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韩昌黎,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极其推崇李白、杜甫,为“光芒万丈长”,大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柳宗元最早发起古文运动,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老家为河南河阳(今孟州)。无意中看到孟州台发起《走近韩愈》,韩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精彩的一部分,不由感慨良多。本来是抱着学学看,毕竟老玩也没什么意思,却不想中华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自认为有点水准的我,却是逐渐瞠目结舌,暗自汗颜。 文学之宗,博学精深自不必言说。然之初屡试未第,不被人赏识,几乎灭了他的雄心。却丝毫不弃馁,顽强拼搏,终得正果。于《杂说四.马说》即可看出。 其诗,其散文,结构宏远,富含寓意,读之让人呼之欲出;作为文学宗师,其谋断,气节亦为人折服。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员外两首诗可以看出其恢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时值中唐时期,任吏部侍郎,心情大好,邀请张籍赏春。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少年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你不去看,我先去了。官忙年龄大,就没有少年活泼心了,我先到曲江头看一看,柳色它如今深还是不深。我乍一看就是个老咆哮,哪能坐得住呢,爱自然之心,纯天然。 还有一个就是他的决断。唐代诗人贾岛在驴上吟“鸟宿池边树,僧推还是僧敲月下门”,误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出巡马队,韩愈也是思忖良久,得出了“僧敲月下门”。 滚滚历史长河,浪花朵朵,精彩纷呈。描写晚春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纯真稚态,寓意憨憨,跃然纸上。 当然,他非常重视同张籍、白居易的感情,那首因白居易下雨泥泞未去,而寄给白居易的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月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让人莞尔一笑。 当然了,他是教育家: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业大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丰硕。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出自《师说》。 他还借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了一首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他赤心肝胆:赤心事上,忧国如家,以国家之务为己任;事业无穷年,濯清泉以自洁;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他关于:志同而气和,博爱之谓仁,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以为虽暂先别,终当久相与处,强学力行,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自知者为明,驾轻车,就熟路的论断,象瓦砾中的明珠,光彩夺目。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处中唐时期的他,著作颇丰,极有丰骨气节,在学问上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宝库,值得我们永远借鉴学习。 他精彩绝伦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借物隐喻,针砭时弊,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暇想空间。 昔日大宛国汗血宝马,千里拘竞,驰骋千里,何等荣耀!作者欣怀报国之志,奔赴长安,却屡屡受挫,遭人歧视,十年之久,抑郁离开长安! 其仕途不顺,把个当时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于此境,马说应运而生。一批有志之士的回博也于逆境中悄然兴起。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也就是说和有志之士,贤者相去两远,他们的呼声,他们的步伐,执策者根本不能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耶?不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精神)供给,且把他们压抑在人下,如何能让他们发挥出千里马的才能?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尽心的呵护,这样才能发挥他的作用;而统治者却不知如何招才纳贤,视若罔闻。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是马也,根骨清奇,却被埋没于无形之间,遭人唾弃,受人折辱,何谈千里拘竞!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故卓马虽有千里之奇,干瘪羸瘦,郁郁不发,精神不振,美丽的才能气貌得不到体现。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能按一定的规程办事,量才施用,于国于民一个善仁善治境界,通达惠服,其真真不识马也! 这里借物寓理,鞭鞑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 是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野志士和当朝君臣给对上了。天下不乏人才,而当政者有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一个有是发现的意思。 世上有了伯乐,有了贤王的慧眼识珠,然后才能于万千中发现美玉,发现卓傲不群的千里马,发现定国安邦,为民驱策的志士能人。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讽刺散文诗,由表及里,环环紧扣,反衬了作者经天纬地之才,于千难万难中提炼精华,书写瀚海一笔,流芳千古,为世人歇吁惊叹,撷取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明珠。(作者:凌波) |
|
来自: 昵称1617776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