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道驿程记(潼川府秋林驿部分)

 芸斋窗下 2019-05-02

王士祯


●蜀道驿程记

下山行十五里,次秋林驿,在深箐中,目前种种、如地狱变相,恐复非吴生画笔可办。人家十余,结茅竹在箐中,土人云,蛇虎虽多、与人无害,夜雨甚。二十五日,冒雨行,又十五里始出箐中,稍晴,午憩高山铺。山峻绝、砌石为阶级,登顿稍易。午渡涪江,江发源吐蕃,入塞经松威诸州,由绵州至潼川,南合中江,下合州,与嘉陵江合。郦注称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游徼外,东南流迳涪县西,又云南至小广魏,与梓潼合。

里许次潼川州,汉置广汉郡及郪县,西魏改潼川郡,隋为梓州,唐至德中,置东川节度使治此。今州西有废涪城县,州东有废郪县,孙樵谓涪缭于郪是也。子美寓此最久,州有橘亭、水亭、官阁诸迹,并以杜诗得名。唐刘蜕以拾遗谪寓此,作文冢兜率寺中,自为铭。东山上有苏泉,相传坡公试茶地,曾有人于泉侧掘得小石刻,题曰舣峡也。

二十六日雨止,州西门外跬步即牛头山,杜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者也。山高不丈许,无岩壑之观,《寰宇记》谓其四面孤绝、楼阁烟花为一方胜概,妄也。上有亭,即所谓牛头山亭子,今废。渡西溪,午晴,晡抵建宁驿,竟日出没荒草中,土人云地多虎,日高结伴始敢行。

●水道提纲

涪水又东南,有桃花河,自北来注之,水三源,出北山,合而南流入涪。


●大清一统志

潼川府 在四川省治东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五百七十里,东至顺庆府西充县界二百里,西至成都府汉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资州内江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绵州界九十里。东南至重庆府合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成都府简州界三百十里,东北至保宁府南部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北至绵州界九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五千五百七十里。

《禹贡》梁州之域,秦蜀郡地,汉为广汉郡郪、广汉二县地,后汉及晋因之,刘宋分置新城郡,齐废;梁末置新州,西魏兼置昌城郡,隋初昌城郡废;开皇末改州曰梓州,大业初又改州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复曰梓州,属剑南道;天宝元年,改曰梓潼郡,至德二载,于郡置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元元年复曰梓州;五代属蜀,梁乾化四年,王建改曰武德军节度;宋亦曰梓州、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咸平四年分置梓州路,复曰潼川路,重和元年,升为潼川府;元因之,属四川行省;明洪武九年,降府为州,属四川布政使司;本朝雍正十二年复升为府,属四川省,领县八。

三台县 附郭

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盐亭县界六十里,西至中江县界八十里,南至射洪县界六十里,北至绵州界九十里。东南至射洪县界四十里,西南至中江县界八十里,东北至盐亭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绵州界九十里

郪:汉置郪县,属广汉郡,后汉至晋因之;隋大业初,复改曰郪县,为新城郡治。明初省县入潼川州

新城:刘宋分置北伍城县,为新城郡治,郪县仍属广汉郡,齐废北伍城,后郪县亦省

昌城:西魏置新城县,寻改曰昌城,为昌城郡治

梓州:唐为梓州治,宋初为梓州路治

潼川:宋重和元年,为潼川府治,元因之

三台:本朝雍正十二年置三台县,为潼川府治

桃花溪 在三台县东,《寰宇记》在郪县东三十里,源从涪城县南流入县东,又六十里入射洪县;《明统志》桃花水,在射洪县东北,流入涪江;《旧州志》源出州东北秋林驿,东南流入射洪县界,又二十里,由稻田坝入涪,春日桃花夹岸,掩映清流

潼川府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东控泸叙,西扼绵茂,水陆之冲,为剑外一都会。风俗好胜尚气,不耻贫贱,人士通经学古,罕为异习

