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莱菔子,长于利气,冲墙倒壁,具顺气开郁之功,下气化痰之效

 Xue戏 2019-04-29

莱菔子

莱菔子,萝卜子也

性味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功效消食化积,祛痰下气。

主治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胃脘痞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腹胀不舒,下痢后重,大便秘结;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胸闷食少。

味辛行散,消食化积,消胀除满,下气定喘,乃化气之品,长于利气,冲墙倒壁,有顺气开郁之功,具下气化痰之效。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尤善于行气消胀,对食积食滞引起的腹胀、嗳气吞酸、腹痛等有明显效果,对癃闭、便秘引起的腹胀也有治疗作用。

煎服用量6~12克。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本品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一般不与人参同用。

代表方:保和丸(《丹溪心法》),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

莱菔子粳米粥:炒莱菔子10克,粳米50克。莱菔子炒熟,磨成细粉与粳米煮为稀粥。早晚温热服。脾虚便溏者不宜。 下气化痰,健脾消食。适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咳嗽痰多兼消化不良者服用。

小儿疳积:莱菔子20~30克,炒制,研末,醋调成稀糊状,外敷神阙穴,每日2次,以双层消毒纱布及胶布十字固定,以7天为一个疗程。

腹胀:莱菔子用文火炒黄,研成细末备用。敷脐时取10克药面,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在肚脐上,用纱布固定即可。每12小时换一次药。

便秘:莱菔子20克,炒熟,研面冲服,每日3次。

咳嗽:莱菔子18.0克,研磨成粉末,加水煎。去渣,顿服,每天2剂。

老年哮喘:莱菔子100.0克,研末,炼蜜为丸。每次10.0克,每天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