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财不走急,富不去偏,穷不走南,富不去北,老祖宗想说啥?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05-02

人生就像一场艰辛的旅途,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心路历程,朝朝暮暮又是一载,虽然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周而复始,但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道道磕磕碰碰走来,人们开始渐渐成长,这些也将成为人生经验,并让我们更好应对未来的人生之路。

然而,对于世人来说,有些经验是约定成俗的,有的需要我们去发现与探索。从古至今,老祖宗为了生存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并常以俗语形式传给后世之士,它们虽有一定价值所在,但生活也无需全部依靠这些,比如当今民间流行的俗语,就是如此。有些早与时代脱轨,甚至有的属于封建迷信,需要我们明辨其意,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这样一句俗语,它就是“财不走急,富不去偏,穷不走南,富不去北”。千百年来,这句古人经商的至理名言,历来都被时人推崇备至,那么,俗语究竟有何深层含义呢?下面就给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大家要晓得,在封建时代,“重农抑商”一直被奉为国策。古语云“万般皆下等,唯有读书高”、“事业功名在读书”,由此可见,古人读书求取功名,向来是封建社会的主旋律。然而,读书识字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多数还是从事劳动或其他工作,比如有些人迫于生活无奈,最终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不过这条路并非那么好走,不仅受到世俗的歧视,还要承担相应的商业风险。所以,俗语正是出于这些考量,再根据老祖宗日积月累,总结出这些做生意的经验之谈,希望给后世一些生活启迪,也不枉苦口婆心一场。

“财不走急”

不论古今,但凡生意人,无外乎“求财”二字,毕竟大家都不是做慈善的,没必要饿着肚子再去帮助他人。所以,既然做生意,少不了与人打交道,如果要去进货,必须事先查验无误,而后才可付钱成交,如果不小心看走了眼,被假货坑了,那就麻烦了。毕竟古代不同于今日,但凡发生商业纠纷,官府一般不会追究。再者,骗子一旦逃之夭夭,人海茫茫如何寻找,到头来只能自吃哑巴亏。

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做生意更是如此,拿好自己的辛苦钱,遇到验收货物一定细心甄别, 总之不懂就问,钱也不要给的太急,等到上当受骗,再去悔不当初就晚了。

“富不去偏”

“偏”可以理解为偏僻,因为古代土地开发有限,很多地方人烟稀少,缺乏行政管理,所以盗贼一般比较猖獗,如果是有钱人,最好不要独自去这些地方,一旦发生危险,很难全身而退。

不过,“偏”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人做生意富裕了,也应良心经营,不可违法作假,或是缺斤少两坑骗消费者,倘若不加悔改,迟早也会被人发现,到时候人心尽失,就得不偿失了,再者因此惹上官司,身陷囹圄,想来又是何必呢?

“穷不走南”

自古以来,南方就是富饶之地,位居朝廷税收之首。所以,一旦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此地必是要冲地带。如果因为贫穷跑去那边谋生,自然容易被抓去当壮丁,而且南方古称蛮荒之地,行军打仗危险很多,加之气候温暖,容易滋生传染疾病,如果无钱医治多半客死他乡。

“富不去北”

我国北方天气寒冷,与南方形成鲜明反差,其实,不仅地理位置差异,连风俗习惯也迥然不用,北方人生性率直,民风彪悍,长久的战乱不断,导致盗匪横行。南方人去了北方人生地不熟,非常容易遭强人绑票,钱财是小送了性命就赔大了。此外,北方冬天异常寒冷,南方人初来乍到身体难以适用,很容易招惹风寒,万一异乡患上重疾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肯定非常严重。

综合来看,俗语所言诚然有些道理,但这些只能立足于特定历史背景,单纯放在今时今日显然不妥,如今时代日新月异,为了生活需要,人们可以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甚至海外打拼也很常见,所以当今和谐社会环境下,俗语的忌讳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