潼川府城 周九里,门四,池广四丈,引西溪水注之,明天顺中因旧址建,本朝乾隆三十一年修,三台县附郭

潼川府学 在府治东南,宋大观初建,本朝康熙初修,乾隆二十六年、五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三台县学未建,本朝乾隆六年设,附潼川府学,入学额数十二名

草堂书院 在府城东草堂寺左,旧名文峰,本朝乾隆十九年建,四十一年修,改今名,嘉庆十九年重修

潼川府户口 原额人丁一万四百九十,今滋生男妇共一百八十万一千八百六十三名口,计四十万九千一百户

潼川府田赋 田地二万六千七十七顷八十五亩一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八万一百二十一两一钱九分六厘

郪县故城 在三台县南,汉置,《蜀志》炎兴初,姜维等闻诸葛瞻破,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华阳国志》李特克成都,众饥,李骧将民入郪王城,食谷芋;《后汉书》注曰郪县故城,在今郪县西南;《元和志》梓州东南至遂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绵州一百三十里,西至汉州二百十里,正东微南至泉州三百五里,东北至阆州三百十五里,正北微东至剑州三百六十里,正南微东至普州三百五十里,宋于此置新城郡,梁武陵王萧纪于郡置新州;隋开皇末改曰梓州,因梓潼水为名。州城,宋元嘉中筑,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郪县郭下,本汉旧县,因郪江水为名。《寰宇记》郪旧县,在今县南九里,临江,郪王城墓址现存,又有汉郪道县城,在今县西;《舆地纪胜》汉郪县城,在飞乌县北三十里,又有后唐长兴时郪县城,在今县西。

涪城废县 在三台县西北,萧齐侨置始平郡,隋改涪城县,属金山郡,唐宋属梓州,元省;《齐书·州郡志》始平獠郡,建武三年置;西魏改郡曰涪城,周又改曰安城,开皇初郡废,改县曰安城,十六年改为涪城;《元和志》涪城县东南至梓州六十里,本汉涪县地,唐初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舆地纪胜》唐涪城县城,在今县东四百步;元至元二十年并涪城入郪县。

东山 在三台县东四里,隔江,有苏公泉暨石塔诸胜

唐杜甫《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诗》

姚公美政谁与俦,不减昔时陈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骢马游。

东山高顶罗珍羞,下顾城郭销我忧。

清江白日落欲尽,复携美人登彩舟。

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三更风起寒浪涌,取乐喧呼觉船重。

满空星河光破碎,四座宾客色不动。

请公临深莫相违,回船罢酒上马归。

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过沾人衣。

留使山 在三台县东三十里,唐李绎为东川节度使,去任,民情爱戴,于此遮道留之,故名

黄龙山 在三台县东五十里,叠嶂层峦,一峰独出,横枕桃花溪上,相近有映溪山、古楼山,又东十里有金鹅山,高峰连峙,势若长城

云顶山 在三台县南二十里,迤逦层叠,顶若云盘,相近为五泉山,山椒有五泉分流

云台山 在三台县南一百里,山形如台,高耸云汉

牛头山 在三台县西南二里,《元和志》牛头山,一名华林山,在郪县西南二里,四面危绝;《寰宇记》山高一里,形似牛头,四面孤绝,俯临州郭,楼阁烟花,为一方之胜概;《方舆胜览》岩半有罗汉洞,旧志山下有清凉洞,一名灵隐洞,相传中通眉州

杜甫《上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梯迳遶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杜甫《登牛头山亭子》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陈文烛《牛山工部草堂记》

潼川盖唐梓州境,而牛头山在郭门外,杜工部尝登其上,所云三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也。参知梁尚贤、宪使王元德分镇剑南,捐金度木,命刺史张辉南为草堂于山巅,余试士过焉,刺史乞余记之。

嗟乎!公遭世变,飘零于蜀,或自绵而梓,或自阆而梓,坎壈之状,千载流涕,而诵其诗者,兴忠君爱国之思。即公在梓州诗如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子瞻叹其诗入道,犹庖丁以牛入也,公输以轮入也,苏氏知公乎!是公诗多于蜀而妙悟于梓,公神其托兹山哉?天壤俱敝可也。


