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境界处于十字路口中,需要给予一个明朗的指导,才能让老年人找到一个圆满的归宿,生活的更加美满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晚年,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生道德规范。这不是某一个家庭的事情,而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大事。所以,根据现实的生活状态,应该把老年归宿提到生活日程上来,共同探讨一个切合老年人生活实际需要的方案,合情合理的方法解决这一棘手的社会、家庭问题。只有圆满解决好这一民生问题,社会环境,家庭内部才能和谐发展、成员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形成一个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为何说老年人生活境界处于十字路口,这是因为,社会老龄化提前到来导致的社会问题。从我们家庭内部来讲,也是如此的形势,家庭组合基础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组合分化,单元成分越来越小,独立意识成了家庭主流意识。年轻人成家后一般不愿与父母同居,大多要求追赶社会发展潮流,不管城市,乡村基本上成为定律。孩子成家要楼房,大单元居室,内部装修,一律高档次,家具全是新型潮流家具,不管酿成多少债务,年轻人一般不承担这笔债务,基本上由父母扛着这笔债。现在发展趋势以乡村向城里倾斜,打工族也好,新生代年轻人也罢,大多不愿留守于乡村,期望到城镇里定居。在一定程度上讲,城乡居民的经济基础相对是薄弱的,经济实力更是有限,就是改革开放这些年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积蓄还是跟不上家庭的各项费用开支的。一对老人有两三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一要读书学习,二要培训就业,一直到成家,种种费用开销是可想而知的。等待儿女成家后,大多数老人把一生省吃俭用的资本全部投资于孩子的身上,最终要承担家庭所有的债务危机,这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当今老年人共同面临的经济状况。老年人年龄在增长,身体素质在下降,经济拮据尴尬的局面如何摆脱,未来的生活来源保障,身体欠佳的老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医疗费用的来源所在。昂贵的医疗费用是众多老人无力承担的。但是,由于身体素质下降,长年劳作积累下来的疾病,特别是那些慢性疾病困扰着老年人的生活,导致寝食不安,忧心忡忡……
在这样的生活境界中,老年人精神上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也是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双重的压力,让老年人寸步难行,左右为难,可谓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就是亟需我们探讨的课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迫切生活问题之一。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我 们大家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为老年人寻找一条符合社会发展,家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资达到“一举两得”的最终方案,也是利国利民的有效措施。
从现在来看,国家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实施后,国家注重民生,以民生为基础开展各项公益性建设。特别是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领域内加大投入,争取在五年内有一个新的突破,让所有的老年人应保尽保,医保覆盖加大,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方向发展,开创中国式的养老机制,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精神。我们国家致力于老年事业的发展,并以快速的步伐向前迈进,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体制的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实力的壮大,相信未来,国家在老年人养老这一块会做出卓越成就来的。
但是,我们家庭成员也要付出,与国家共同负担起老年人的养老职责。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负担起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医疗费用,不足部分仍要家庭来承担部分费用开支的。家庭要在老年人的身上投入一定的精力,财力,从多个方面予以关照。这与情与理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观念,即人伦道德观念的。今天我们模范遵守这传统观念,给子女做出典范榜样,明天我们老了,孩子们也一样对待我们,榜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传统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而且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习俗。过去,有这样的说法:养儿防老。今天社会高速发展,意识形态相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与西方意识形态对接,“AA制”生活方式渐渐地抬头,这对传统观念是一种冲击。但老年人思想观念对此则是根深蒂固,恐怕一时无法接受西方文明的传导。基于此,一个家庭内部的成员,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更重要的谅解,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妥协一点,在大同小异的基础上,把家庭内部关系搞好,相得益彰。老年人快乐地安享晚年生活,年轻人轻装参与社会活动,安心事业拼搏。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健康向上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和睦氛围,相信这是为老年人创造优越生活环境最为有效途径,也是最佳方案之一。
伸出你充满爱心的手,为老年人搭建一座幸福生活的平台,把爱心的阳光洒向老人,照亮老年人生活的天空,多给老年人一些快乐安慰,我们将得到的是老人欢心的回报,携手共创和谐的社会环境,共同分享人间快乐。今天我们善待老人,明天孩子善待我们,世界就在这样自然规律状态下轮回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