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木香草堂 2019-05-01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 这是我在京西四平台—白塔山之间的高位眺望京西的南马场水库香山地区的人们俗称它为香山水库石景山的人称它为石景山的南马场水库,我在北京的红友们则称它为称之为谢草池-----京西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 其实,把谢草池称之为曹雪芹故居遗址在红学考研上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虽说有知名红友按照诗人张宜泉《春柳堂诗稿诗稿》推测演义它,八卦它,但这种演义或八卦,不失为另类的京城传奇,给我们的休闲时光多点时趣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  于是乎,我背着摄影包。曳着树杖,按照“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的京西探秘境界,探秘了京西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京西谢草池探秘全程约九公里。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 京西南马场水库在香山的南边的大山里,我去寻访它的的时候,是从西山和香山之间的防火道上去,这是西山和香山之间的防火道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 我走过了西山花溪约一公里,西山的八月,蓝天下,阳光落在浓密的树影里游走,缱绻风中,再一次与西山的清秋季节相约(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6 此时,在这个位置上,鬼笑石海拨高度是500米,路程约1500米,我要从这儿上去,---(现在,我来说说我探寻谢草池的初衷,其实这是个曹雪芹西山故居问题,北京有个民间文艺家包世轩:他在《曹雪芹研究》2015年第一期期刊上载文《曹雪芹西山最后居住地谢草池问题解析》,他在文中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我很好奇!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7 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好奇的目光,有童心的人脑袋里总会接二连三地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去鬼笑石的路上,我总在问自已,京西的谢草池会不会是一个童话般的地方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8 再回过头来说说包世轩,包世轩认为曹雪芹在西山故居问题一直未能获得共识。究其原因,在于囿于以往研究认知的局限。他认为,除传说,曹雪芹故居与卧佛寺正白旗下老屋、白家疃并没有任何关联。他引用了张宜泉与敦诚、敦敏的诗文,他明确的说:张宜泉《春柳堂诗稿》提到的谢草池,就是曹雪芹在西山的最后居址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9 张宜泉《春柳堂诗稿》的诗共有七首,其中,第七首首句就提到了“谢草池边晓露香”,诗人在曹雪芹生前曾到访过他居住的山村,这次再到谢草池时已无法见到曹雪芹。包世轩依据元宋褧《燕石集》多首诗文考证,认为谢草池位于京西翠微山西部陈家沟附近地区 、或双泉寺、或天太山慈善寺一带,是京西一个久已隐匿不显的小地名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0 元代宋褧《燕石集》《平坡访谢草池二首》中提到谢草池,以往红友们认为是个地名,平坡访谢草池二首诗是都是描摹的元代燕京的西平坡山( 或双泉山),元代的京西平坡山在八大处以北,福惠寺以南,此处可能是“仙家秘馆西山隈,石磴乘马能独来。”。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1 此时,我从西山半山亭到达了西山万安山,我来说说万安山法海寺曹雪芹和故事,红友大师周汝昌先生认为谢草池在京西的平坡山或万安山北法海寺以南地区。京西的平坡山以北到万安山法海寺以南的范围是很大的!中间最高的高点白塔山海拨高度是650米,方园约四平方公里.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2 我到达万安山北法海寺时,进北法海寺的路被堵住了,当地的香山人一听我不是地道北京口音,死活不让我进去,我无法寻访北法海寺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3 香山万安山法海寺是一处不容忽视的潜在的红学文化资源,万安山法海寺中的万安山之名据说是元代宏教寺亦作弘教寺,寺内有一著名高僧,法号万安的和尚,在这里赈世济民,深得人们的爱戴和尊重。当地为了纪念万安和尚和表示对他的尊敬,而当地的百姓将这座山命名为万安山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4 西山地区有很多关于曹雪芹的传说,其中就有曹雪芹与香山法海寺的故事,老舍先生曾赋诗一首,诗云:门头村里好为家,文艺源泉岂浪夸。金玉红楼终是梦,镰刀碧野遍地花。诗中”金玉红楼终是梦“就是当时传言曹雪芹曾在附近法海寺出家为僧的故事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5 有人分析过为什么京西民间对曹雪芹的传说最多?原来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京西的满族人很多、旗人很多。旗人在当时编了很多单弦、打夯歌、莲花落、子弟书、八角鼓子自编自唱。曹雪芹虽也是满人,但《红楼梦》的故事唱得非常普遍的。因此,京西对曹雪芹著书,爱好,流传,感悟、感动最多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6 雪芹几个好朋友,张宜泉,敦敏,敦诚这些诗人留下来的诗句更给力,这些诗人曹雪芹的生活环境方位已经锁定在西郊西山一带了。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7 比如张宜泉的诗:“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张宜泉一开始就把曹雪芹这个人的才华,他对人们的吸引力,他的魅力就说得那么清楚。