昔陈子昂、梓州人,公过射洪学堂,抚遗迹而吊焉,有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之■,若为今日而言者,则牛山数椽与金华并峙,乃不谷之慨慕,于公奚啻公于伯玉哉?浣花、瀼西,余业有记,而今又托乎片言,其有私感与!若谓能饱公残膏胜馥而扬美之,则余岂敢。

望川山 在三台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峻绝凌空,绝顶可望西川

龙顶山 在三台县西三里,蜿蜒于牛头山之后

三台山 在三台县西五里,突起五级,状若层台,县以此名

香积山 在三台县西北,《寰宇记》在涪城县东南三里,北枕涪江

长平山 在三台县北五里,冈陇延长而平坦,故名,又马头山,在县北六十里

天柱山 在三台县北,《寰宇记》在涪城县,高二里,四面平延,上有重峰,高一百余步,孤秀如柱,故名,又五层山,《寰宇记》在涪城县北二十五里

石谷溪 在三台县城西,《寰宇记》在郪县西南二里,源出当县杜山,下流绕牛头山,南入中江;《旧志》今有西溪,在州西门外,一名濯笔溪,源出州北众山溪水,下流三十里,至州城西南入中江

龙潭 在三台县东北八十里,祷雨有应

琴泉 在三台县北二里,岩洞深邃,有泉滴入,铿然如鸣琴

横冰泉 在三台县北三里,凝澈如冰,愈目疾

盐井 郡境各县俱有,《元和志》郪县有盐井三十六所,通泉县西北十二里有赤车盐井,又别有盐井十三所,盐亭县以近盐井为名,天汁盐井在永泰县东四十二里,又有小汁井、歌井、针井;方义县四面皆有盐井,安居县有盐井四,蓬溪县盐井十三,安岳县盐井十,普康县盐井三,普慈县盐井十四。《寰宇记》郪县有盐井四十三眼,二十二眼现煎,余废;涪城县盐井五十五眼,十眼现煎,四十五眼塞;通泉县盐井七十四,盐亭县盐井三,一井现煎;永泰县盐井五,东阁县盐井四,三井现煎,一井废;玄武县盐井二,近江水淡,煎盐不成;飞乌县盐井七,三井现煎,四井塞。《通志》今潼川州盐井,上井三眼,中井九眼,下井二百十六眼,射洪县盐井二千三百十九眼,盐亭县中井三眼,中下井四眼,下井二眼,下下井十一眼;中江县盐井二百二十八眼,遂宁县盐井五十二眼,蓬溪县盐井七百九十六眼,安岳县盐井二眼,乐至县盐井一百十六眼。

长啸楼 在府子城上,又有观风楼、拿云楼,皆在府前

官阁 在三台县北六十里

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七律》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名世堂 在府治,画屈原、司马相如、王褒、杨雄、严君平、陈子昂、李太白、苏子瞻八人

