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细说红楼梦,有这样的观点——
读《红楼梦》多遍,没想到可从如此角度解读大观园几处重要住处。 学者就是学者,总有这样独到的发现和领悟,令人佩服! 下面,按蒋勋提供的思路,看书中相关内容究竟是怎样的。 1.潇湘馆——听觉的 第十七回,贾政带宝玉等人看大观园时,眼前的潇湘馆(当时尚未命名)是如此景致——
上述描写,点出潇湘馆几样最有特点之物:翠竹、芭蕉、清泉。 翠竹,“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是听觉的; 芭蕉,所谓“雨打芭蕉叶带愁”,是听觉的; 清泉,细流潺潺,泉鸣呜咽,也是听觉的。 潇湘馆是有声的。 想来,无数个夜晚,黛玉伴着风声、雨声、秋声在暗暗悲泣。 2.蘅芜苑——嗅觉的 第四十回,贾母等陪刘姥姥逛大观园,一行人来到薛宝钗住处——
从视觉上说,蘅芜苑是单调的,屋里空荡荡,简单到让贾母觉得不妥。 但从嗅觉上说,这里是丰富的——“异香扑鼻”。 香味来自哪里? 是苑中那些“奇草仙藤”所发——贾政、宝玉等游览大观园时,此处“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但这香味也是在说薛宝钗的“冷香”。 我们知道,薛宝钗一直吃一种奇异的药——冷香丸。 这冷香丸配制很难,要四样花蕊(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还要四样水(雨水日的雨、白露日的露、霜降日的霜、小雪日的雪),再加蜂蜜、白糖,才能配制完成。 因吃冷香丸,宝钗身有香味,在宝玉闻来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与体香一致,其住处也是异香扑鼻。 总之,薛宝钗、蘅芜苑都是嗅觉的。 3.秋爽斋——视觉的 蒋勋在其书中,说潇湘馆是听觉的,蘅芜苑是嗅觉的,还说有地方是视觉的。 但大观园中哪处馆舍是视觉的,他没点明。 可以推测,他所指应是探春的秋爽斋。 潇湘馆是小而精致的,蘅芜苑是简单无华的,秋爽斋则是阔朗富丽的。 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等来到秋爽斋,眼前是这样的——
看,探春的三间并不曾隔断的屋子里,琳琅满目全是好东西。 可以说,秋爽斋是视觉的。 这与探春的身份、性情有关。 与宝钗、黛玉的客居不同,探春是贾府正经主子,富贵人家的小姐,陈设繁华无可非议。 从性情上说,探春与黛玉的敏感、宝钗的藏拙不同,她阔朗、外露,喜欢什么便摆在屋里,这很正常。 4.怡红院——幻觉的 说完听觉的潇湘馆、嗅觉的蘅芜苑、视觉的秋爽斋,再说说蒋勋没有提到的——怡红院。 怡红院是幻觉的。 大观园中,怡红院很奇怪,是唯一以镜为门、内如迷宫的地方。 第十七回,贾政带了宝玉等逛大观园时,大家在怡红院内居然迷路了——
第四十回,乡下来的刘姥姥更是在里面乱走乱撞——
贾府及大观园中的住处,多是五间或三间的屋子,空间结构简单,宝玉房子内部却如此复杂! 作者为何如此安排? 有学者做过解读,认为这与宝玉身份的复杂性有关——他是顽石、宝玉、神瑛侍者的合一。 而镜子的出现,能表现宝玉的两面性——《红楼梦》中有两个宝玉,一是贾宝玉,一是甄宝玉,二人可谓真假宝玉。 这也正如那个风月宝鉴,正面是心中的美人,反面是吓人的骷髅。 而人生,正如怡红院,有时如迷宫般让人陷入迷茫;有时如镜子般让人产生幻觉,不知真假。 好了,关于大观园中最重要的几处馆舍,顺着蒋勋提供的思路,做了听觉、嗅觉、视觉、幻觉上的归类分析。 其实,对这些馆舍及景致,还可从多个角度去解读。 但那是其他文章的事了。 此文就此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