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思明居士 2019-05-01

古代皇帝处于权利与财富金字塔的顶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煊赫无比的皇权,也引来了很多人的觊觎。历朝历代,都曾发生过围绕皇权的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清朝自然也不例外。清朝定鼎中原后,曾经发生过两次有名的皇权之争,有一支“特种部队”在其中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两次改变了历史走向。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明朝时期,由锦衣卫担任皇帝的日常宿卫工作。清朝建立后,废除了锦衣卫,转而设立了侍卫处,统辖大内侍卫900余人,负责皇帝的日常和出巡时的贴身保卫工作,以及紫禁城的日常巡逻和值守。在武侠小说中,清朝大内侍卫们个个都是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功夫高手,个个都能以一敌百,事实真相却并非如此。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清朝大内侍卫的选拔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可靠,而不是武艺。因为他们每天都有很多机会接近皇帝,如果图谋不轨,祸生肘腋很难防范。为了保证可靠性,侍卫人选都是来自上三旗的王公贵族之家的子弟,江湖好汉、民间高手之流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大内侍卫们日常工作中也有练习武艺的内容,但都是常规的骑术、箭术、举石锁等训练科目,和清朝军队差不多。因此大内侍卫中很少有什么真正的高手。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不过,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却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技击高手,他们的实战水平,不仅甩大内侍卫几条街,就连正儿八经的武林高手也很难打赢他们。这支特种部队就是清朝著名的“善扑处”,此后又改称“善扑营”。善扑营隶属于护卫京师的八旗京营,但他们的职责范围、编制、日常训练科目与普通的八旗兵迥然不同。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善扑营的编制人数极少,定额为300人。善扑营人员的选拔标准大内侍卫不同,家庭出身不太重要,只要是旗人即可,最关键的必须是“才武出众之子弟”和“能力之士”,有过人的体力和一定的武功基础,才有希望入选。入选之后,就在专业教头的指导传授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练“布库”,所谓“布库”者,是清朝入关之前就有的一项传统搏击技艺,实际与“摔跤”大同小异。说白了,善扑营等于和今天的国家摔跤队差相仿佛。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善扑营清朝初年设立后,尽管朝廷人事机构历经变动,它却两百多年从未被裁撤,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善扑营的勇士们代代传承,两百年如一日苦练“布库”,积累起无数宝贵的经验和技能,武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堪称绝技。很多善扑营的士兵祖辈几代相传,被称为“扑户”,“布库”功夫近乎炉火纯青,罕逢敌手。比之传统武术主练套路,他们则几乎完全是以对抗性极强的对练为主,做到了名副其实的立足实战,故而实战效能极高。

清朝皇帝设立善扑营,一是为了倡导尚武之风,传承“布库”这一“国技”,二是也让他们承担一部分侍卫职能,皇帝接见外国使臣、外出行围射猎,善扑营必须到场扈从。另外国家举行武举考试,善扑营的人也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参与考务服务。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在清朝重大历史事件中,善扑营也曾两次发挥重大作用,改变清朝历史走向。第一次是在康熙初年,权臣鳌拜专权乱政,妄图趁主少母弱之机图谋不轨篡位自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大清朝面临江山易主之危局。康熙临危不乱,召集一批精通“布库”的善扑处高手在宫中力擒鳌拜,使得大清朝转危为安,康熙对他们表现极为满意,从此把善扑处升级为善扑营,并成为定制。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第二次是在咸丰皇帝死后,慈禧与肃顺等辅政大臣争夺皇权,双方势同水火一触即发。肃顺本人兼任领侍卫内大臣,掌控大内侍卫和京营兵权,慈禧一方并不占优势,很可能就此被排挤出清朝统治核心。关键时刻,慈禧把掌管善扑营事务的醇亲王奕譞争取过来,醇亲王出动善扑营才得以捕获肃顺,取得了“辛酉之变”的最后胜利,使得清朝皇权彻底落入慈禧之手,大清由此进入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慈禧时代。善扑营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但不怎么光彩的角色。

清朝有一支特种部队,苦练一种绝技200多年,2次改变清朝历史走向

清朝覆灭后,善扑营也就此解散,很多身怀绝技的“扑户”在天桥开设跤馆,使得这一绝技得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清会典》《清代国家摔跤组织善扑营考略》《善扑功史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