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杜甫梓州诗注 》 看唐代三台的生态美

 十八小子 2012-11-23
去年向朋友要来一本上世纪初杨重华先生等编辑的《杜甫梓州诗注》,闲暇时逐篇赏读,受益颇丰。对诗圣杜甫历代的研究者很多,研究、赏读文章更是汗牛充栋。其实杜甫的山水诗很具特色,少壮时期漫游吴越,放荡齐赵,其山水诗清远沉郁;中老年时期仕途受挫,转蓬漂泊,其山水诗草木含悲,抑郁沧桑。而入蜀之后,在梓州留下的山水诗则细腻、平静、悠然,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看,真实地展示了唐代梓州大地的生态美,读之让人流连忘返。    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离开同谷(今甘肃省成县),来到剑南西川的成都,在浣花溪边、万里桥旁建草堂而居,开始了在西南的漂泊生涯。宝应元年(762)七月,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被召入朝,严武刚走,剑南兵马使徐知道,便自称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为避徐知道之乱,杜甫只身来到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即今四川省三台县,寓居城东(今四川三台中学内),开始了他“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的又一段“仗友”生活。
    唐代的梓州为“蜀川巨镇,郪道名邦”,辖涪城(今三台花园镇)、玄武(今中江县)、射洪、通泉(今射洪沱牌镇)、盐亭等十县,与成都齐名。唐代的中后期,遭遇“安史之乱”,乾坤疮痍,生灵涂炭,为平定“安史之乱”,青壮年乃至未成年男孩子都被征兵从军,“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北方人民十室九空,而四川因为有剑门天险之隔,实乃唐王朝一块难得的乐土,杜甫置身其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走在成都的街头,北方的凋敝便一扫而光,“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来到梓州,站在牛头山顶,眺望梓州城,梓州城郭尽收眼底:“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江城孤照日,春谷远含风。”(杜甫《登牛头山亭子》)由于心情的愉悦,杜甫在忧国忧民之余,也游走于梓州的山水间,兴之所至,操墨为诗,为今天的三台人体会唐时三台的山美水美生态美,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纪实性很强,在寓居梓州期间,三台的名山、名寺、河川几乎都游历过,三台的自然之美、生态之优,让“老病已成翁”诗人,比较惬意的在三台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他也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梓州良好生态,让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来感受唐王朝时期三台优质的水环境,良好的森林资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实,人的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大道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天地万物有了生息安居之所。游山观水,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归依自然,就如同孩子投入父母的怀抱---温暖而安全。
     梓州的山美。高秀挺立,树木葱茏,绿色连野,集中体现了川中丘陵地区的生态特点。如《望牛头寺》,“牛头见鹤林,梯迳绕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诗人站在牛头山上,向南远望,树木森森,鹤林寺的红墙瑠檐,掩映其中;阳光明媚,春色如云,飘荡山间,高高的寺殿仿佛坐落在银河之中。诗人在《望兜率寺》中看到:“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霏霏云气动,闪闪浪花翻。”印台山上藤蔓青青,树林茂密,行进在上山的路径之中,仿佛置身太虚,云气飘然,仙气浮动。长坪山琴泉寺(唐称惠义寺)的树木更是高大挺拔,把长坪山装点得高秀幽蔚。“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诗人描写香积寺(唐代属绵州涪城县)的自然环境是:“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那时的梓州大地生态环境自然、优美;香积寺翠壁含风,丹枫背日,分外葱茏。
    梓州的水美。清水绕甸,澄江似练,鱼鸥悠然。梓州治所的郪县县城(今三台县城),坐拥涪、凯二江,被牛头山、凤凰山、长坪山环抱,杜甫多次在诗中亲切地称它为“江城”(本主博文《三台城市主题断想》有论)。“江水流城郭”(杜甫《春日梓州登楼》),描画的就是这番县城美景。
    涪江发源于岷山主峰雪宝顶,由绵阳进入三台,在三台境内有七十多公里的流程,是三台人民的母亲河。诗人笔下的涪江是:“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涪江两岸绿竹婆娑,接天连地,景色清新自然;江水滔滔,淘洗沙岸,春意融融,涪江如此美丽!泛舟江上,放眼抬望,“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一片花团簇簇,一片山清水秀。“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临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携诗朋好友,泛舟江上,江水清澈鉴人,沙岸暖暖,舞女翩翩,春日照暖,歌声绵绵,这番天上人间,把春光也搅得有些暧昧了,这自然是迎宾待客的好去处。
    涪江、凯江如此,西溪河也毫不逊色。西溪河,又名濯笔溪,相传是赵蕤与李白的习书之处,现在水量严重减少,水质被严重污染。而公元763年杜甫在《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中的西溪河却是:“柳影含云幕,江波近酒壶。异方惊会面,终宴惜征途。沙晚低风蝶,天晴喜浴凫。”西溪河啊,你何时才能还三台人一江清水?鸬鹚、野鸭啊,三台人何时才能见你又在和中嬉戏?生态江城,归去来兮!
    梓州大地花团锦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人在《花底》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花都图”。“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时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甚至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春天的三台,城郭乡村,万紫千红,山野烂漫;春雨润物,红肥绿秀,人们踏青赏花,倾城而出。久居城中的杜陵野老,来到河边才发觉:“只道梅花发,谁知柳一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柳边》)。春回大地,万物发生,紫燕翻飞,黄莺恰恰,梓州故土一派生机勃勃!“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人与自然是那样的和谐美妙。
   在杜甫的笔下,梓州山水闲适、平静。“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上牛头寺》),牛头山山静景美,物我一体,这是一次诗人最自由、最无拘束的畅游。赏读咀嚼,生态之美,飘然纸上,万物归终,乐在上水之间。
    读着杜甫描写梓州的山水诗,畅想着三台大地的生态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我们,还有三台的后代子孙,能扛得起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