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8 “爱将笔墨逞风流”,说的是曹雪芹的一支笔,非常生动,非常幽默,是中国最吸引人的一部小说。“庐结西郊别样幽”,说的是曹雪芹住的地方是庐结西郊,一个很幽静的地方。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19 它在京西这个幽静的方还挺特殊,它特殊在“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把西郊、西山的方位说得很清楚。难怪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早已说明过,谢草池要在平坡山、万安山一带寻找。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0 张宜泉把谢草池当成诗中的地名了,他的诗又与溪谷景色相合,因此张宜泉诗文中才留下“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的感悟诗句。这处奇山秀水的溪谷,可能是曹雪芹在西山最后的居住地、逝世地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1 张宜泉另一《晴溪访友》诗曰:“欲寻高士去,一径隔溪幽。岸阔浮鸥水,沙平落雁秋。携琴情得得,载酒兴悠悠。不便张皇过,轻移访载舟”。诗中“一径隔溪幽”之“溪”把香山南麓的这一山谷定位得非常清楚。就是京西的南马场水库地区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2 北京石景山南马场水库,也就是俗称的香山水库,走香八拉的人应该都知道。黑石头路能徒步到南马场水库,那儿的景色美,又有水,对于北京人来说,有水,人少景美的地方太稀罕了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3 我从鬼笑石往南大约徒步一公里,在京西四平台—白塔山之间的高位处发现南马场水库,这就是北京的红友们称之为谢草池的地方-----京西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5 眺望京西的马场水库,水库水量不太大。水势大约是从北向南方向,流经石景山黑石头村,此处与张宜泉的诗“岸阔浮鸥水,沙平落雁秋”可完全对得上是写实。又与张宜泉《僧寺访友》中“云深居寺尘经少,人跻高踪访独难”的描写相吻合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6 我拉近视距,这个溪谷距“鬼见愁”山峰西南一公里,约属海淀与石景山交谊舞国边缘地界。溪谷西距双泉寺村约二公里,东北部里余上方即南马场水库,水面东西狭长不足千米,最宽处有120 米,溪谷内溪水清,南北山坡间林木茂盛,其东南部远处高山即平坡山主峰。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7 从“鬼见愁”山峰没有下山的路去这个溪谷中马场水库,且坡地间茅草杂树荆棘丛生,树木茂盛,只有一条北坡为斜缓的山坡可摸索下去!!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8 我在红色标志示引领下沿斜缓的山坡可摸索下去!!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29 我在红色标志示引领下沿斜缓的山坡可摸索下去!!这是山坡台地北部紫黑色覆盆式柱础石。石层级中间已有裂痕,是条状戗石痕裂。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0 山路上,有各种树和各种灌木丛外,就是人走过的小路,小路曲曲弯弯没有规律。走在山路上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想法,山路是怎样形成的,不用说,人走的多了就成了路。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1 不要以为山路坎坎坷坷,高低不平,但你仔细的走,走的多了,很有趣味
P32 我终于到达了京西的马场水库---啊!这就是香山水库?,石景山的人称它为这就是石景山的南马场水库?这就是张宜泉《伤芹溪居士》诗中的那个“谢草池”?-----京西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3 诗人敦敏《懋斋诗钞》有多首诗文咏及谢草池这一带景物,其中可以证实曹雪芹居住地谢草池。其一,《小诗代简寄曹雪芹》: “东风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驾,来看小院春。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上巳前三日,相劳醉碧茵。”此诗作于乾隆二十三年初春,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4 此诗是诗人敦敏亲到谢草池(双泉寺黑龙湾溪谷)约请曹雪芹到北京城里家中聚会之故事。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5 诗人敦敏《懋斋诗钞》其二,《访曹雪芹不值》: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是描摹的乾隆二十三年深秋某日傍晚,敦敏到双泉寺山村访问曹雪芹,逢其不在家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6 敦敏诗中记录的状况是: 野浦冻云、柴扉、山村,人烟稀少,即是双泉寺及谢草池景况。此次,敦敏是骑马造访曹雪芹,他沿模式口村往西过马迹桥,往北过石府村抵达谢草池的。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7 敦敏诗中记录的状况是: 野浦冻云、柴扉、山村,人烟稀少,即是双泉寺及谢草池景况。此次,敦敏是骑马造访曹雪芹,他沿模式口村往西过马迹桥,往北过石府村抵达谢草池的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8 敦敏的诗词其三,《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新仇旧恨知多少,都付酕醄醉眼斜。”。这诗中“碧水青山曲径”、“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当是双泉寺、谢草池雪芹居处写照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39 敦敏的诗词其四,《古刹小憩癸未》: “柳绕山门俯碧浔,松花一径野云深。