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难受真的能换长寿?肿瘤专家来辟谣!

 万宝全书 2019-04-30

难受换长寿是我们任主任在查房的时候对病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鼓励病人和家属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准备,就是生了病尤其是癌症这种本身很严重的病,难免会难受不舒服。

在治病的过程中也难免要难受受罪。所以我们要主动一点、积极一点去看待这个事,准备好了迎接困难和难受,为什么呢?为了治病,为了根治也好,为了能延长寿命也好,总之都是为生存。不能很消极的逃避或者抱怨,都是没有好处的。

这次我们主要从临床中病人或者家属在诊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的原因来讲一讲,大家看看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可以调整一下,可以明确一些认识然后调整心态。

第一点,就是很多病人或者家属对这个我们医学的发展认识的不是很清楚,有点儿期望过高。虽然医学确实是一直在发展进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的药物、新的手术、新的设备、新的器械,我们发展了很多,但是其实还是很不完善的,万里长征可能刚走了一小步,我们没弄清楚的事,治不了的病仍然非常多。这一点,很多患者都没有客观的认识,所以对医学对医院对医生的期望就会过高,尤其是那些开始有点儿难受,但是他可能工作忙没时间或者不愿意去医院,一直拖着没有来,扛了很长时间实在太难受了,最后决定来医院,这种患者往往是期望都非常高,他可能觉得我都忍这么长时间实在受不了了,来医院他心里想的可能就是我一来大夫就能知道我什么病,就能诊断清楚,然后就能治好,就能缓解他的这个难受。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比如说诊断,我们说一次就诊断清楚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没法去保证,尤其是有些症状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我们很难一下就诊断清楚。

所以如果病人都是教科书上写的典型的症状、典型的表现那都很容易诊断,但问题是临床上的患者真正能表现的那么典型的是少数,多数患者的表现都不是很典型,病人生病不会按照教科书去生病的,所以希望我们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客观对待这个事,就是病人实际的症状表现多数都不是按照教科书那么典型的,所以我们诊断也不一定就能一下就诊断清楚。

然后说治疗,那更不一定了,就更不一定说一治就能好,或者一治就能缓解症状,这个都不能保证,这个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是一个概率问题,这个我已经反复地讲过了,治疗是有一个过程的。咱们经常说的一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就是说,已经迁延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的疾病,都想要几天就缓解,就治好,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是说这个患者和家属需要有一个客观的一个理解,就是您生病了很难受我们能理解,但是对于医学的这个不完善或者这些概率问题希望患者和家属也能理解,这是客观事实。当然我们医生会尽最大的努力,但是受到医学科学发展所限,还没有到那么厉害的程度,如果说一看就能确诊,一治就能好,那不是医生,那是神仙。

第二点,是要信任医生和医院。现在医患纠纷很多,大环境本身并不是特别的好,临床上很多患者对医生还是信任的,跟医生沟通也非常好,非常的顺利,我们说的他们也都能理解,然后也都能接受。但是有些个别患者确实是对医生很不信任,他会对医生说的每件事的出发点提出质疑,就是可能医生说每一个事、每一步的治疗、每用一个药他们都是一个质疑的态度,都得去调查一圈,可能还得到别的医院找别的医生去问,非得是大家都说的一样他才信,但凡有一个可能说的不是特别一样的,他就要质疑为什么那个人说的不一样?你们怎么回事?一直处于一个很对立的态度,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虽然不多,但是有。当他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要去强行干涉医生的诊疗安排。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不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如果碰到客户或者合作人对你这么不信任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工作肯定会有影响,在后续的医疗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是吧?面对这种患者这种家属,这个医生可能就很难尽全力去开展诊疗工作,他就很难把治疗患者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因为他第一想的肯定是保护自己。

所以对于这种信任感比较弱的患者,我在这儿想给您一个建议,在最开始的时候说您也不知道哪个医院好,哪个医生好,我们承认,不是哪个医生都是特别优秀,您可以挑选,您可以多看几个,多比较一下,多跟大夫好好的沟通一下,有问题咱们可以问,咱们有句老话叫求医问药。但是要端正心态,摆正态度礼貌的询问,我们肯定会好好地回答,您问过之后,最终选定一个您觉得最好的,信得过的,重点是,选好了您就要相信,要配合,正所谓用人不疑,这也是一个道理,您自己选的,那您就好好配合,好好信任。这样对后续的治疗肯定是有好处的,最终受益的一定是患者。

