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究竟指哪里

 我的智慧海洋库 2019-05-01

滏口陉现状

岳家军第四次北伐路线图

王新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词,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但是长期以来关于这首词中的“贺兰山”的注解却值得商榷。不少出版物都把词中的“贺兰山”注解为宁夏的贺兰山,中小学课本亦然。近年来有的出版物会在注解中加一句“有的说是磁县的贺兰山”。还有的注释为“贺兰山”是金人居住的中心地带,是词人仇恨之所向。那么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究竟说的是哪里,岳飞和贺兰山到底是何关系,让我们回到历史上的宋朝,去看看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探究竟。

与岳飞《满江红》词无关的贺兰山

中国叫做“贺兰山”的地方有三个。其中两处与岳飞词中所指“贺兰山”无关。一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的贺兰山。此“贺兰山”即贺兰山脉,其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海拔2000——3000米。其主峰也称贺兰山,海拔3556米。贺兰山脉是中国一条非常重要的山脉,因和祁连山脉、吕梁山脉相关联,地理学和地质学上称之为“祁吕贺兰山系”。打开地图此贺兰山马上映入眼帘。此贺兰山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宋朝时此地属西夏王朝。

北宋和西夏有接壤。从史书上我们知道北宋和西夏王朝之间有战事。但这战事发生在宋神宗元丰(公元1081——1082年)年间。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公元1103年)二年,处于北宋末年。此战事发生时岳飞尚未出生,所以这战事和岳飞无丝毫关系。宋史中也没有关于岳飞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到过西夏贺兰山的记载。所以岳飞一生从未到过西夏的贺兰山,和西夏的贺兰山没有任何关系,这一观点是史学界公认的。

长久以来不少出版物将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解释为宁夏的贺兰山。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宁夏的贺兰山为西汉与匈奴的交战之地。被岳飞用典,借来代表金兵的军事防线。这种解释脱离了岳飞的经历和身份,偏离了作者的原意,而且引出许多误解和混乱。近代文人余嘉锡(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质疑《满江红》作者的真伪,怀疑不是岳飞所作,是明人的伪托。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岳飞没有到过宁夏的贺兰山,写不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样的句子。质疑者认为岳飞未到过西夏的贺兰山,这是对的,但将此作为确定《满江红》是否岳飞所作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对《满江红》词是否岳飞所作,经过详细考证,确认是岳飞所作。

二是江西赣州也有个贺兰山,它与岳飞更是毫无关联。

岳飞与峰峰矿区—磁县贺兰山的关系

还有一个“贺兰山”,历史上归磁县(古称磁州)管辖,现在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与磁县交会处(以下简称为:磁县——峰峰矿区的贺兰

山)。此贺兰山东西长10公里左右,南北宽1-2公里,最高点海拔186.7米,最低点114米。《磁州志》记载:因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而得名。还记载:“磁地脉本与太行,风气完固,前环漳水,后倚贺兰,滏流负其左,苍嵬、神麇拱其右,岗阜嵌崎,原野平衍,密迩畿甸,屏障中州:洵河朔之要地也。”此山距离岳飞家乡河南汤阴县不足五十公里。此山虽然不高不大,是太行山的余脉,但它横亘在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的出口处正东边,位置十分重要。滏口陉是太行山东部平原穿越太行山进入山西的重要通道。此山又是宋代京师的南北官道行经之地,当年此处的安危与北宋都城东京(现河南开封)息息相关。这是宋代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节点,控制了此山,就掌控了当时东西南北的交通。金兵正是经此打向东京的。

据《宋史·岳飞传》、《金佗稡编》等资料记载,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二十岁的岳飞到真定府(现河北正定)投军,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率部到达江南作战。这七年间,岳飞在北起真定,南到长江,西起山西、太行山,东到华北平原的广大地区同金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岳飞先后在刘韐(时任真定知府,辖真定、相州等六州军务)、张所(时任河北西路招抚使)、宗泽(时任磁州知州,抗金副元帅、东京留守)等的节制下英勇作战屡建战功,逐步由刚投军时的小队长成长为一名让金兵闻之胆寒的军事将领,带出了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岳家军”。有一次突围后岳飞独自率部在太行山与金兵苦战,以数十骑乘险据要,败金兵万数。从资料不难看出,岳飞在峰峰矿区——磁县的贺兰山及周边地区浴血奋战多年,不仅对此地十分熟悉,十分有感情,而且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军事将领对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十分清楚,了然在胸。岳飞对南侵金兵的烧杀抢掠罪行,对百姓在金兵的奴役下所受的苦难也看在眼里,常记心中。