来衮堂 在府治,以宋丞相赵雄得名

四春亭 在府治内,宋魏了翁建,取邵子“四时常有春”语为名

《潼川宪司拓圃筑亭取康节语名以四春得古诗十》

皇天平四时,不以秋先春。

仁人奉天职,不以德后刑。

次序固云然,表里元相因。

方春布阳炜,万物皆精神。

当秋乃揫斂,黄落山川贫。

天机之浅者,荣悴为戚忻。

谁知天地心,於此常肫肫。

既尝验诸理,又以取诸身。

四德孰非元,四端孰非仁。

刑威虽时用,生意固长存。

四时长有春,吾闻邵子云。

触事识初心,乃以名吾亭。

罗家渡隘 在三台县东八十里,又蒙垭寺隘,在县东北一百里

佛耳岩隘 在三台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又马康桥隘,在县北五十里

南明镇 在三台县西北,《九域志》涪城县有南明、新井、凤溪、高铺四镇,旧志南溟镇在州北八十里,即南明也,又有鹿蹄镇,在州南二十里,乐安镇,在州西三十里官道

葫芦溪 在三台县北八十里,有县丞驻此

秋林驿 在三台县东五十里,又建宁驿在县西六十里,俱明洪武中置,今裁

东津 在府城东,《舆地纪胜》在郪县东四里,渡涪江水

孝弟桥 在府城内儒学前,宋时州学生杜田举孝弟科,因以名

敦义桥 在府东三十里桃花溪

通济桥 在府东五十里映溪山下,横锁双溪

王公堤 在府城外东南,宋提刑王勋筑

唐杨炯墓 《舆地纪胜》在梓州北长平山

明张正学墓 在三台县北六十里观鹿山

本朝谭行义墓 在三台县南二十五里狮子山

朱射斗墓 在三台县西凤凰山,嘉庆五年战死西充,贼支解之,从者获其一足,葬此

张谏议祠 在三台县西牛头山,祀宋张雍

兜率寺 在三台县南二里南山,隋开皇中建,前瞰郡城,拱揖如画

杜甫《上兜率寺》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杜甫《望兜率寺》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永福寺 在三台县西牛头山下,旧名牛头寺,一名长乐寺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保和观 在府治前,唐王祀号易玄子,为东川狱吏,多隐德,遇异人授灵丹于长平山,后仙去,郡人立祠祀之,宋赐今名


●古今图书集成

三台县 东至盐亭县界七十里,西至中江县界八十里,南至射洪县香山寺界四十里,北至绵州界九十里,东南至射洪县界五十里,西南至中江县冷水垭界九十里

自州治至省城三百六十五里,东北至京师一万二百六十五里,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牛头山 在州西南二里,形如伏牛,古刻牛头二字于崖,俯临城郭,旧多楼阁,为一方胜概

印台山 在治南,山方而顶圆,其形如印,逆水而上,倒影于凯、涪二水之间,旁有三小峰,学宫、州治皆向之,山麓有南山寺,刘蜕文冢在焉

来衮山 在治北,明州守刘自纮建亭于上

云山 去治南二里

龙顶山 在治西,其状如龙,又有盘龙、宜君二山,与龙顶相连,相传宜君产麈尾

三台山 去治西五里,突起层级,蔚然奇秀,远近瞻望,恍如台星,一州重镇也,山腰石洞相传有仙人鲁交修炼于此

金鱼山 在治南岩畔,有赤龙君祠,碑记尚存

长平山 去治北二里,岗长而平,形势磅礴,逶迤数十里,至此州治结焉,涧中甘泉山麓有洞宾亭,上有惠义寺

金字山 去治东二十里

鹅山 去治西五十里

茶堵山 在治东,相传有仙煮茶于此,乃跨江而西,隔十里,一足迹在茶堵山,一足迹在城西凤凰山,石足拇痕深入石,非经斧凿者

云顶山 去治南十里,逶迤层叠,顶若云盖,宋德敷禅师同黄鲁直炼习于此

紫盖山 在治西,上产虞美人,有柳溪书崖

古楼山 在治东,层峦叠峙,状如楼阁,董仲真人曾修炼于上,有石室,乡人祷雨屡验

钟山 去治东五十里,形同覆钟,山腰有泉,其味甘

董仲诗

英英灵气峰干出,决决幽泉石梦寒。

采药不知何处是,白云引我到钟山。

黄龙山 在治东,叠嶂层层,一峰独出,横枕于桃花溪上,相传黄龙禅师飞锡于此,故名

五层山 在治北,即天柱山,重岗五层

映溪山 去治东五十里,高岗逶迤,峰峦如半月,山麓双溪凑合,重流通济桥下,日出山影映入波心,文同诗”古木吞云气,晴山浑浪浮”

