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经验:湿热何其多

  平凡的人 2019-04-30

数十年来,阅历所见,病人中湿邪兼热致病者,十常八九,此非所谓温病中之湿热证,乃湿热合邪所致之其它疾病也,如外感者,发热头疼,身重而痛,渴而不喜饮,多饮便欲呕,胸脘痞闷,杳不知饥,小便减少,色呈黄赤,苔色黄腻或白腻,脉象弦数或濡数,不必悉具,则湿热之征了如指掌。内伤者,无论何病,每皆兼有,脘闷胸痞腹胀,渴不引饮,难思食,四肢倦怠不举,头昏目蒙耳聋,小便量少黄赤,大便溏薄或秘燥,肝脾二经见症尤多,脉息微而缓或者弦而数,略加掇举,则湿热之象毕具。治病之法,总视目前之现证现脉,所见皆湿热,此即不能不令人引起注意之,至于纯由湿热引致之湿热发黄,湿热下痢,湿热痿蹵,湿热遗精,湿热眩晕,湿热带下等,则更无论矣。

湿热何其如此之多,殆天地之气运使然欤?按今之甲子,运行后天,四序反常,阳亢阴虚,湿热弥盛,亦或有之,故辛温滋腻之品,用之在所必慎,抑或“世态居民有变”,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火热交并之体,湿从阳化使然欤?尝究心此道。

夫湿热有自外入者,有自内生者。地土卑下、阴雨时多、气候潮湿、天气炎热,夏秋季节郁闷熏蒸,最适于湿热合邪,构成致病因素而侵犯人体。如摄生不慎,雨中冒淋,久著湿衣,涉水行泥,雾露之气,久居湿地,酷暑搏聚,则湿热之邪外入矣。湿又寄旺于四季,这说明一年之中湿邪可以常有,为害于人实多。又如恣食生冷,脾气乃伤,贪饮酒醪,嗜好茶茗,以多饮快食为尚,则湿自内生,从阳化热而成湿热。正如清代医家薛生白所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有湿热”,此之谓也。

以上乃面对病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所得之实况,从而求其所以,研究之结果,其致病之因,受病之处,治病之法,显豁有据,无可游移。由此可知,古今之人,素质不同,故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疗病必须自为家法,古方照脱,十不效一,职是故耳。丹溪曰:“古方新病,安有能相值,泥是且杀人。”旨哉斯言。

湿之与热,一为阴邪,一为阳邪,二者相合,形成湿热而胶滞,‘粘腻淹留,稽滞不去,蕴热缠绵,因而造成病情繁复,历程延长,蕴热稽留,变化多端,于湿温一病,最为明显,湿热合邪,伤人甚广,一般既可有肌表征候,如头重体沉,寒热自汗,关节疼痛,四肢倦怠等证;亦可出现脏器证形,如胸闷腹满,呕恶黄疸,溏泄下痢等证;总之,口中粘腻,小便黄赤,湿热即明。治依两邪而立法,“热者清之,湿者化之”,倘只顾治湿,则湿去津伤,内热愈炽;若只顾治热,养阴则更助湿浊,粘着而不去,既须两相并举,又分孰重孰轻,随证变通,不可一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