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宽(1910—1989) “瓦存室”是广东近代篆刻家、文史考古学家、收藏家黄文宽(1910—1989)的斋号。黄文宽又名黄玄、黄言,号霣石道人,别署萍庐、刚斋、瓦存室,广东新宁(今台山)人,早年就读于广州法学院,历任广州大学法律系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文史馆副馆长等。黄氏博贯诗词文史,于书法篆刻、金石考古均颇有建树,中年时热衷于收集粤中古印、陶文、砖瓦、竹木简及岭南印人印作,尤以所藏晚清篆刻大家黄士陵篆刻作品而著称。其所藏牧甫篆刻多达百方,多为印谱中著录之作,数量之夥,品质之高,近代无人能出其右。本专场所呈现的即为黄氏“瓦存室”旧藏之黄士陵篆刻及印谱珍品。 专场拍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黄士陵篆刻名品53方,另一部分为晚清近代重要印谱名品及拓本。 “瓦存室”所藏黄士陵篆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过一次散出,黄文宽转让了其部分藏印与钱君匋,这部分印章成为后来钱君匋编拓黄士陵印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剩下的部分,即全部集中在本次专场中。这部分印章共53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容多样,包括吉语、诗词短句、年号、名号等等,绝大部分为黄士陵所刻闲章名品,且屡经《黄士陵印存》《黟山人黄牧甫先生印存》等清末原钤印谱及后来多种黄氏影印印谱著录,可谓是黄士陵传世篆刻作品中至精之品。其中如“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怀美人兮不见”“福德长寿”“寿如金石佳且好兮”“嗜好与俗殊酸咸”“肺肝如雪目上于天”“永受嘉福”“红袖添香夜读书”等印章,更是历来研究、研习黄士陵篆刻者耳熟能详者。可以说,这53方黄文宽压箱底的黄士陵印章,不仅体现了“瓦存室”藏黄士陵篆刻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是黄士陵篆刻技艺的全面展现。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长生无极。 边款:务耘道兄属,士陵仿秦印,庚寅四月。 1.9×1.9×5.4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7,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八册,P27,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二册,P100,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37,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207,曾绍杰辑,1977年。 6、《明清篆刻流派印谱》P218,方去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年。 7、《黄牧甫印影》上集,P153,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8、《黄牧甫篆刻印风》P75,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9、《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100,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永受嘉福。 边款:嘉字邾公钟,福字弡中簠。务耘属牧甫作。 1.9×1.9×5.4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6,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八册,P7,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一册,P100,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31,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207,曾绍杰辑,1977年。 6、《黄士陵印谱》P97,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刊行,1993年。 7、《黄牧甫印影》上集,P68,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8、《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48,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 9、《黄牧甫篆刻印风》P62,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10、《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86,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花好月圆人寿。 边款:务耘属,牧甫作。 2×2×5.4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9,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八册,P34,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16,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黄士陵印谱》P122,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刊行,1993年。 5、《黄牧甫印影》下集,P304,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6、《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22,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别时容易见时难。 边款:屠维赤奋若辜月,牧甫作于穗垣,为务耘仁兄。 1.6×1.6×5.6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6,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六册,P63,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二册,P83,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8,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205,曾绍杰辑,1977年。 6、《明清流派篆刻印谱》P218,方去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年。 7、《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12,王北岳辑,1982年。 8、《黄牧甫自存印谱》下,P43,北川博邦编,日本东京堂刊行,1992年。 9、《黄牧甫印影》上集,P123,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10、《黄牧甫篆刻印风》P62,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11、《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2,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边款:仿赵撝叔,庚寅夏牧甫为务耘制。 