凤山 去治东五十里,峰岫翱翔,其形如凤

浮山 去治南二十里,涪江水面突起,一峰旁有涧水曲折环绕,故以浮名

观鹿山 去治北八十里,尝有仙人跨鹿于此

马头山 在治北,上有石塔,山形如马首

望君山 去治南七十里,杜甫尝登此山,望阙大书望君山三字于上,有明真井铭

文峰山 与望君山相连,山腰系赵真人生长处,俗名赵村垭,基址遗迹犹有存者

赤岩山 在治南凯水上,岩皆丹色,陈尧叟有记,乃八分体,下有蛙石矶,游人亦多题咏

青泰山 去治南七十里,叠嶂嶙峋,昔处士王彦道家焉,周字山与之善,尝过而游,有“家住青泰山上头,头高眼底白云游”之句

云鹤山 去治六十里,旧传有异人尝止于上

宜军山 去治南一百二十里,昔诸葛武侯尝屯兵于此,故名宜军

望川山 去治南一百二十里,高出重霄,有楼台崔巍之胜,天晴日霁,登绝顶遥望西川

云锦山 去治东五十里

石城山 去治东五十里,四面如城

金鹅山 去治东六十里,与盐亭交界,高山连峙,势若长城,上有半峰裂岩,相传为金鹅飞去

香积山 去治东北五十里,有万峰朝拱之势,上建梓潼庙

环龙山 去治东五十里,势如盘龙

南峰山 在治东,州守张云建慈众堂于上

马跃岩 去治南十里,唐易铉子乘马至此岩上,马忽跃入水中,化为赤龙,名赤龙潭

魁字岩 去治东二里,上连东山,下临涪水,石壁大书魁字,映入波心r /> 义仆洞 去治南五里,岩间有洞,适客死此,仆痛哭,触石亦死,因以名焉

梅花石 在治南云台山,大石上有梅花,雨过则现,下有洞,相传为肖庵真人铜棺铁椁在焉

五马石 去治西南五十里,峰高水秀,上有蔡林寺,下有怪石参立,形如五马

涪江 在治北,源自吐蕃,下历绵州入本州,东南合中江为一,历遂宁与嘉陵江合

卫江 在治东,源自卫城,历映江、古楼二山至慈云寺,二里许合(氵弥)江,到射洪神溪口入涪江

玉江 去治南百里,源自铜山,水色澄清如玉,过云台山入明水寨合大江

西溪 众山积流成溪,逶迤九曲,入郪江

濯笔溪 在治西,古传李白访赵蕤,习书于此

桃花溪 去治东二十里,春日桃花夹岸,掩映清流,由稻花坝入涪江

横水池 在治北二里,水可煮茶

福牛泉 去治南二十里,上有福牛芳润四字

鉴泉 在治南印台山,山半有慈云洞,相传为大士示现处,从洞出引之山下,有塘名曰鉴泉

横冰泉 去治北三里,泉凝彻若冰,昔曾敕取洗目疾得愈,因建报恩寺,泉岩多名人题咏

苏泉 在治东山之腰,窦流清洌,味极甘,东坡曾烹茶于此

顾公井 在治内,节度顾公开凿

明真井 在治南百里望君山麓,杜工部有铭

潼川州城池 石城,周围九里,有奇状,若蛇盘,与西川龟城对峙,明天顺、成化间知州谭道生、蒋容相继修筑。门四,高一丈六尺,楼翼层檐,墙飞女堞,外凿池阔四丈,引西溪九曲水注于中。岁久湮废,知州钱轮重加疏凿,又于城东筑堤三十余丈以御水患。嘉靖中知州赵德宏砌以石,门四:东流、通蜀、南薰、川北,植柳万株于外,今崩圮

锦江桥 去治西一里

迎恩桥 去治西北二里

马瑞桥 去治西二里

永固桥 去治东二十里

永安桥 去治西一里

天生桥 去治南五十里

潼川州治 明洪武初建,成化、万历间相继重修,今仅存堂廨,皇清康熙初,知州汪有朋暂修茅舍

华池盐课司 在治西

皇华马驿 在州治西

僧正司 在治西

道正司 在治南

潼川州儒学 在州治东南,宋大观初建,明宣德、成化、崇祯间屡加增修,兵火后仅存大成殿,皇清康熙二十五年春,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挂正殿

