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双星与汉匈之战(13)·将军扬旆掩龙城

 陆一2 2019-01-13

一、龙城大捷

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的春天,匈奴派兵侵扰上谷,杀掠郡民。

匈奴草原上的冬季食物匮乏、草场光秃,因此挨过冬季之后的春天,正是他们人马最为疲乏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补给的时候。元光六年这次对上谷的侵扰,应该是匈奴部落对汉朝常规的军事骚扰,以掠夺财物为目的;而从骚扰的方向来看,应该是匈奴坐镇辽西的左贤王部所为。

对汉武帝来说,这倒正好是一个机会。他已经积蓄起足够的力量,正式开始反击匈奴,经过马邑的教训,这次他拿出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配置:总兵力减少到只有四万,然而全部都是骑兵。因为是应对匈奴侵扰的一次反击进攻,而不是谋划已久的战略反扑,所以这一次投入的兵力并不多;但全是骑兵的配置,以机动攻击机动,可以说汉军对匈奴的反击走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将领的配置也与此前完全不同,保守持重的“宿将”韩安国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四个都没有做过全军统帅的新拜将领: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骑将军公孙敖和车骑将军卫青

这个名单很有趣,只有公孙贺曾经参与过上一次马邑之战,而他实际上是因为在刘彻为太子时期做侍从而得到信任;李广曾在景帝朝长期在边郡对抗匈奴,但在武帝时期一直担任禁军统领一职;公孙敖骑郎出身,实际身份是刘彻组织建立的建章营中的年轻军官;卫青的身份更是让人惊讶,他少年时期虽然曾在建章营当差,但其姊卫子夫得幸之后,他便转而在任职侍中、太中大夫,其实为出入宫中、参闻朝政的文职人员。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将领名单,尤其是卫青这个名字的出现,会给军中朝中带来多大的惊诧。

为什么是卫青呢?据史料记载,卫青其人身强体壮,擅长骑射,这一点或许在他少年任职建章营时期就已经有所展现。但这应该不是刘彻启用卫青的主要原因。较为合理的推测,刘彻如此擢拔卫青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裙带关系。刘彻并非任人唯亲,但是他对外戚的好感是一以贯之的,以卫青开始,以李广利结束,武帝一朝对匈奴作战的主要军事统帅都是外戚身份,可见刘彻在这方面的“执着”。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如果一个君主确信自己的军队已经足以让人建功立业,那么让爱人的兄弟去完成这些伟业呢,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卫青的文职经历,侍中是皇帝的亲近官职,太中大夫执掌议论,都可以直接在皇帝身边参知朝政的奏议和决策,从这个角度推测,卫青很可能在与刘彻长期的亲近接触中,逐渐了解了汉武帝对匈奴军事反击的想法——刘彻不可能亲自统兵远征匈奴,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很喜欢掌控战争的君主,那么那个未来能够替他来做这个军事统帅、执行他战争决策的人,谁能比在宫中近侍十年的卫青更合适呢?

但是首先,卫青要证明自己能够当得了统帅。和他一起出征的三个将领,每一个都比他有经验,有的人甚至可能看不起会他,即使皇帝愿意相信他,军队愿意吗?对卫青来说,元光六年就是他人生第一次试炼。

刘彻这一次的反击未必有明确的军事打击目的,他将四万骑兵平均分配给四个将领,各自领兵一万,公孙贺出云中,公孙敖出代郡,李广出雁门,卫青出上谷,意图主动寻找匈奴军队战斗。从这种兵力节约、平均分配、四面开花的出击方式可以看出,刘彻在元光六年发动的这一次反击的目的,应该并不是真的要对匈奴造成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在反击中试验汉军骑兵对阵匈奴骑兵的战斗力,以及对少壮派(李广虽然是宿将,但从未独立担纲过军事统帅)将领的考察。

他们交出的成绩让刘彻看得一直摇头,甚至要破口大骂。

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后带着一万骑兵在草原上兜兜转转了一圈,完全没有找到匈奴人的踪迹,无功而返。

骑将军公孙敖倒是遭遇了匈奴部队,不知道具体遇到的部队数量,结果是一万骑兵战死七千,惨败而归。

名将李广更惨,带队遇到了匈奴部分主力,以寡敌众,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生擒,不过飞将军毕竟并非凡人,在被俘途中奋力夺走了匈奴人的马匹,逃亡回国。

最后传来了卫青的战况:龙城大捷,斩首七百。


元光六年汉匈之战示意图

哪怕其他三路全都是完全的失败,刘彻听到这个消息也足以大感快慰!

