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泠八家之蒋仁

 秦岭之尖 2019-04-30

蒋仁(1743-1795),原名奉,字阶平,后来在扬州得汉“蒋仁之印”古铜印,乃更名。号山堂,别名吉罗居士,女床山民、仁和布衣、太平居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布衣。诗画兼工,尤精书法,行楷书世推当时第一。篆刻师法丁敬,得其神髓,沉着简拙,浑穆厚重,自有创意,品格很高。且以颜体行楷刻侧款,别有风致。与丁敬、黄易、奚冈齐名,西泠前四家之一。有《吉罗居士印谱》行世。

八家印风,蒋仁是与丁敬距离最近的一位,他最得丁敬精神,悟性也很高。他对丁敬非常崇仰,说“叹砚林丁居士之印,犹浣花诗、昌黎笔,拔萃出群,不可思议。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上之,归、李、文、何,未足比拟。”(在“真水无香”印款)他认为丁印意境神妙的根源在:“近见丁征君手制印数钮,皆臻神妙,白文浑乎汉人,朱文间有宋元人笔意。品格如岭上白云,非胸藏万卷书不能得其畦径。”(“勤斯补拙”印款)征君,指曾经朝廷征骋而不肯受职的隐士,用作对丁敬的尊称。

西泠八家之蒋仁

世人于蒋仁称拙称古,从他有限的存世之作来看,蒋深谙丁敬高妙所在,选择从简拙入手、追求印尚生涩的高境界,技法尽量简朴,但精神不减,沉着而古醇。在创作中他追求“率意”,他认为,篆刻应当率性、奔放,才能持拙,才能生神韵、出佳构。他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浓淡疏密,随手写法,自而成局,其神理自足也。作印也然,一印到手,意兴具至,下笔立就,神韵皆妙,可入高人之目,方为能事,不然直俗工耳。”(“长留天地间”印款)还说“闭关为秋鹤三兄作此印,粗头乱服,真美人则吾岂敢?然与画角描鳞者异矣。”(“项蘽”印款)

西泠八家之蒋仁

当代胡小罕对此曾分析说:“蒋仁创作的率意非无前提,是基于对‘意与法’即性灵追求与法度驾驭的了然、掌握。”十分入理。蒋仁说:诗贵味外味,但如果诗都不会做,谈什么味与味呢?“作印亦然,要之,出新意为佳,篆法、章法、刀法三者咸备,即不超乎秦汉,亦不失乎宋元。”(“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印款)以意为先而法不失驭,即兴挥洒方能浑然天成。这不二法门与黄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的篆刻三昧同出一源。

西泠八家之蒋仁

所以一些论者判定,浙派篆刻纯以刀法取胜,是只见树木不见青山,误也。

蒋仁居艮山门外徐家桥,生活清贫,房屋数间,破烂不遮风雨,他生前艺高而不享名,孤泠不与世接,五十三岁即与世早逝。身后无子,诗文书画大多失散。

真水无香▼

西泠八家之蒋仁

“真水无香”是蒋仁名作之一。刻于乾隆甲辰(1784)立春,蒋仁时年四十二岁。有印款近三百字,刻满四面,内容丰富,情文并茂,堪称巨制。录以同赏,款曰:

乾隆甲辰谷日,同三竹、秋鹤、思兰雨集浸云“燕天堂”,觥筹达曙,遂至洪醉。次晚归,雪中为翁柳湖书扇。十二日雪霁。老农云,自辛巳二十馀年来,无此快雪也。十四日立春玉龙夭矫,危楼傲兀,重酝一杯,为浸云篆“真水无香”印,迅而成。忆余十五年前,在“隐拙斋”与粤西董植堂,吾乡徐秋竹、桑际陶、沈庄士作消寒会,见金石彝鼎及诸家篆刻不少。继交黄小松,窥松石先生枕秘。叹砚林丁居士之印,犹浣花诗、昌黎笔,拔萃出群,不可思议。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上之,归、李、文、何未足比拟。此仿居士“数帆台”之作,乃直沽查氏物,而晚芝丈藏本也。浸云嗜居士印,具神解定,结契酸咸之外,然不足为外人道,为魏公藏拙,尤所望焉。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蒋仁继承丁敬的朱文印式仅有两种,一是圆朱文,一就是“真水无香”这种典型的浙派汉朱文印,细边细文,线条转折,劲如屈铁盘丝。

蒋仁精工书法,他写字也往往乘兴挥笔,纵横驰骋,笔下仿佛以墨汁泼纸,致使有的字难以辨认,但满纸超尘脱俗的清逸气韵,使见者无不倾倒。此印创作也是酒后“迅疾而成”,但自然而洒脱,似不经意中可见凝练的风格。切刀下的短线曲折波动,虽笔划平直方折,但立体感和动感强烈。

西泠八家之蒋仁

蒋仁的白文印也有发展,其中有边栏的“三摩”一类印式,为后来为诸家继承,成为浙派的典型印式。

西泠八家之蒋仁

从蒋仁开始,浙派篆刻中,明代印风残存的影响已脱尽,丁敬一些不成熟的印式也已被淘汰,浙派的典型风格渐渐确立,再经黄易、奚冈的努力就更加巩固起来,艺术性也更成熟。


蒋仁篆刻欣赏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蒋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