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时代的战争(2):四路大军北伐,竟然有两路被打残了

 金色年华554 2019-05-02

马邑之谋后,汉匈边境的冲突日益增多。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匈奴大举进犯上郡。汉匈战争初期,帝国一直处于防御的位置,并没有主动出击,这是有原因的。匈奴是一个游牧国家,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军事据点,来无影、去无踪,很难追击。汉军兵种最初主要是步兵与车骑部队,为了对付匈奴人,汉文帝时,政府设立“马苑”三十六所,专司养马,战马的数量与质量迅速提升,骑兵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适应荒漠作战,对汉军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既缺乏实战经验,在后勤补给上也存在困难。

有强烈进取精神的汉武帝仍然选择以攻代守。帝国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投入反击的汉军总计四万人,分别由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率一万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意图寻歼匈奴主力。这次作战的准备并不充分,暴露出汉军的短板,战果差强人意。

在茫茫的荒漠草原,汉军既不熟悉地形,也不适应干旱的气候,时常迷失方向,不仅难以追踪到匈奴主力,反而容易陷入敌人的埋伏。

李广的部队遭到匈奴重兵的伏击,伤亡惨重。在战斗中,李广身负重伤,力竭被俘,匈奴人大喜过望,将重伤的李广置于两匹马中间的网架上,前行了十余里。李广假装奄奄一息,乘敌人放松警惕,忽然从网架上腾空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撂倒一名匈奴骑士,夺其弓箭,抢其马匹,然后快马加鞭一路狂奔,竟然奇迹般地死回逃生。

同样倒霉的还有公孙敖,他的一万骑兵也遭遇匈奴优势兵力的围攻,伤亡超过七千人。另一名将领公孙贺则根本找不到匈奴人的影子,在草原上蹓跶一圈后,无功而返。

汉武帝时代的战争(2):四路大军北伐,竟然有两路被打残了

卫青

只有卫青略有斩获。第一次出征的卫青虽然缺少作战经验,但他思维敏捷,发现要在茫茫荒漠与草原上寻找敌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要到哪里寻找打击目标呢?卫青十分聪明,匈奴人没有城镇堡垒,却有一个固定的祭祀场所,这就是龙城。龙城(蒙古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是匈奴人的圣地,每年五月,这里都举行盛大的集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卫青的选择十分正确,他率一万骑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奔袭龙城,歼敌七百余人,并一把火把匈奴人的圣地给烧了。虽然从歼敌的数量上看,这只是小胜,不过烧毁圣地龙城,对匈奴人的士气是一大打击。

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次反击匈奴之战,就这样草草而终。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相当失败的军事行动,四个兵团中有两个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表现糟糕的李广与公孙敖被贬为庶民;卫青则一战成名,成为汉武帝的心腹爱将。

这次北征,标志着汉匈战争进入全面对抗时期。

汉武帝时代的战争(2):四路大军北伐,竟然有两路被打残了

李广

第二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展开大规模报复。两万名匈奴骑兵南下攻略辽西,杀掠二千多人,辽西太守战死;紧接着,草原骑士向西挺进,攻略渔阳、雁门,又杀掠两三千人。东北边境频频告急。国危思良将,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出任右北平太守。

李广极富有个人魅力,他武艺超群,箭术之精,无人出其右。驻守右北平期间,他有一桩广为流传的佳话。

右北平地处现在河北省境内,汉时仍是蛮荒地带。李广喜欢狩猎,尤其喜欢与猛虎搏斗,靠着百步穿杨的本领和惊人的臂力,已猎杀数只猛虎。

一天傍晚时分,李广与几个战士巡逻时,路经一山麓,见草丛间有一黑影,隐隐看似一只趴着的猛虎。他眼疾手快,拔箭引弓,朝向草丛中的大虫便是一箭。箭飞出去了,可是草丛里却没有动静,卫兵们上前拔开草丛一看,哪是大虫啊?只是一块形状有点像虎的石头。李广射出的箭竟深深没入石头之中,只有箭羽还留在外头。李将军把石头都射穿了?士兵们啧啧称赞,佩服不已。李广自己也有几分纳闷,他跑回原地,拉弓射了几次,但都没法再射入石头之中。可见情急之中,人所迸发出来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平时。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

匈奴人本来就很惮忌李广之勇,得知李广射石后,更视其为天神,称之为“汉之飞将军”。由是,“飞将军”成为李广的绰号。

李广在右北平呆了五年,匈奴人不敢前来骚扰,烽燧不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