在峰峰矿区——磁县的贺兰山附近地区至今留有很多岳飞抗金的遗迹。贺兰山南侧不远有岳城,现名岳城镇。《磁州志》记载:“宋高宗建炎初年,岳武穆曾驻兵于此”。贺兰山西不远的峰峰矿区临水镇有“抗金洞”。贺兰山东有“王屯头、张屯头、富屯头”等村庄相传为岳飞屯兵地。“候召村”传说为岳飞等候圣旨之地。在此贺兰山西不远的千年古镇——彭城镇有“岳王庙”。贺兰山一带的人民十分淳朴、善良,对岳飞的深厚感情代代相传,至今犹存。岳城等地群众曾不准演唱“三绞岳飞”“风波亭”等戏曲,因为他们心中挚爱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而不忍心看到民间戏剧上演岳飞的悲惨结局。

岳飞词《满江红·写怀》的诞生

岳飞在被迫随南宋撤入江南后,一直在与金兵作战的最前线,屡败金兵。岳家军不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南宋最重要的抗金部队。金兵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当时金兵营中最流行的话。岳飞成为抗金的统帅之一。岳飞心中时刻记挂着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记挂着被金兵杀戮、蹂躏的中原百姓。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5-7月间岳飞统兵收复襄汉,这是抗金战争的一个重大胜利。八月宋廷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类似于现在的元帅),时年岳飞三十二岁。岳飞再三再四上奏辞免节度使,未获批准。当“清远军节度使”的旌节自临安发到鄂州(现武昌)时,全军将士都引以为荣。

此时岳飞的心中在想什么?一天,岳飞登上鄂州的一座高楼,凭栏俯瞰江流,仰眺远天。时值雨后天晴,锦绣河山分外明媚。岳飞触景生情,思潮澎湃,祖国的危难,个人的遭遇,一起涌上心头。北方的故土有待收复,同胞的泪眼南望欲穿。往后的征途修远而漫长,襄汉之役的成功又何足挂齿。至于个人的功名利禄,更如尘土一般,不足萦怀。岳飞肺腑的满腔热忱,终于化为吭喉的一曲长歌《满江红·写怀》。这首爱国主义的绝唱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国难当头时它总能激励着华夏子孙,为祖国而献身效命,近代的抗日战争中更是如此。

《满江红·写怀》一词的准确创作时间现在已无法考证,上述此词的诞生时间和过程是目前学术界权威的看法。

岳飞词中的“贺兰山”究竟指哪里?

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岳飞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峰峰矿区——磁县贺兰山及周边地区七年的战斗经历,了解他元帅的身份,了解他收复中原的战略构想,了解岳飞诗词创作的个性特点,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岳飞的词是同时代的文人写不出的,因为他们没有运筹帷幄,横刀跃马,出生入死的战争经历。岳飞不是一个职业文人,他留下的词作仅三篇。注解岳飞的词需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战争环境,考虑岳飞的战区统帅身份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及戎马战斗经历方可,不能仅从用典的角度出发去注解。

峰峰矿区—磁县附近的贺兰山离岳飞的家乡很近,岳飞二十岁从军后在此地及周边地区浴血战斗七年,他了解此地百姓的苦难,了解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在襄阳大捷,朝廷封赏的时刻岳飞想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如何打到金兵老巢,收复北方失地,是“连结河朔”(由岳飞所指挥的宋军联合在太行山等地抗金的义军,共同打击金兵。岳飞为此专门上书朝廷。)的军事谋略,而这谋略的实现必定要克服贺兰山(峰峰矿区——磁县的)。所以岳飞在激情满怀吟出《满江红》词的时候,“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自然而然得成了词中的一句。“缺”,原意为山的断裂空缺之处,此处是把峰峰矿区——磁县之贺兰山当做险隘关口。岳飞要收复北方,必在此关口与金兵鏖战并夺取之,如此方可彻底战胜金兵,收复中原。所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岳飞战略构想在词作中的自然流露。这一句既表明了岳飞的战略部署,也表明岳飞对峰峰矿区——磁县贺兰山的地理位置和军事重要性十分熟悉且极为重视。以此“贺兰山”入词既属情理之中,又顺理成章。故词中“贺兰山”当为实指而非借代或用典。岳飞的这种写法不是刻意的,而是一个一心克敌制胜的统帅,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千里转战后对胜利的渴望,是自身战争经历的艺术凝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去的地图精度很低。人们很难知道峰峰矿区——磁县的贺兰山的存在,因为它太小且知名度很低。做注时考虑用典的成分又较多,就直接将词中的贺兰山注解为宁夏的贺兰山了。这种望文生义的作法,导致了对岳飞《满江红》词中“贺兰山”的误解。

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究竟是指哪里,应该就是峰峰矿区——磁县的贺兰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