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在夺嫡之争中,手段有多腹黑?赐死高福一事,尽显帝王权谋

 剧透历史 2019-04-29

《雍正王朝》里的角色中,李卫和高福同为扬州街头的乞丐出身,可谓是起点一致。然而两人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官至两江总督荣耀显赫,另一个年纪轻轻便被赐毒药自尽。

这里头的差别,正应了那句古话“伴君如伴虎”。单凭高福之死,就可见《雍正王朝》塑造的四阿哥胤禛,虽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但不见得是一个顾惜人命的“好人”。

高福、李卫和翠儿,起先都是胤禛江南赈灾时捡回来的孤儿。

胤禛之所以挑中他们,一来是因为高福和李卫从未到过京城,又与任何政治势力均无牵扯,底子白,可以放心带回王府;

二来这两个小兔崽子,身上还有着一股子灵透劲儿。看他两俩刚出场时的情形,高福扮死人,李卫跪地上向往来行人装可怜讨钱,竟然骗到了胤禛和胤祥的一锭银子,硬是让两位自命不凡的皇子当了回冤大头;

三来高福和李卫当街行骗,是为了凑钱赎出被人贩子拐卖的翠儿,背后动机倒也不坏,若是加以调教也能拉回正途上来。

然而仔细对比高福和李卫,后者显然更为的滑头。

就拿他们为解救翠儿,与人贩子扭打的场景来说,李卫一会儿生拉硬拽,一会儿又扯开嗓子喊什么:

“去你的天打雷劈的王三发子,你几块破木板就想换一个大姑娘啊!”

显然是这个滑头故意搞点声响惹得人群围观,给眼前的这帮人贩子造成点舆论压力。这不!还真引来了胤禛和年羹尧的仗义介入,成功解救出了翠儿。

反观高福,整个过程只是护在翠儿身边,显得有些老实巴交憨厚相。如此也难怪高福会在跟李卫竞争翠儿的过程中,居于劣势和下风,扯来扯去还是李卫懂得耍流氓,抢先把翠儿生米做成熟饭。

接下去,就有了失恋的高福,深夜独自到酒楼买醉,继而被八爷府的胡管家盯上,稀里糊涂得被一个妓女套去许多四爷府里的机密,从此踩上了胡管家的贼船,一发不可收拾。

八爷府从高福处获知的第一批情报,就是四爷府策划的万永当铺赎假当一事。

本来按照胤禛原先的差事分配,是由高福带着年羹尧从江夏镇缴获的当票,到万永当铺赎出任伯安寄存在里头的几口大箱子。没成想老奸巨猾的任伯安,事先和当铺掌柜定下了非得本人当面,才可以赎当的协议,使得高福只能空手而归。

高福失手后,胤禛和胤祥玩了一出四爷府珠宝被盗,十三爷带兵到万永当铺搜拿贼脏,趁机将任伯安《百官行述》拿获的好戏。

这里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万永当铺,和四爷府被盗珠宝联系在一起。而这一步,恰恰是机灵圆滑的李卫给完成的。

对《百官行述》的处置,胤禛和胤祥摆了个饭局,把太子、老三、八爷党、上书房大臣马齐全都叫齐,呼啦啦一把大火全都给烧掉了,大有一副光明磊落的做派。

由此可见,在《百官行述》一事上,高福和李卫都介入了,但从胤禛对《百官行述》的处置结果来看,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内部捂着这件事,因而也就没必要隐瞒《百官行述》的追缴过程和侦查手段。

恰恰相反,对于八阿哥胤禩来说,高福提供的四爷府万永当铺赎假当情报,根本就是过时和价值不高的信息,这点从八阿哥胤禩和胡管家的对话中可见一斑:

胡管家:“他(高福)喝醉了,说的夹七夹八的,大约是四爷让一个叫什么狗儿的假装当东西,然后报了盗案”

八阿哥胤禩:“这些都已经知道了,他还说了些什么”

胡管家:“对了,还说过有一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

八阿哥胤禩:“好,这事你办得很好”

看到没,八阿哥对当铺赎假当之事不感到多少惊奇,而对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还特意叮嘱胡管家给高福买了宅子和妓女,打算放长线钓大鱼。

高福和八爷府频繁来往的情况,是耳目众多、消息灵通的老十三胤祥捅到胤禛和邬思道跟前的。

从后来年羹尧进京交接陕甘总督,没有先到本主四爷跟前报到,却频繁出入八爷、九爷、十四爷门前,气得胤禛当即到户部扣押年羹尧陕甘总督任命的情形来看,胤禛对手底下奴才自外于主子的行径,是极为痛恨的。

高福跟八爷府的胡管家牵扯不清,还接受了胡管家给他安排的宅子、老婆,吃里扒外的性质已经很严重,的确是触碰到了胤禛愤怒的高压线。

难道这就是高福得不到四爷饶恕,继而被赐毒药而死的最终原因吗?

恐怕也未必!

这当中有一个很微妙的点,为什么胤祥刚把高福在外头的情况透露给胤禛时,这位痛恨背叛的主子,没有当场处置高福,甚至连一句表态的话都没有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胤禛意识到了高福,在接下去的夺嫡之争中,所起到的难以替代的利用价值。

这个价值,邬思道也意识到了!

