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思明居士 2019-05-01

文|小河对岸

谥号是过去给地位较高的死者一种称谓,是对其生前功绩与品行的盖棺定论。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故而,古人对身后的谥号最为看重,据《左传》记载,楚成王就因为其子楚穆王给其初定的谥号不好,而始终不闭上眼(楚成王被其子楚穆王所弑,初定谥号为“灵”。而“灵”属于恶谥,故楚成王死不瞑目,直待定谥号为“成”,楚成王才闭上眼睛)。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常用的谥号,其实并不多,而好的谥号就更为珍稀。通常说来,开国皇帝的谥号都是最好的,故其谥号出现重复的频率也最大。几乎每一个寿命较长的朝代,都会有自己的“文帝”、“武帝”、“高帝”(开国皇帝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谥号)。

但是,孙权的谥号却是历史独一份。据《三国志·吴主传二》记载:..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因为孙权的谥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大(皇)帝”也特指孙权。按理说,孙权也是东吴的开国皇帝,这“大(皇)帝”的谥号当然也是顶级的。那为何后世却没有皇帝,使用“大”这个谥号呢?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孙权这“大帝”的谥号,可对照西方君主中的英文尊称“the Great”。在西方君主中,只有最为杰出的君主,才会被尊称“the Great”(大帝)。英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大帝,此即: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俄国历史上,也只有两位大帝,即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与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英文译作,凯瑟琳大帝,即:叶卡捷琳娜二世)。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而我国的皇帝中,之所以很少使用“大”这个谥号。谥号,起源于先秦时期,而先秦时期的周天子、诸侯国君都没有使用过“大”。先秦时期的谥号,都有特定含义,比如:“文”就侧重于德行教化,而“武”则侧重于定国开疆等等。

而“大”并没有特定含义,“大”其实与“高”是近义。先秦时期,同样没有“高”这个谥号。据《史记集解》:..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刘邦),故特起名焉。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刘邦的谥号为“高”,就是汉代人自创的。之所以要自创“高”这个谥号,是汉初那些大臣觉得单独一个“文”或“武”,都不足以概况刘邦的“文治武功”。而“高”就比较全面,既可以指“文”,也可以指“武”。孙权的谥号“大”,也同样是东吴那帮大臣自创的。而“大”与“高”既然都不是先秦时期的传统谥号,且又是近义,故在后世使用中就自然会“存一废一”。

那后世皇帝又为何会舍“大”而取“高”呢?比如:齐高帝萧道成,南唐李昪、明太祖朱元璋、清朝的努尔哈赤,其谥号的核心都是“高”(唐以后的谥号,核心基本上为最后一字,而前面的那些谥号词语可以看成是一种修饰)。

孙权的谥号,为何能成为历史独一份?

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最早使用者的影响力不同。历史上的皇帝,之所以青睐“文”或“武”,就在于其最早使用者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强大影响力。而孙权虽是开国皇帝,但毕竟只是割据一方,且东吴政权的国祚也不长,甚至后世都没认可东吴的正统地位,其影响力当然远不能能跟开创四百余年大汉江山的刘邦并论。故而,后世皇帝在取谥号时,也就舍“大”而取“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