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届高考语文解题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

 山湖微波 2019-05-02

一、 鉴赏形象

    1.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近年高考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点上呈现出比较灵活的特点,不管如何变化,还是围绕着描写人物的手法来进行的,审准题干的要求,依据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深入文本,有条理地作答。

2018年全国卷一《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的变式,题干依据文本给出概括的形象特征,需要考生依据题干的标准筛选出能够表现出这两个方面描写依据。

(参考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

2018年全国卷二《有声电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解析】此题也是考查人物形象的变式,结合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筛选对人物的言行的描写,加以分析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2018年全国卷三《微纪元(节选)》第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切口小,考查对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难度不打。先筛选出心理描写的文字,然后分析并归纳。

(参考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2.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3.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4.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分析人物形象角度

A.身份(思想) B.社会背景(活动舞台) C.情节(活动过程)

D.描写手法如正面描写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和侧面衬托 E.创作意图 F.比较

6.分析人物形象作用

A.人物对人物的作用(如烘托、对比等) B.人物对情节的作用 C.人物对主题的作用D.人物对环境的作用(如《祝福》中四婶、柳妈等人构成了鲁镇的社会环境)

、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情节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2018年全国卷一《赵一曼女士》第5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叙述技巧的作用,也就是考查情节安排的效果,可以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读者感受三个角度作答。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赏析环境描写

    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

     C推动情节发展。

     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夫社会历史图画。

     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2.具体环境描写作用

   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B、营造特定意境氛围,感染读者或主人公。

   C、场景在人物出场前,功能为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某个情节,功能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D、如果场景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功能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E、如果某场景作为小说主背景,其作用可能是一种象征。

四、归纳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2018年全国卷三《微纪元(节选)》第6题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与“科幻”的关系。

【解析】近年高考各类文本的考查有意识地凸显文体特征,此题则具体小说家族中到科幻小说这一文体特征,虽然是科幻小说,但也源于现实生活,作用于显示生活,再结合文本,联系“科学”与“幻想”的特点作答。

(参考答案: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五、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分析小说的标题

1.基本作用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A.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B.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C.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D.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E.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F.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G.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2.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A.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B.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C.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3.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A.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B.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C.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D.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六、分析写作技巧

    (一)分析技法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   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线索,设置悬念,抑扬,铺垫,暗示,节奏,突转,巧合,串联,并联……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中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炼,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场面描写:使人物情貌一览无余。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二)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技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2018年全国卷二《有声电影》第6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切入口小,综合性强。题干明确了小说语言风格,要求归纳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三种不同手法的依据,可以现按题干体现“语言的幽默效果”这一标准在文中进行筛选,进而分析其所运用的手法,然后予以归纳。

(参考答案: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