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耿楼阻击战,八路军“以一当十”

 三余杂谈 2019-04-29

莘县王奉镇耿楼村曾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村之一,如今,这里成为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村之一。

1940年6月25日,从聊城、冠县出动的800余日军和1200余伪军突然来袭,在1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很快对耿楼形成包围态势。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史钦琛带领二营官兵顽强应战,战斗持续7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200余人。史钦琛等128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在4月10日的采访中,谈起史钦琛的壮举,当地村民仍念念不忘。九旬老人曹明德说,史钦琛率部同数倍于我的敌军作战,“以一当十”,视死如归,保护了广大村民的安全,后辈人会永远记在心里。

耿楼战斗纪念馆广场中心的大型群体雕像。张目伦 摄

一场战斗:敌众我寡,

八路军“以一当十”

莘县王奉镇前耿楼村村民曹明德今年96岁,曾任村会计一直到80岁,他1943年入党,介绍人是刘宗朝,父母都不知道此事。他说,出于安全考虑,党员身份当时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其他党员的情况他并不了解。

谈及当年往事,曹明德热泪纵横,那些在耿楼村抗战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民族大义,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当年,耿楼村四周有土砌的高大围墙,宽度达10多米,围墙上面还有二墙,墙外是深深的壕沟,西南、东南、东北、西北角各有一个大门,虽然只有十几户人家,但凭借有利地形,村里十分安全。因此,八路军军区部队领导住在这里,扩大军事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曹明德说,抗日战争时期,耿楼村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村之一,日伪军经常来此村骚扰村民,强抢财物。担惊受怕的村民都不敢待在家里。八路军主力部队陆续进入鲁西北后,迅速打开抗日局面,1940年春季又取得反击顽军石友三部的重大胜利,使鲁西、冀鲁豫、冀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直接威胁到日军控制的平汉、津浦、陇海三条铁路干线,引起了日军的密切注视和极大不安。

从1940年起,日军续集重兵对鲁西北开始频繁扫荡、袭击,6月上旬、中旬,莘县、冠县、堂邑千余日伪军,对桑阿镇周围村庄连续发动五次袭击,以配合“五·五”大扫荡。

曹明德的女婿李凤杰告诉记者,6月25日拂晓,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委史钦琛带领部队到达耿楼村,部队正准备修筑工事、安排住处时,敌人突然从南面向耿楼奔袭而来。待哨兵发觉时,敌人已从村东、村西两个方向形成包围,并用火力封锁了北面。

在紧急情况下,史钦琛沉着指挥部队应战。他首先命令团部和营部直属部队及勤杂人员从路沟里向北转移,然后率领全营阻击敌人。六连、八连分别派到南面和西面。史钦琛亲自指挥七连从东面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他站在战士们中间,高声鼓励大家:“今天,我们坚决将敌人打退。如果敌人进到村里来,就是我们的耻辱!在前线牺牲是光荣的!”

在史钦琛的带领下,全体指战员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打退了敌人数次疯狂进攻。约两个小时后,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加强了南面、西面的进攻力量。六连、八连由于敌众我寡,渐感不支,阵地被敌人突破,遂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院落战。最后,史钦琛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年仅27岁。

李凤杰说,当年那场战斗,共有从聊城、冠县出动的800余日军和1200余伪军,敌人的步兵、骑兵和炮兵在1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很快对耿楼形成包围态势。战斗持续7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200余人。二营除100余人突围外,史钦琛等128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日军撤离后,村民将烈士们安葬在村东大庙后的墓地。

一个故事:无名英雄,

一人打死3个敌人

曹明德回忆当年往事。张目伦 摄

  史钦琛是谁?

 史钦琛原名序书,河北省成安县人。1913年出生,1935年在北平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月在北平被捕,后经营救出狱。“七·七”事变后,辍学流亡。在济南考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政训班学习,后被党组织派到聊城范筑先部工作。1938年,在堂邑凤凰集一带,他动员青年,搜集枪支,组建鲁西北抗日游击第一大队,在阳谷、寿张一带进行抗战。不久,鲁西北特委以该队为基础,在冠县城内成立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他任该支队二团政治部主任,后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5月,筑先纵队与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合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史钦琛任该旅二十二团政委。一个月后,史钦琛带领该团二营到耿楼村进行反“扫荡”斗争时,与敌人遭遇,由于寡不敌众,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

1945年,史钦琛遗骨移葬莘县丈八寺烈士陵园,1956年又迁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这场战斗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让人无比敬佩。这位八路军英勇善战,一人打死3个敌人。从西北大门进去,是一个坑,敌人把他包围后,双方不再用枪,而是在这里拼刺刀。残暴的敌人围成一个圈,但不往要害处扎,致使这位战士最终流血过多牺牲。战斗结束后,村民把他埋在村东墓地,每年清明时都去扫墓、祭拜。

一封家书:

信中细致安排家事,未料竟真成了遗书

耿楼战斗纪念馆(又名耿楼烈士陵园)位于莘县王奉镇后耿楼村,坐北朝南,占地20亩,主体建筑包括正门、广场、纪念展室、烈士墓区。陵园内安葬了223名革命烈士,烈士墓区有松柏围绕,庄严肃穆。广场中心的大型雕塑群体,生动地再现了战争年代抗日军民的雄姿。

在纪念展室,记者看到史钦琛烈士的一封家书。史钦琛深知即将到来的战斗异常残酷,这封信或许就是遗书。在信中,他对家事作了安排,委托兄长照顾家中事务,希望将一双儿女培育成人、贡献社会;劝告妻子耐心学习,将来能够为社会工作;嘱咐母亲保养身体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的无比深爱和对亲人的恋恋不舍。为了民族大义,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这封信寄到家后不久,史钦琛就牺牲了。

纪念馆馆长姚洪运介绍,纪念展室展出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记述了地处原朝城县北部现属莘县马西地区的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鲜血和生命创建敌后根据地,开展积极的抗日游击战争,保护一大批党政军领导人的光辉史诗。第二部分是“誓死抗敌 血洒耿楼”,记述了史钦琛带领二营在耿楼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的这场战斗,展示了八路军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第三部分是“追求真理 矢志不渝”,记述了史钦琛烈士的生平事迹及其亲属相关的图文资料,展示了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不移的革命志向。

姚洪运说,目前,纪念馆建设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在安保措施方面,将安装防火设备及监控设施。另外,展室内的实物展品,如大车轮、纺车、织布机等,现已统一运到西寺烈士陵园,进行集中收藏和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