2.5×2.5×4.6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8,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八册,P29,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4,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二册,P104,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282,曾绍杰辑,1977年。 6、《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19,王北岳辑,1982年。 7、《黄牧甫印影》下集,P364,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8、《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66,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 9、《黄牧甫篆刻印风》P72,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10、《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66,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书远每题年。 边款:务耘道兄属刻唐句,仿汉荡阴令张君表颂额应之,未识能得其脚汗气与否也,黄士陵。 5.9×2×3.9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9,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八册,P40,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四册,P92,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19,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437,曾绍杰辑,1977年。 6、《黄士陵印谱》P335,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刊行,1993年。 7、《黄牧甫印影》上集,P254,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8、《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54,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 9、《黄牧甫篆刻印风》P63,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10、《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68,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肺肝如雪目上于天。 边款:參竟鑑文意,为茗柯七兄作,黄士陵。 2.6×2.6×4.3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8,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四册,P5,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6,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492,曾绍杰辑,1977年。 5、《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22,王北岳辑,1982年。 6、《黄牧甫印影》上集,P202,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7、《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12,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寿山石印章 印文:嗜好与俗殊酸咸。 边款:韩昌黎酬卢司门诗,士陵刻为雪涛四兄,于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矣。 2.9×2.9×3.9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8,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四册,P17,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9,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477,曾绍杰辑,1977年。 5、《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22,王北岳辑,1982年。 6、《黄牧甫印影》下集,P336,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7、《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62,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寿山石鱼钮印章 印文:温其如玉。 边款:说文:温,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说段注云:凡温柔、温和、温软字皆当作此,今温行而温废矣,伯宏六兄鉴核,黄士陵。 3.5×1.9×7.6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4,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三册,P9,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四册,P91,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32,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455,曾绍杰辑,1977年。 6、《黄牧甫印影》下集,P328,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7、《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43,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 8、《黄牧甫篆刻印风》P108,李刚田编,重庆出版集团出版,2011年。 9、《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74,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万物过眼皆为我有。 边款:士陵刻为伯惠大令,己亥秋日。 3.5×1.9×6.5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7,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九册,P34,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2,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136,曾绍杰辑,1977年。 5、《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24,王北岳辑,1982年。 