这对主仆此时达成了高度一致的默契,那便是若要夺嫡成功,必须先完成拉太子下马这第一步。

于是邬思道夜间到了高福的房里,又是忠诚教育、又是旁敲侧击,完整得套出了高福与八爷府牵扯的来龙去脉。

将计就计,邬思道谋划了一个利用高福实施“借刀杀人”的计策,由高福将年羹尧在江夏镇缴获的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从四爷府里“偷”出转交到八爷府,借八爷党的手把密信之事捅到康熙跟前,最后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废。

至于高福,邬思道对他是有感情的,想保他一保。邬思道的打算是等到他立下这份大功,再贴上自己这张老脸到四爷跟前求求情,让高福留下一条性命。

哪成想,邬思道还是低估了胤禛的腹黑心性。胤禛这边,还没等邬思道去找他,便立马派出高毋庸端着一碗毒药,赐死了高福。

胤禛这样做,究竟是想掩盖些什么呢?

纵观整个太子第二次被废过程,起到致命作用的是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

这封密信,太子和太子派去跟任伯安接触的黄体仁知道,但黄体仁和任伯安、刘八女都被年羹尧灭了口;

四爷党这边,胤禛、胤祥、邬思道、年羹尧、高福知道;

八爷党那头,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也都知道。

胤禛和邬思道,还有八爷党,此时心里头一致的目的,是想让康熙也知道。

果不其然,看到密信的康熙,据此认定胤礽这个儿子实在是没救了,最终决心彻底放弃了太子。

请各位看官注意小编的表述:

“胤禛和邬思道,还有八爷党,此时心里头一致的目的,是想让康熙也知道”

咋个没了胤祥、年羹尧和高福呢?

关于胤祥,这场“借八爷党拉太子下马”的图谋,胤禛是不愿让他知道的。

胤祥此人,是出了名的侠王,性情光明磊落,做事但凭天地良心,见不得兄弟相残和落井下石。

而恰恰胤禛和邬思道的“借刀杀人”之计,就是在坑八爷党和太子。他们可都是胤禛的亲兄弟啊!老四对他们下手,胤祥若是事先知晓,是断然不会认同胤禛和邬思道这样的做法的。

况且胤禛在胤祥面前,对收藏这份太子密信的动机解释是:

“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呐,万一这事儿掀出来了,难保太子不会全推到你身上去,留着这封信,到时候他也会有所顾忌”

看看,话里话外透着的,都是胤禛这个做四哥的,对十三弟的周全和保护,听得胤祥多贴心、多感动。

但实际中呢?这封密信却成了胤禛和邬思道夺嫡的法宝。因而,胤禛和邬思道对太子密信的态度和用处,是万万不能让胤祥知道的。

至于年羹尧,在康熙传召他去南京行宫汇报江夏镇事件前,胤禛和邬思道就已经商量好,严令年羹尧不得透露太子在整个事件中的干系,太子密信的情况,也不会由年羹尧捅到康熙跟前。

剩下的就是高福了。

其实,单凭高福喝醉酒那天,在妓女床上泄露的那些内情,尚不足以让胤禛起杀心到非要除去高福的地步。

这样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胤禛在对待李卫的处置上。

李卫和高福在四爷府里,都是供胤禛使唤的奴才,太子密信既然高福能够接触到,那么想必李卫也是知情的。胤禛可以让李卫跟随年羹尧,远走四川躲避八爷党的耳目眼线,那为何不可以维护一下高福呢?

由此可见,高福和胡管家的来往,并非是胤禛杀高福的最重要理由。高福最终的非死不可,主要还是他参与了必须要被灭口的机密行动。

仔细观察邬思道的“借刀杀人”之计,最薄弱、最容易被攻入的环节,就是高福!

胤禛收藏太子密信,本身就是一番居心险恶的用意,万一这个情况被捅到康熙跟前,恐怕也会和八阿哥胤禩一样,得到康熙一个“其心可诛”的评语,那么先前所有的夺嫡心血,都将会在一瞬间付之东流。

而且这番陷害太子的密谋泄露出去,老十三胤祥就是第一个要跟胤禛翻脸的人。没有了军队根基深厚的老十三支持,四爷党立马便会成为断了翅膀的老鹰,再难扑腾起来。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即便高福清醒的时候不乱说,那么喝完酒迷迷糊糊躺胡管家给他安排的那个妓女床上呢?或是八爷党抓了他,关起来严刑拷打呢?况且四爷府到万永当铺赎假当的事,就是高福喝醉酒外泄的。

如此乍一看之下,留下高福,无论如何都是一颗定时炸弹。只有除去高福,才能使整个“借八爷党拉太子下马”计划毫无破绽。

太子想拿《百官行述》掌控朝廷,居心不良、手段卑劣,这回彻底倒了台;八阿哥胤禩不顾兄弟手足之情,抓住点机会就千方百计拉太子下马,康熙对他的印象也差到了极点;唯有四阿哥胤禛,表面上看起来整个过程,手中都未沾过一滴血,是最干净的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