总督署”(图08)

图09 原标注“保定府街道”。照片的机位 在南大街北口附近向北拍摄。台基上的树叶把鼓楼南面“可能的名匾”遮住,无法辨认,不过有两个模糊的匾状轮廓。图中“通透的墙壁”显出此时的丛胜楼比较简陋单薄。

图06 -  1 鼓楼西侧的街景

图06 -  2 局部放大

图07 - 1  保定府署大门(这对铁狮在今天莲花池公园内的“藻泳楼”前)

图07 - 2  保定府署大门

图08 - 1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

图08 - 2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

图08 - 3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

图08 - 4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

图08 - 5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

图08 - 6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照壁背面

图08 - 7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大门

图08 - 8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外大旗杆

图08 - 9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外

图08 - 10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外

图08 -11 保定府-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外

图09 – 1 原标注“Rue de Pao-Ting-Fu”(保定府街道)

图09 – 2 保定鼓楼

由鼓楼前的“县学街”向东行,在“大钟楼胡同”和“小钟楼胡同”之间就是“钟楼”

保定钟楼始建于明宣德初年,由保定知府周监创建,称“宣德楼”。明成化初,保定知府章律修葺,建高大台基,砌女儿墙,称千云楼。清康熙中(约康熙三十三年1704年)重修,置题匾“鸣霜楼”。内悬挂铸于金大定廿一年(公元1181年)的铁钟一口:钟体通高2.55米,口径2米,沿厚17厘米。因楼内悬大钟钟而称“钟楼”

图10就是保定府原钟楼的模样(1901年)。该照片的原注释为“Porte – Rue de la Mission”(门 – 教会街 )(注释一)和图05 注释所表达的意思相近。“教会街”这个街名是法国人自己命名的,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叫叫还可以,因此它的东外沿不会达“穿心楼”(参看后面的图14),而西外延依据当时的城市街道布局,估计在“炮台”南,不到“红关帝庙”。在这个范围内,只有“鼓楼”和“钟楼”,该楼外形不是“鼓楼”,就可能是“钟楼”。

从另一张1911年在南城墙拍摄的照片中(图11)可以清楚地看到天主教堂,鼓楼和钟楼,其中的钟楼高度和建筑外形和图10相符。

图10 和图11的建筑从“单檐歇山两层带腰檐”看,是很相似的。

图10 – 1 “Porte – Rue de la Mission”(门 – 教会街 )

图10 – 2  保定府钟楼 (清理图)

图11 保定府南城墙俯视城内:文昌宫、天主教堂、鼓楼、钟楼 

钟楼台基是否有穿行券洞?是南北穿行?还是东西穿行?无资料可寻,即使专业文字对此也是含糊其词,或避而不提。

在图 03 - 2中,钟楼台基南墙面上似乎有座“一字平门”。图04- 3中钟楼台基朝南的位置有“印斑”,无法辨认。

我终于在另一张老地图中看到(图12):鼓楼台基有南北穿行券门, 钟楼台基无南北穿行门。穿心楼(奎星楼)画出南北穿行券门,我们知道穿心楼是可以四边穿行,因平面绘画无法表现。而钟楼无南北穿行券门,而即使有东西穿行券门也无法在该图中表现。钟楼无券门,并不意味着钟楼无东西穿行的券门。

而图10的楼台基可见沿“歇山”方向的“穿心”,门洞里不见南北进入的“光影”。出现这个情况有二种可能:一、图09不是保定府的钟楼。二、保定的钟楼就是东西穿行。第一种可能我觉得可以排除:照片的拍摄者和注释者都是一人,册上有署名。此人一直住在保定府,而且长达十个月,标注错的可能性不大(相册中收藏了一些同行者或他人拍的一些照片)。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此楼位于大、小钟楼胡同之间,可穿行;而台基的南北面无可穿行的券门,不排除在南面设登楼小门一座。

图12 1880年直隸省城街道全圖 (局部:钟鼓楼附近 )

如果把今天保定的“钟楼”(图13),和图10中的“钟楼”比较,很难想象是同一个楼。

图13 – 1  今日保定钟楼

图13 – 2  今日保定钟楼

仅从台基的高矮看,悬殊太大。要想解开这个迷,就要了解:图10中的钟楼和今天的钟楼之间是否有过重建或改建? 今天钟楼的地面是否做过大幅度的垫高? 现在的钟楼台基是否存在一个“可东西穿行的券门”,券门额是否嵌有“名匾”(图10中门券额镶有石名匾)? 由此入手或许能挖掘出和钟楼有关的更多信息。

在《庚子相册》中不见县学街东侧,被誉为古城八景之一“奎楼应宿”的奎楼近景照片。奎楼也叫文昌阁,因其可四面通行,俗称穿行楼(也写作“穿心楼”)。台基上八角攒尖重檐是其特点。为什么不见此照?唯一的解释可能是穿心楼不在法国人的“管区”(图14)。庚子相册中有两张明确标注在“德国管辖区”一张是“大慈阁”(图15),一张是“城墙上”(图16)。穿心楼在德国人的管区内,可能不方便拍摄,因而留下缺憾。

图14 “1900年-1901年法国工兵在中国- 保定府-法国区图”(红线区域内)

图15 德国管区内大慈阁

图16 法国远征军北非行进团的军人在保定府德国管区的城墙上

在《庚子相册》有一张照片(图17),原标注“Pao-Ting-Fu”(保定府)。依据标注者的习惯,此楼应该在“保定府城内”。

在保定府的古城内有过这样的“四角攥尖顶二层穿行楼阁”吗?(图18)

我查阅了保定志资料:从无此楼的记载。

也许透过门洞内的背景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图17-3

图17-1 “保定府”穿行楼

图17-2 “保定府”穿行楼(局部)

图17-3 “保定府”穿行楼(券门内背景)

图18 《保定府志-保定城图》(康熙版)

注释一:这张图被有的道友认作“天津钟楼”,“天津鼓楼”,各种说法都有依据,也存在疑点。这里用引用驻扎在保定府内八个月的法国人自己的标注,作为一种说法提出。

                   (此文2019年3月24日首发于新浪“枫影斜渡”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