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大好,又动了去苏州的念头,周末早上出发,一脚油门开到木渎,正正好好吃中饭。 朋友带路来了这间他私藏的餐厅,点评网上好像还没有,指路“藏书中学往北走两百米,路东”,桃花林边、油菜花前的白色小楼便是,名叫:玲玲。 玲玲是老板娘的名字,店里要加水了,喊:玲玲……要结账了,喊:玲玲! 老板是大厨朱师傅,早年在苏州得月楼掌勺,现在开了这间农家乐。我跑到后厨,他正在烧香椿炒蛋,看到这炮台的火,放心了。 菜单呢?没有的,全是本地的时令小菜,鱼啊虾啊太湖来的,蔬菜是后院田里摘的,鸡蛋呢?这不院子里还养着十几只老母鸡嘛! 红米苋 香椿炒蛋 忽然飘来一股清香,阿姨抱着刚刚采来的药芹送去厨房,叶子嫩绿绽放的样子像世上最美的捧花…… 苏州话里,虾仁与欢迎同音,所以清炒河虾仁总是头一道菜。 这儿的虾仁一粒粒比小拇指还小,按照苏州人的说法,肉不是“剥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虾仁略微上浆,像裹了一层薄薄的衣裳,没有常见的泡发味道,是生动的湖鲜,那是真实的味道。 春天的塘鳢鱼,用苏州传统的红卤烧,60块一条,连上菜的阿姨都说你们来的时间好,前阵子鱼还小,现在尺寸刚好,是吃整塘最好的季节。 小鱼巴掌大,肉又嫩又细又活,像清浅湖水里的一串水珠,鱼头圆又阔,我仔细找出最矜贵的脸颊肉……我们一个个吃得认真,餐桌都变得安静。 油菜花开的季节,也是甲鱼最肥的时候,此时苏州人爱吃“菜花甲鱼”,两斤半的甲鱼,配上火腿冬笋,隔水清蒸。 裙边糯,肉酥透,脚趾甲分明可见而脚筋尽散,我吃完爪子又糊里糊涂夹了一块,轻轻一口,皮肉脱离,变出一堆小小的圆骨头,吃得喜上眉梢。 甲鱼蒸出来的汤汁,金黄清亮,是高浓度的鲜,要是能下一碗面该多好啊! 蔬菜来了,苏州人炒绿叶菜喜欢加糖,这糖用得可真妙!自然带出了时蔬的清甜……春韭尚嫩,一包汁水,香而无渣。 马兰头还留着梗,入口先是菜籽油的香,再是小甜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最后是草药的清香,还带着田埂野菜的蛮劲。 “阿姨豆瓣也是你摘的?” “我们家的豆瓣刚刚开花呢!这是是外面进的货啦。” 豆瓣烧得也好,它不是炒出来而是煮出来的,这样豆子不发黑,仍保持鲜嫩的青绿色,吃口更软糯,加盐糖拌一拌,甜味吊出清香。 压轴菜是朱师傅的名作:鳜鱼两条——瓜姜鳜鱼丝,鱼脯肉溜炒,一缕缕滑嫩,可见火候老道,酱瓜和酱姜丝衬得鱼肉愈加鲜美。 松鼠鳜鱼,当天做得偏甜了,我们跟大厨实话实说,他脱下眼镜沉吟片刻答:“嗯,我昨晚调的卤汁,这两天天气热,醋挥发了,就显得甜了……”说得好有道理,不愧是老师傅,那我们就当甜品吃吧! 真正的餐后甜品,阿姨喜滋滋端来了,热乎乎、香喷喷的一碗糯米饭,蓝得发青、紫中透黑,这是用屋后山坡上长的“乌饭树”染的,这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南烛。 开春之后,本地人采南烛树叶榨汁浸糯米,蒸成乌饭,撒上白砂糖吃,是春天独有的甜蜜香软,吃得人春心荡漾…… 吃完了我们爬上露台,孵太阳、喝茶、嗑瓜子,我心想,这一家应当入选吃心的“中华有神店”系列。 中华有神店,吃心用心写,玲玲是我写的第三家,前两篇写了番禺腰记和湛江鸡(点击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