近来颇厌新弦管,古刹禅龛听梵音。”此诗作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夏。所谓古刹,即指双泉寺而言。寺前的老柳俯瞰南部下方的黑龙湾溪流,小径沿途的松树松花、野云,正是双泉寺与谢草池一带景观的描述。此诗写后仅仅半年时间,曹雪芹便故去了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0 敦敏的诗词其五,《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此是曹雪芹逝后的凭吊之作,作于乾隆三十年( 1765) 春季清明时节。“河干”地点为永定河边,即“村落千家带远晖”的三家店村。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1 乾隆年间三家店村具有千家规模。“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逝水即永定河。乾隆年间三家店村西街杨煤厂宅院,建有小楼,清末卖给李煤厂,遂有“李家小楼”之称。“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凭吊曾在隆恩寺黄叶村、双泉寺谢草池居住并于此辞世的曹雪芹。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2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的故事到此,或许是一个演义或八卦,可不失为另类的京城传奇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3 最后我来说说京西的马场水库,马场水库是1976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为彻底解决山区用水困难的问题修建的。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4 南马场水库的建成解决了黑石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缓解了陈家沟、板凳沟、双泉寺、佟家坟、黑石头地区2000多亩粮田果树得到灌溉,实现了不再靠天吃饭。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5 南马场水库的建成解决了黑石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缓解了陈家沟、板凳沟、双泉寺、佟家坟、黑石头地区2000多亩粮田果树得到灌溉,实现了不再靠天吃饭。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6 南马场水库的建成,是石景山区农业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为后人留下了“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的美丽空间故事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7 南马场水库(谢草池)探幽的这条路很美,景色也幽,你走进之后,你会发现那儿真是童话的世界。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8 在南马场水库(谢草池)你发现这很宽,很雅静,可能那湖的尽头还有人家吧?那是不是京西曹雪芹故居遗址?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49 当你走到头时,原来是一眼泉,或是一片清澈的小湖,是人们取饮用水的好地方,掬一手水饮一口清凉一下心胸,在湖边洗衣个脸,看一看自己的模样。清醒后你会发现“昨红楼昨夜梦,梦里红楼是场空”。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0 《红楼梦》以神奇的艺术魅力,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映照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拨动着人们生活的琴弦,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1 通读了《红楼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说《红楼梦》是一个气魄宏大、细致入微、人物鲜活、景色美丽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2 北京有数不胜数的红友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反而让它显得有点匠气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3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就像本来一块天然的美玉,非要探究出制作的过程,你说是这样的,我却不认同,各位红友轮番上阵,直到在北京又掀起一股红学热。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4    一人一个红楼梦嘛,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没什么对错,没必要造出一个大同世界,选择一个观点成了标准。听过几位红友讲的红学研究,也看过他们写的厚厚的,比原著还要厚的书,觉得很应该向他们探秘精神致敬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5       探秘曹雪芹辛苦可见一斑。要有不断钻的毅力与精神。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P56 
京西,是北京最出文化的地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令如璀璨,曹雪芹与京西组合成卷卷神奇。细细品味,就是一缕清风;一个词,谱上曲子,就是一泓心音。放牧一群词语曹雪芹与京西的神奇之美可与心同,与风老。曹雪芹与京西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大美——京西之美

            京西探秘曹雪芹故居遗址之谢草池

手机版点击欣赏音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