社学 在州治右

潼川州总 原额税粮二万六千三十二石一升三勺五抄七撮七圭五粒,人丁五万二千七百三丁,原编银共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二两四钱三分二毫一丝九忽九微五尘,历遭兵燹,俱缺额无征。皇清定鼎,经顺治十年清丈以来,查照全书,州属实在垦熟田地共一百六十五顷十七亩七分五厘四毫一丝七忽二微九纤八沙六尘,见载税粮共一百三石四斗九升八勺六圭六粒,见载人丁共二百七丁八分一厘六毫四丝七忽四纤六沙四渺,实征大粮丁银共四百八十两四钱一分六厘七毫五丝八忽四微五尘七渺,遇闰加增在外

本州 原额税粮二千一百五十四石八斗七升一勺六抄一撮,人丁四千八百六十九丁,原编银一千八百六十三两三钱七分七厘,兵劫之后,缺额无征。自顺治十年清丈以来,实在垦熟中下田地共一十九顷七亩五分六厘七丝三忽七微四纤六尘,见载税粮二十石七斗一升五合二勺八抄三圭一粒四粟,见载人丁四十七丁六分一毫二忽八微一纤,见征大粮丁条银共一百五两七钱九分一厘三毫六丝三忽一微五纤六尘,遇闰加增在外

杂税课程 见征盐课银二十两五钱

见征盐税银九十五两三钱四分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州厉坛 在治北

城隍庙 在治南

文昌宫 在治内

关圣庙 在治北

东岳庙 在治南凤凰山

灵护庙 在治东,祀东川节度顾彦晖

蓝池庙 在治东北四十里

梓潼庙 在治东北五十里万峰山上,今废

永兴寺 在治西,旧名牛头寺

草舞寺 湮没无考

灵峰寺 今废

琴泉寺 在治北

马祖寺 在治内

洞门寺 在治西牛头山下

草堂寺 在治内,杜甫客梓州尝居此,因以名,寺后有联云“草堂得号因工部,鹿苑重开属凤僧”

永丰寺 在治东五十里,宋时建

护圣寺 在治内,有王勃、庾信碑,顾彦晖钟铭,今剥落无字

慈云寺 在治东五十里盐亭相界,古称南峰佛顶,建自宋时,皇清知州张云重修,留句“几片慈云飞佛顶,一溪流水绕南峰”