斩首七百的战绩看上去很小,但是,这是有汉以来,对匈奴获得的第一场军事胜利。

何况,这个胜利还是发生在龙城。

史料记载,龙城,是匈奴人祭天、祭祖、召开部落大会的地点。如果匈奴王庭是匈奴政治权利的中心,那么龙城就是匈奴的神权中心

关于龙城的具体所在,历来有争议。按照常见的史料注解,龙城在今天蒙古国鄂尔浑河畔,如果卫青所至之龙城在这个地方,那么卫青的第一场仗何止是大捷,简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一万骑兵穿过匈奴人的层层防御直达漠北,深入敌后两千里全胜而归?卫青纵是绝世奇才,在他初出茅庐的战役里获得这样的成就,究竟有没有可能?

我的看法是不会,从汉武帝这次出兵的规模和动机来看,应该是以试验敌我实力、彰显汉军威武的目的为重,在这个前提下,深入敌后两千里这种事情,无疑是一个有着巨大风险的昏招,也并没有必要。

清朝胡林翼指出,卫青的龙城是在“察哈尔左翼旗界”,也就是今天内蒙古正镶白旗附近。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在上谷正北大概三四百里的位置,属于军事行动正常的出击范围,虽然无法确定这里就是这场大捷的切实地点,但应该算得上一个最为合理的判断。

即使卫青的出击距离并不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上千里,也毫不掩盖他在这场大捷中所展露出来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对比其他三位将军,一个被围歼,一个被遭遇战击溃,另外一个完全不知道在干啥,而卫青准确寻找到敌人防御薄弱却又相当重要的战略要地,给予快速而精准的打击,着实称得上是优秀的军事将领。

今人所绘国画卫青像

卫青,一个在平阳公主家做骑奴出身、在汉武帝身边身居散职十年的青年,为什么是他,获得了这样一场开辟性的胜利?

后来淮南王谋刘安划叛乱时,曾以卫青为假想敌,向谋臣询问他的水平。伍被回应道:“我有个朋友黄义,曾经跟随卫青出击匈奴,说卫青对士大夫彬彬有礼,对士卒温厚有恩,将士都愿意为他所用;他骑马上下山,疾驰如飞,体格勇力为常人不及。另外从长安来的使者曹梁也曾经说过,卫青号令严明,对敌奋勇,身先士卒;修整时,要等到士卒全部休息,才扎营休息;凿井取水时,要等到士卒全都饮过,自己才饮水;部队回师时,要等到士卒全都渡河完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赐的钱财宝物,他全都赏赐给部下。因此卫青这个人人,即使是拿古代名将来比照,也不会比他更强。”

从这段话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卫青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将领的先决条件:勇力过人、号令严明、身先士卒、不吝赏赐、掌握军心。对比他上一辈的两个将领来看:李广固然武力绝人,也对士卒有恩,“士卒愿为之死”,却对同僚傲慢尖刻,同时军纪散漫,容易失败;另一个禁军将领程不识军纪严苛,士卒恐惧,虽然不容易招来失败,却也不容易让部下为他效死。如此看来,卫青的成功确实是理所宜然了。

回朝验收战果。李广、公孙敖惨败,按军法当斩,后二人上交银两,死罪得免,贬为庶民;公孙贺无功无损,自然也没有奖赏;获得了唯一一场胜利的卫青,当即被封为关内侯。关内侯虽然是汉朝侯爵制度里位次较低的一等,然而就是这个侯爵位置,旁边的李广将军一辈子都没有拿到过。

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卫青,用一次实打实的军事胜利让质疑他的人都闭上了嘴。从此之后,他飞扬的征战之路开始了。

今人所绘油画卫青像

对汉帝国而言,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从心理角度来说,卫青奇袭龙城并全身而退,娶得对匈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胜利,终于打破了匈奴不可战争的神话,也击碎了自白登之围以来汉军对匈奴军队的恐惧。“平城之下祸甚苦”的歌谣,再也不用在军中流传了!

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虽然汉军付出了一万七千骑兵的巨大损失,但有卫青的龙城大捷,加之李广等三将虽然出击失败、却有实际推进能力的军事行动,汉匈之间的战争前线,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向北推进。就在这一年,汉帝国在今天张家口市一带设立广宁县,隶属上谷郡,将这个之前被匈奴侵略甚至控制的地带纳入了帝国的统治范畴。

但是对于匈奴而言,虽然被突袭龙城,七百人的损失毕竟是一个相当小的数目。也许匈奴已经意识到南方的帝国要展开他的反扑,但是他们仍然有自信一次又一次挫败汉军的锋芒。就像他们在平城所做的那样。

但是,他们终究没能料到的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