6、《黄士陵印谱》P97,孙慰祖编,上海书店刊行,1993年。 7、《黄牧甫印聚》第三册,P37,杨广泰编,1997年。 8、《黄牧甫印影》下集,P339,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9、《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72,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酱油青田石印章 印文:伤美人之迟暮。 边款:屈子赋文,伯惠属,牧甫作。 3.9×3.9×9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26,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九册,P37,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黄牧甫印存》卷上,P12,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4、《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133,曾绍杰辑,1977年。 5、《黄牧甫印影》下集,P345,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6、《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56,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青田石印章 印文:福德长寿。 边款:赵撝叔以椎凿法刻福德长寿四字,牧甫仿其意。 1.8×1.8×3.4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2,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十一册,P38,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三册,P55,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28,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409,曾绍杰辑,1977年。 6、《黄牧甫自存印谱》下,P102,北川博邦编,日本东京堂刊行,1992年。 7、《黄牧甫印影》下集,P357,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8、《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P29,重庆出版社出版,2006年。 9、《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14,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黄士陵刻 寿山高山石印章 印文:美意延年。 边款:仿延年瓦,己丑十二月牧父。 2×2×5cm 出版: 1、《黄牧甫印存》第一册,P31,吴元浩辑,原钤本。 2、《黄牧甫印存十三集》第六册,P81,黄士陵辑,1908年钤印本。 3、《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第二册,P89,黄少牧编,上海西泠印社刊行,1935年。 4、《黄牧甫印存》卷上,P27,黄文宽辑,1956年原钤本。 5、《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P204,曾绍杰辑,1977年。 6、《明清篆刻流派印谱》P218,方去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0年。 7、《印林》第三卷第五期,P15,王北岳辑,1982年。 8、《黄牧甫自存印谱》下,P29,北川博邦编,日本东京堂刊行,1992年。 9、《黄牧甫印影》上集,P207,戴山青编,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6年。 10、《瓦存室旧藏黄牧甫印章》P38,黄大同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8年。 一次性呈现如此之多的黄士陵篆刻名品,在市场上还是第一次。我们知道,在晚清印坛中,黄士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不同于吴昌硕的雄浑恣意,黄士陵走的是干净洗练一路,其对于金文入印的改造,以及对于汉印工整一路的独特解读,对于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启发意义。通过“瓦存室”所藏的这部分黄士陵印章,我们应能更加直接、透彻地理解黄士陵作为晚清篆刻大家的重要价值。 晚清民国还是中国印谱制作的巅峰时期,无论是古玺印谱还是流派篆刻印谱,都产生出许多重要的成果。此次“瓦存室藏珍”专场中所呈现的印谱从数量上来看并不醒目,仅仅不到十部,但从质量上而言,则可以用“震撼人心”四字形容。因为两部印谱史上被称为“王级”的作品,将同时出现在本专场中:一部是代表着古玺印最高成就的《十钟山房印举》,一部是代表着流派印最高成就的《丁丑劫余印存》。 (清)陈介祺辑 《十钟山房印举》 清光绪九年(1883)钤拓本 一百九十一册全 12×13.5cm×191 《十钟山房印举》是晚清大藏家陈介祺所编,有多种不同版本,此次上拍者为一百九十一册本,是陈介祺于光绪九年(1883)合集李璋煜、吴云、吴式芬、吴大澂、李佐贤、鲍康诸家印而成者,共收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方,是目前市场所见《十钟山房印举》诸多版本中最为全面者,堪称空前绝后的巨著。 (民国)丁仁、高野侯、葛昌楹、俞人萃辑 《丁丑劫余印存》(成字部) 民国二十八年(1939)钤拓本 二十册全 30.5×17.5cm×20 而《丁丑劫余印存》则是1939年浙西四大藏印家丁仁、高时敷、葛昌楹、俞人萃有感于丁丑(1937)年战争中的文物浩劫,为避免文物进一步的破坏和散佚,将四家所藏明清名家篆刻汇拓成谱,以“浙西丁高葛俞四家藏印集拓廿又一部己卯春成书”二十一字序之,共成书二十一部。谱内共汇集明清印人二百七十三家,收录印章一千九百余方,可谓明清流派篆刻集大成之作,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高质量的藏品规模,让这部印谱成为后世不可能超越的绝对标杆。此谱在当时拓制数量少,完整存世者更少,历来为藏家所珍视;市场多年来仅见“拓”字一部,此次上拍的《丁丑劫余印存》为“成”字部,二十册完整,可谓人间奇珍的重现。 《十钟山房印举》和《丁丑劫余印存》两部最顶级的印谱同时汇聚一堂,对于所有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难逢的幸运。除此外,本专场尚有吴大澂所辑《千玺斋古印选》、吴式芬所辑《双虞壶斋印存》、何昆玉所辑《吉金斋古铜印谱》、黄宾虹所辑《宾鸿草堂藏古玺印谱》等重要古玺印谱,其中吴大澂所辑《千玺斋古印选》乃吴氏藏印的重要成果,此本乃第一次以完整本现身市场,其重要性不可小觑。而冯康侯所辑《颍川家宝印谱》则代表了冯氏篆刻的最高水准,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说,“瓦存室”所藏印谱数量虽少,但其质量及重要程度,却顶得上任何一个印谱专场。 (清)吴大澂辑 《千玺斋古玺选》 清光绪间钤拓本 6册全 29×17cm×6 (清)吴式芬辑 《双虞壶斋印存》 清同治元年(1862)钤拓本 八册全 29.5×17.5cm×8 陈融辑 冯康侯刻 《颍川家宝印谱》 民国二十四年(1935)钤拓本 四册全 32.5×16.5cm×4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预 展 5月30日—6月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 拍 卖 6月2日—6月6日 嘉德艺术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