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艺术家究竟需要多久?年少成名和大器晚成背后的故事

 小蓝2266 2019-04-30

近期透纳奖取消了之前将候选艺术家的年龄限制在50岁以下的规则。改动后,奖项将适用于全年龄段的艺术家们。从这一看似微妙的转变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如今对艺术家艺术生涯和年龄问题的新的理解。

在这个八十岁的霍克尼仍在乐此不疲地用iPad产出新作,七十岁的川久保玲还在不断从零开始的今天,艺术家的年龄和事业之间的联系似乎已经越来越淡薄,更不用说年近九十才售出了自己第一幅画作的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新兴艺术家已不仅仅被使用在年轻艺术家们的身上,虽然年龄的增长往往意味着更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创造,尤其在国内传统绘画种这一点可能尤为显要,虽然一个人要在五十岁仍保持着二十岁所富有的精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犯错的勇气和成本——往往是非常难的事情,但和年少成名或英年早逝的天才们同样耀眼的,还有很多大器晚成艺术家们,而他(她)们或许早已不再年轻,诚然如卡门所说,你不需要做决定来成为一名艺术家,艺术会进入你的心房,就像是坠入爱河一样。当然了,这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是可能的。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iPad绘画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工作室

卡门·埃雷拉(Carmen Herrera)展览现场

卡门·埃雷拉在纽约的工作室

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摄于1945年5月21日

他在自己几乎不能绘画的时候,

坐在轮椅上,创作了色彩剪贴技法。

再看看我们所熟知的葛饰北斋的故事,因为觉得自己的绘画技术还未精进而在自己的工作台上痛哭的画家已经八十高龄了,被很多人都认为自小就是一个绘画天才的葛饰北斋却认为他在七十岁以前画的作品都不好,传闻在弥留之际这位画家感慨如果再让多活十年,自己也许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艺术家。轶事的可信度虽令人怀疑,但葛饰北斋的伟大和创作的追求是毋容置疑的,比起存世的作品,这些跻身大师行列的艺术家们在有限的寿命中未能实现的创造,无论是缺憾或是庆幸都成为了永远令人神往的谜题,或许正是寿命的有限才成就了艺术创作既是昙花一现的辉煌又是跨越时限的永存。

葛饰北斋(1760-1849)

晚年《富岳三十六景》部分

成为一名艺术家要花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生?

如果回答是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艺术家,也并不令人吃惊,我们已目睹了很多大器晚成的后起之秀们,如果回答用二十年,倒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朱利安·施纳贝尔在二十多岁就自诩为毕加索,目前仍然活跃在多个领域的创作工作中,再如高龄多产的霍克尼,其实早在大学时代就已风生水起,如今的压力落在了年轻的艺术家身上,天才的故事总是令人兴奋的,人们无时不期望他们在学生时代就能画出惊人的佳作。


朱利安·施纳贝尔

(Julian Schnabel)作品

如果有什么比天才年少的故事更吸引人,这些英年早逝的艺术家的故事无不令人咂舌,人们总戏称二十七岁是天才离世的年纪,创造了克莱因蓝的伊芙·克莱因、比如拉斐尔、法国画家华多和梵高都在不到四十岁时离开人世,意大利的莫蒂里阿尼死于三十五岁,法国画家热里科三十三岁,后印象派画家修拉死于三十三岁,这些杰出艺术家的创作成就完全能够证明技艺和年龄并非成绝对的正比。席勒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去世了,但对于保罗·高更这样大器晚成者,在同样的年龄离开人世,我们也无从知晓这位艺术家可能的成就。

伊夫·克莱因

(Yves Klein,1928-1962)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

 (Théodore Géricault 1971-1824)

让-安东尼·华多

(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 

修拉

(Georges Seurat 1859—1891)

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1890-1918)

法国艺术家劳拉·普罗沃斯特(LaureProuvost)认为过早成名会有一定风险。如果你在二十多岁就年少有成,那么你或许会在后来摔跟头,因为你还没有尽大最大努力,你还没有迷茫够,话虽如此,不过劳拉本人在自己的三十五岁已获得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奖项之一透纳奖。

劳拉·普罗沃斯特,《喝杯茶吗?》

影像14分23秒,2013

劳拉·普罗沃斯特

《如果这是我的美术馆》

影像 8分52秒, 2015 

年轻有为的赢家劳拉·普罗沃斯特

年轻时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普遍意义上是毋庸置疑的,年轻本身往往就是最有价值的资本,如果你没能在年少时在艺术平台上大展才华,接下来面临的首要问题可能是如何养活自己,对于大多数处于四分之一人生路口的年轻人们来说,你可能会找到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事实上许多艺术家——不管是冉冉升起的还是渐渐陨落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美国雕像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曾经是个搬运工,艾德·金霍尔茨(Edward Kienholz)曾经卖过吸尘器,英国当代重要的观念艺术家苏珊·席勒(Susan Hiller)披露过自己曾在斯柯达工厂当过前台,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在殡仪馆打工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关键就是这些工作不至于让你精疲力竭,不会让你大脑闭塞,你依然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思考,而现在我们或多或少能在这些艺术家日后的作品中看到这些经历的影子。

Cycle, 2011

Richard Serra

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The Ozymandias Parade, 1985

艾德·奇诺兹(Edward Kienholz)

与南希·雷丁·奇诺兹(Nancy Reddin Kienholz)

Homage to Marcel Broodthaers:Voyage, 2009

 Midnight Self Portraits 1980-1989

苏珊·席勒 Susan Hiller

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作品

事实往往不是尽如人意的励志和可预测,我们看到的成功或失败案例也只是浮在表面的千万分之一个故事,不管是毒鸡汤还是暖鸡汤都教不会人如何去过的生活,在频繁挑战认知底线的当代艺术圈子中大概只会更加迷惑人心。经过长时间的挣扎后或许五十岁的你可以收获你的梦想,每个人在二十岁都在某种意义上充满天赋,但是到六十岁还保持这样的天赋创造力往往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很多艺术家放弃了自己的创作项目,而这往往远远多于他们所完成的。如葛饰北斋这样的艺术家在耄耋之年开始思考尽管自己不被人所关注但是至少还是有所成就,法国艺术家路易斯·布尔乔亚逝世前几周还在进行雕塑创作,她说虽然人们对她的作品或许已经失去了兴趣,但至少她可以静静地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完成她美丽的作品。

《Cell 》 2008

路易斯·布尔乔亚( 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

路易斯·布尔乔亚

( 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

或许生而为艺术家的人是不会永远放弃的,他们或早或晚会创作出他们有能力创作出的东西,创作的点子永远会驱使着艺术家动手实践,他们所从事的不只是一项职业,更多的是一项使命,这听起来或许很中二,但看看这些不断刷新人们三观的创造,站在认知的前沿不断往前再迈进一步,每当回想驻足在他们作品前万物停滞的瞬间,或许有人能明白值得他们挣扎在人生不管哪个年龄段中追求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