第三个就是希望患者包括家属客观对待病情带来的痛苦和治疗过程中一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生病受罪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说我们做手术这个肯定难免的会疼,难受到可能影响吃饭影响睡觉。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医学发展目前就是这个水平。做手术能不能不疼?做手术能不能不影响吃不影响喝一点都不疼不受罪?我们也想这样,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现在还达不到。比如说有的人听说化疗副作用大,很难受,所以谈化疗色变。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临床上看到的这个病人大概二十个人里边可能有一个说难受到受不了的,这个比例其实还是很低的,当然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不舒服,恶心、吐,包括可能连带头晕、头疼,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人轻一些有人重一些,大多数患者还是就是能忍受的。所以说患者还有家属对于这个难受和痛苦首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然后有一个迎难而上的决心。因为我们确实是癌症,还是需要严肃对待积极治疗,我们为了是延长生命,降低他的复发率。这个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是吧?你说什么比命还重要?人的求生欲望是本能、是最强烈的,可能有的病人在没病的时候老说我要是得了什么病我就不治了,我就不受那个罪,这是因为他没那个切身感受,真得了这个病,真到了中期到了晚期,真的是威胁到生命了,就算是口头上可能还是嘴硬,但是其实病人有些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可能不愿意再给子女增加负担,出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就是可能会这么说,但是都会有求生欲,都想延长生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要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些比如说副作用和痛苦,我们还是应该树立决心面对,不要去回避、不要有过多的侥幸心理说我这个病我不做手术行不行?我这个不用这个药行不行?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让这个一些非正规治疗的人有机可乘,比如说本来应该手术的病人可能被忽悠了就没做手术,结果治疗的效果就不太好,有些病人可能该打化疗结果没打而跑去吃别的偏方去了,结果效果也不好,就耽误了治疗。

外面其实一直都有一些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正规的中医,反正就是自称是中医的人说自己有什么偏方可以治疗癌症,不用开刀,有很多人信,有些患者会去试。我这里提过一个质疑就是说这种它治好了的这个本身它没动刀没取病理,它是不是癌都不一定,这是第一。第二,就算它是治好了那么我们有谁去统计过它的这个治疗的这个有效率是多少,或者说病人存活的时间的这个概率,就像我们统计的三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所以有时候碰到朋友来问我的意见,说这个偏方好不好,管不管用,有没有必要去试一试什么的?我都会跟我的朋友说,我说你要去我不拦着,但是给你提两个醒,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两个,尤其是第二个。你就搬个板凳,每天没事都去那个诊所那待会儿,自己统计有多少患者是管用了,有多少是不管用的,有多少是能长期控制住的。来一次就不来了的也许是不管用的,也许就是去世了的那种有百分之多少,是吧?你统计看看怎么样,这时候概率就很重要,这种神医往往就是他可能一直就用那几个个案来宣传,说治好了谁,可能他说了十年还是那几个。所以我就是给大家题个醒,所以有时候我们医生内部会开玩笑说病人到大医院来,治好了是应该的,治不好就闹,就赖医生有问题没治好,但是去找那些所谓的神医偏方什么的,治不好是应该的,治好了一个就是管用,就是神医。

概率这个观点特别重要。我们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追求提高有效率,提高生存率,降低一些副作用的发生率。我们患者也要有概率的意识,就是你在选择医院、选择医生或者诊疗的过程当中,跟医生沟通的时候要有概率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要选择概率最高的方法去诊治和治疗,就是说往最大概率的那个方向去努力是吧?

所以话说回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认识也好,还是对医生的信任,还是对病情或者治疗带来的痛苦,我们要积极勇敢面对,不要逃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有问题跟医生说,医生也会尽量的想办法去缓解这个痛苦,但是痛苦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希望患者和家属明确认识,调整心态,这个积极勇敢的配合治疗,好好沟通、好好团结治疗,用难受换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