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队7个小时,鲍师傅凭什么如此火爆?

 慎独和感恩 2019-05-01


鲍师傅店员和黄牛打架的视频火了!

4月18日下午两点,广州鲍师傅店长把一名黄牛打了一顿!

当时这名黄牛想买的产品刚好卖完,但是他一定要那一款产品,鲍师傅的店员只好让他在一旁等候。谁知这名黄牛不同意,一直用手使劲敲打玻璃上,还骂个不停。

由于生意被严重影响,鲍师傅店员跑出去把这名黄牛拉到一边打了起来!

为了买到糕点而大打出手,鲍师傅实在是太火了!

其实在北京和上海地区,鲍师傅更是深受大家的喜爱,有的网友反映,有时要排队7个小时才能买到。它究竟为何如此火爆呢?

01

工匠精神是最强的技术壁垒

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透露,来鲍师傅消费的有30%以上是熟客;部分成熟地区,熟客超过50%。

明知道要排队几个小时,还愿意二次消费,这自然是被鲍师傅的味道所吸引。而它的品质优越,绝佳味道,是源于工匠精神!

很多人不知道,鲍师傅的很多分店都要做到凌晨。鲍师傅的糕点制作很耗时,有的店是糕点师傅三班倒,24小时不停地做。

鲍师傅一直坚持手工化制作,因为手工制作能够更好地把控口感。打蛋、搅拌这些活可以让机器代替,但是关系到口感的事情,鲍师傅的糕点师傅会自己把握。

每个烤箱都有微妙的差异,同样的温度,差几秒,味道、口感完全不同,而这些便是技术壁垒。

选择原料的时候,鲍师傅也会做到极致。他们会用不同的原料的进行出尝试,做出来后反复试吃,再决定用哪一种。

就拿糖来说,鲍师傅的肉松小贝用的是韩国幼砂糖,绿豆冰糕用的是海藻糖。肉松小贝的肉松,也是从供应商专门定制的。就连鸡蛋也是经过多次尝试后,选择味道最好的。

鲍师傅的糕点保质期可以达到三到四天,为了保证口感,他们会把当天剩下的产品全部丢掉。

鲍师傅这种把产品做到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赢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也为它红遍中国奠定了基础。

02

性价比是留住顾客的法宝

并不是价格越高,逼格越高,就越能吸引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往往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东西。

据爆料,鲍师傅有的门店单日能达到十万以上的销售额,这除了味道很好以外,同样也离不开它的高性价比。

从鲍师傅的价格上看,它在烘焙类产品里相对较便宜。牛小贝19元/斤,海苔29元/斤,还有5元/个、6元/盒的产品。

在分量上,鲍师傅也很足,肉松小贝的肉松特别多,覆盖得厚厚的一层。再加上它的原材料都非常优质,其性价比非常高。

是不是它的价格便宜,客单价就很难提高呢?

结果刚好相反!用户排了那么长的队伍,自然不会只买一点,他们会一次性多买一些。从消费心理学上讲:消费者是通过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来摊低自己排队的时间成本。

鲍师傅的单价看起来便宜,但是每样买一点,它的客单价很容易达到30-40元,甚至更高。

03

集中资源,单点爆破

鲍师傅从北京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店,到备受消费者喜欢的品牌,离不开它的策略:集中资源,单点爆破。

当年,鲍师傅的肉松类糕点,备受学生群体的喜爱。但是由于产品多元化,分散了鲍师傅的精力和资源,其发展一直很慢。

当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出现了好利来蛋糕、美味多等连锁面包蛋糕品牌后。鲍才胜发现自己的店没有特色,就像是一个小作坊。于是他开始寻求转型。

一次偶然的机会,鲍才胜在网上看到“台湾凤梨酥”,这让他找到了特色路线。

他把门店内的生日蛋糕类产品全部砍掉,只留下大家最欢迎的“肉松”类小糕点,并统一命名为“肉松小贝”。

时至今日,不同口味的肉松小贝仍是鲍师傅的爆款明星产品,也是一千多家山寨店争相相仿的主要产品。

在一个企业运营初期,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有限。这个时候与其把产品多元化,还不如先集中资源,想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进行单点爆破。等到这个产品把品牌打响之后,再借用品牌尝试其他产品。

04

巧用饥饿营销

鲍师傅也是饥饿营销的高手,它总能用消费者的“饥饿”来为自己造势!

