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学太极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73 2019-04-30
原创:COOKIE 正安聚友会 今天

 本  期  导  读 

在两个周末4天的太极拳学习时间里,万老师手把手耐心传授他的修炼所得,学生我像海绵般贪恋地吸收,虽所学不多,但已被师父领进了大门,以后再慢慢修行。现在先记下这些温润时刻吧。

万周迎

万老师是当代知名太极拳家、太极养生专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祁家通臂拳第八代传人、正安文化特聘太极老师、北京侠友太极创始人。

正心修身

以为线下课肯定就是:教教教,练练练。虽然课表中也列出要讲一些古文经典,我以为是为了装点门面而设立的。没想到,此次经典的学习收获一点也不亚于太极拳的学习。

翻开师傅发的资料,惭愧的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些经典,我都没有学过!

老师开篇讲的就是《大学》第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师傅说:学一样东西,要往「大」的方向学,要先明「明德」,「明德」是指一个人能长久,顺畅发展的东西。(大致是这个意思,记得的不对,老师不要打我,哈哈)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最喜欢这一段了,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定、静、安。尤其是,我真的认同凡事都有本末,有终始,有先后。

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由近及远,由基础开始,沉下心来练好每一招每一式,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先后搞反了,也就是不能抄近道,急于求成,所谓的十天学会太极拳,那是不可能的呀~

不光是练拳,所有事情不都是这样啊,我们现在做什么事都急哼哼的,焦虑的不行,都是忘记了事有本末,有先后的,虽然抄近道的有成功的,但那应该不会「长久,顺畅」。

如此,这般,还未练拳,心已经先有了「安住」的感觉。练习太极拳,绝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应该是一个长长久久的事情,安下心,慢慢练。

所谓:先定心,再练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练拳

线上课已经跟着老师照猫画虎般比划动作的路径,但在面对面的接受师傅教学的时候,才发现,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老师,似乎对这种情况早已习惯了,不疾不徐,不厌其烦,一个一个人,一帧一帧(对,您没有看错,是每个动作一帧一帧的分解)纠正为立身中正,松腰落胯,跨不动腰转。

独门秘籍「磨盘桩」,因为需要手把手教传授,只能在线下课才能教,简直是学不会的动作。

但,我们这些目标坚定的学生们不怕,有缘遇见这么好的老师,唯有认认真真学起来!一天下来,虽然累,但很「酸爽」啊。

练,一定是需要有老师当面纠正,姿势才容易做对,才进步的快,真的是深有体会。

练习的时候,老师会对每个动作,每一个定式,身体的每个关节的位置进行调整。

我也尽全力,调动大脑和身体去强化和记忆正确动作的感觉,反复练。例如,在练习「懒扎衣」的时候,老师讲的「胳臂向上放长出去,跨不动,移过来」,始终体会不到位,还不得要领,心里面着急。

我心想,如果再学不会可就没机会了,于是又再次请教老师,这次老师,真是对每个关节进行纠正,先是纠正向上的右臂,同时又按住左胯保持不动,移向右边,突然,就找到那个感觉了,这个开心。

当天,回家反反复复地练习,强化那个感觉,感觉到整个身体像拧毛巾一样的酸爽,而之前,做这个动作,仅仅只感觉到大腿有点累。

万老师的太极拳刚柔并济

不是「悟道」的悟,是练拳中的体悟。

 *还是要先自己练,不知错焉知对?

我们线下班,有几位同学在线上只是看,并未练,认为练错了反而不好纠正,不如直接跟老师学正确的。有一定道理。

但我自己的体会是,练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时间短,不会变成坏习惯,我反而觉得,经过老师纠正知道对的是什么感觉,更加能强化对这个动作的记忆,因为你知道什么是「错」的,你就不会再犯错。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动作要领很重要

老师说「动作要领最重要」,老师在线上课讲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练功20余年的经验,以及他教授多年太极拳的经验,已经是避开很多「坑」了,已经是最高效的了。

很多东西,我回过头再看线上课的视频和老师的音频讲解,几乎句句是重点,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例如,从最早的「混元桩」,老师讲过一句「双膝微微内扣」,其实真是需要这样,不内扣一点,膝盖和大小腿就不在一个平面上,会对膝盖有伤害,时间长了膝盖会疼的。

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如果不能上线下课,一定要反复看视频,反复听音频,细细体会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是「要领」。

*自己的错误

我说说自己的错误和遇到的困难。

第一:重心前倾。自己练习的时候,抬头了,就自以为立身中正了,或者起式的时候是立身中正了,一动起来,上半身整个就向前倾,自己却不知道,线下课的时候,有助教纠正了好几次,拍了照片,自己一看果真是如此。

第二:腿部力量太差。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同学身体前倾,移跨的时候,其实是在转动腰,因此,自己就注意动作和力量的协调,先保证动作到位,腿部的力量不够可以站的重心高一点,等腿部力量加强了,再把重心降低。第三:我自己的右脚踝受过伤,做动作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不敢用劲,请教老师怎么办,老实说:不要太执着 ,也不要躲避。我试了试,练习的时候不再躲避,右脚踝居然不再那么疼了。

*悟道

太极拳不仅是关乎身,更是关乎心。

老师说,很多东西都是他在日常之中,在练拳之中自己怔悟到的。

老师说:练太极拳,要不断打破自己,克服障碍向前,不要看别人的姿势,别人的感受,要自己去感受和修行,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打破它,克服它,就可以向前向上。

所以,要认真练,用心悟。

有教无类

整个4天的教学中,我们20多个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的快,有的领悟的慢,差距,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我看到学的好的同学,自己心里都着急。但有趣的是(真的很有趣),老师几乎从未表扬过谁,当然也未批评过谁。

老师只关注一件事,就是:教。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错误不同,他只是安静,平和地教你,纠正你的错误。老师就是这样,只是告诉你正确的姿势,你做不到没有关系,告诉你多练便是。

每每有同学说「我怎么才能像老师您打的那样行云流水般好看啊?」老师都会说:「我现在这样,视频里的样子,都是我20年的功夫,我开始练的时候,也经历过你们现在的状态。所以,都是很正常的,慢慢来,只要坚持练。」

相处的4天中,老师几乎时时提醒我们不要急,每个人此刻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所以,上万老师的课,你没有压力,但是有动力。

关于我师父万老师

万老师教学逻辑性非常强,也许是和他曾经是北航的老师有关,也许因为他是理科背景出身。总之,老师讲的东西,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既容易理解,又那么入耳入心,温润如玉。

中午休息之时,我们常常一边品着老师沏的各种好茶,一边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始终沐浴着老师的气场之中:温和,认真,坚定,鼓励。

最让我仰慕的是老师身上那种「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平和,安定的气息,我猜大概多少都和练习太极有些关系吧,嗯,一定要好好练,好好悟。

老师还是融会贯通之人:琴棋书画,科学,心理,牛顿力学和阴阳八卦信手拈来,接洽自如。我就不多说了,有机会你们自己体会吧,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