广福寺 在治东秋林驿

保和观 在治前,即真人王杞飞升处

天度观 在治北一里,宋建,有甘泉露亭,今废

祐圣观 在治南百里,明敕建,赵真人修真处

灵台观 在治东,今废

桂香宫 在治东五十里南峰山上,郡士人读书于此

皇华马驿 额设站马二十匹,马夫十名,又分领秋林、建宁两驿站马二十匹,马夫十名,扛夫三十名,夫马工料近遵留六之例,按数支额

潼绵营守备一员 隶成都城守营,驻扎潼川州,辖千总一员,把总一员

富国监 在州南九十里,宋置

万年堤 涪水侵城坏民居,知州钱伦筑堤五十余丈护之,至今永赖,有记刻石

石笋 在州南,高七尺许,治东五十里亦有一株,高丈余,遂名其地曰石笋山

石柱 在州西北,高可五丈,相传以为镇州之仙记,不知始于何代,年久已斜,万历四十年夜忽大雨,及旦,柱上插一竹帚,遂直竖

银杏树 在州北董仲坝,有银杏树大一围,高六七丈,中空外荣,荫覆数亩,乃仲宅物也,树下有董仲井、读书台

苏易简宅 在州南八十里,与铜山县相界

工部草堂 在牛山,有记

董仲石室 在古楼山巅,旧有碑记,岁久磨灭

梧桐楼 在州东

鉴楼 李璧有记

先得月楼 在倅厅,今废

魏了翁诗

浓云卷幕冲响北,天风不摇万声息。

蟆行爬沙踏科臼,顾兔茫洋长在腹。

本来全体自分明,日用其间人莫识。

弄丸之暇划若逢,笑拍阑干我先得。

塔楼 在东山

拱辰楼 在云台山

江山一览楼 在城东,知州蒋容建

红楼 在城上,董璋建

兜率阁 在南山,今俱废

不欺堂 于节甫建,魏了翁有铭

怀咨堂 在运司,魏了翁铭,今俱废

慈众堂 在州东雨峰山,知州张云建省耕、省敛二舍于此

耕墨堂 在州内,李祥居官廉,无积以遗后人,祥卒,封手制文五十篇曰,墨田五十亩,留与子孙耕,因以名堂,读书于此

西郊亭 在州治西

劝农亭 在州治西郊,有碑记,今俱废

唐护圣寺钟铭 龙纪二年节度使顾彦晖铸,有铭

甘泉寺誓碑 李雍书

干禄碑 在尊经阁下,颜真卿书,今渐磨灭

梓州官僚磨崖赞 唐武后时,司法参军杨炯作,在北崖,字十六七磨灭不可读

弥勒院记 李商隐书

甘泉亭碑 李潮八分书,俱在城北护圣寺水陆净土岩北

刘蜕文冢碑 在城南长寿寺兜率院之崖壁

莲花漏记 天圣中燕公肃守梓州日记,仍自为之记

唐孙樵《梓潼移江记》

涪缭于郪,迫城如蟠。淫涨于秋,狂澜陆高。突堤啮涯,包城荡墟。岁杀州民,以为官忧。荥阳公始至,则思所以洗民患,颇闻前观察使欲凿江东壖地,别为新江,使东北注、流五里复汇而东即堤,墟旧江、使水道与城相远,以薄江怒。遂命武吏发卒三千,迹其前谋。

役兴三月,功不可就。有谒于荥阳公,曰:公开新江,将共民忧。然江势不可决,讹言不可绝,公将何以终之?荥阳公曰:吾欲厚其直,以劝其卒,可乎?对曰:饥卒赖厚直,民惜其田以觊得,不可。荥阳公曰:吾欲戮其将,以动其卒,可乎?对曰:代之将者必苦吾卒,卒若叛,不可。荥阳公曰:奈何?

对曰:夫民可与乐终,难以图始,故自役兴以来,彼其民曰“夏王鞭促万灵,以导百川,今果能改夏王迹邪?非徒无功,抑有后灾。”群疑牵绵,民心荡摇。前时观察使欲凿新江,中辍议而罢,岂病此耶?公即能先堤民言,新江可度日而决也。荥阳公诺。明日,荥阳公视政加猛、决狱如断。又明日,杖杀左右有所贰事、鞭官吏有所阻政者,遂下令曰“开新江非我家事,将脱郪民于鱼祸耳,民敢横议者死。”郪民以荥阳公尝为京兆,既惮其猛。及是、民心大栗,群舌如斩,未几而新江告成。荥阳公欢出临视,班赏罢卒,已而叹曰:民言不堤,新江其不决耶!

新江长步一千五百,阔十分其长之二,深七分其阔之一,盘堤既隆,旧江遂墟,凡得田五百亩。其年七月,水果大至,虽逾防稽,陆不能病,民其绩宜何如哉!荥阳公既以上闻,有司劾其不先白,诏夺俸钱一月之半。樵尝为《褒城驿记》,恨其所在长、吏不肯出毫力以利民,及观荥阳以开新江受谴,岂立事者亦未易耶?是岁,开成五年也。

王勃《梓潼南江泛舟序》

咸亨二年六月癸巳,梓潼县令韦君以清湛幽凝、镇流靖俗,境内无事,舣舟于江潭,纵观于丘壑,渺然有山林陂泽之思。遂长怀悠想,周览极睇。思其人则吕望藉茅于磻溪之阴,屈平制芰荷于涔阳之浦,觉瀛洲方丈森然在目。于是间以投壶,酬以妙论,亦有嘉肴旨酒,鸣弦朗笛,以辅寻幽之致焉,预于斯者,若干人耳。

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木流城郭,春风入鼓鞞。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花杂重重树,云轻处处山。

天涯故人少,更忆鬓毛斑。

杨慎《涪江泛舟》

明月沉清露,秋风起白云。

兰桡乘溜急,木叶下江闻。

爽籁悬金奏,遥峰积翠氛。

碧潭留雁影,锦汭散江文。

旅望随天豁,幽阿与岁分。

登临知自好,寂寞共谁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