一方面,鲍师傅采用的是窗口式服务,而且不管店铺开多大,都只设一个很小的收银台。一个小窗口会影响了服务效率,最终造成排长队的现象。

营造出排长队的景象是为了让人产生“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指的是: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本来对鲍师傅认知度较差的消费者,看到一群人排队后,潜意识里就觉得它的味道一定特别好吃。

在付出大量时间成本,终于买到糕点时,人会觉得这份糕点很有价值。在这种意识的加成下,它的味道无疑会更让人满意。

同时,排长队让黄牛看到了市场。它衍生了黄牛,而黄牛又助长了声势。在他们相辅相成的推动下,鲍师傅越来越火。

去年媒体揭露的山寨鲍师傅雇人排队,也是基于这种逻辑。(招牌上有鲍才胜原创标识的才是正版鲍师傅,它虽然利用小窗口来促成排队,但是并没有雇人排队的行为。)

另一方面,鲍师傅采用限购的制度。有时每人限购8盒,有时每人限购2盒。

得不到的是最好的!能买到的越少,人就越珍惜,越觉得宝贵!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一步增加。

从小窗口到限购,鲍师傅把这一套饥饿营销玩得炉火纯青。当然,饥饿营销的成功,也是因为鲍师傅的味道好。

05

山寨鲍师傅成就了正版鲍师傅

人红是非多,鲍才胜一直专注做产品的时候,全国各地出现了超过1000家的鲍师傅山寨店,而鲍师傅自己才只有40家店。

很多媒体都说鲍师傅因为被盗版,每年损失近千万,真的是这样吗?

NO!

很多媒体和个人混淆了一个概念:山寨鲍师傅非法赚的,不等于鲍师傅亏损的。

鲍师傅由于专注于做产品,它对糕点师傅的水平要求极高,它的培训非常严格,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扩张速度。

另外,鲍师傅是直营模式,它对质量的苛刻要求,决定着它不会让人加盟。它的加盟费被他人夺走的说法也就不存在了。

他唯一的损失只是局部范围内,出现盗版的竞争。而这个范围并不广,因为它的门店很少。

而且它从不愁销量,几乎每天都能把产品卖完。很大程度上,它的销量取决于它的产量,而非客户量。

另一方面,随着鲍师傅的打假维权行动,它误打误撞地达到了漏洞营销的效果。

漏洞营销是利用消费者贪小便宜心态,在设计活动或产品时,将优惠内容隐藏在漏洞中。再通过适当方式泄露漏洞,让消费者感觉有机可乘并自发传播漏洞的一种营销方式。

鲍师傅火爆后,只要用鲍师傅的名字做糕点就能赚钱,这就是漏洞。

很多门店都纷纷山寨,而正是他们的山寨,才让鲍师傅的名声越来越响。仅靠40家鲍师傅的影响力,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出名?但是有了1000家山寨的店铺一起宣传,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去年有山寨的鲍师傅雇人排队,把鲍师傅推到风口浪尖上。这时候鲍师傅出来声明,消费者发现原来这才是正版的。这个事件免费给鲍师傅打广告,替它省下巨额宣传费用。

这就是利用了漏洞营销,让受益者帮助自己宣传。

紧接着就是打假维权,打假维权的过程就是修复漏洞的过程。这一步完成后,鲍师傅就能够很轻松地享有“山寨品牌”替它打下来的名气。

也许鲍师傅打假的初衷,只是单纯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可是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达到了漏洞营销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