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汉朝100多年?

 思明居士 2019-05-02

说这问题,首先要说当时赵国和匈奴的形势其实差不多!

中国并没有经历秦朝大一统,还是诸侯纷争时期,战国七雄割据没日没夜打仗,而当时匈奴也差不多,还处于东胡控制之下,自身也经常进行部落战争,没日没夜也在打仗,都没有形成整体!

于是,无论秦,赵,燕也好,需要面对的都是跟自己接壤,实力最强大的游牧部落而已,而不是统一的匈奴。

实力差距并不明显,而且赵国可不是小国,而是战国时军事实力最强国,我一直认为赵国战斗力比秦国强,只是综合国力还有战略位置限制了赵国的发挥!

更何况当时中原纷争,各国为强大,无不励精图治,变法图强,民众也尚武之风盛行,特别燕赵大地,人人习武,只要成年就是好战士,那有丝毫文弱之风?

而这才是古汉人最早的民族气质!

至于为什么这么强大的赵国还要修筑长城来防备分散的游牧民族,则和游牧民族于农耕民族不同的生活还有战斗方式有关!

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社会形态,中原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本质上在于两者的生产方式不同。

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原文明,因土地禁锢,必然无法进行流动战,而且不能脱离后勤补给长距离作战,那么面对拥有骑兵优势的游牧民族,打追不上,只能被动防守,伺机反击!

这就是长城的由来,也是中国无数朝代面对游牧民族的办法!

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塞外文明则不同,他们随水草而居,哪里草原肥美哪里就是家,一个帐篷几匹马就可以搬家,对他们而言,后勤补给是什么?

不存在啊,于是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来去如风。

草原食物充足他们就不会过多的侵略中原文明,草原如果受灾那就只能南下打秋风!

这也是为何每次游牧民族活动最频繁的时候,都是地球小冰河期时候的证明!

五胡乱华为何发生?就是小冰河期在后面捣鬼!

以上分析完了大趋势再说说赵国和西汉的不同!

之前说过赵国虽是诸侯之一,但当时的草原民族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就让双方实力对比没有了太大的差距,没有太大差距也就有了一战之力!

那么赵国能一举搞定匈奴,除了赵国本身实力不弱外,还有就是名将光环!

赵国大败匈奴是在长平之战后的国力贫弱期,当时的赵国经历连番大战。(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燕国伐赵战)

国家经济困难,于是国君赵孝成王不得不放权,让边郡自治,当时主政赵国北方的就是李牧。

李牧即是战国四大名将,也是个治理地方的天才,在他治下,赵国边地代郡,一改颓势。对内发展畜牧业和农耕,吸收流民,对外积极防备匈奴,还利用处于交通要冲的条件,不断发展贸易业!

农耕畜牧业给代郡带来了粮草马匹,吸收流民带来了兵员,发展贸易带来了财富!

一时间,赵国北地代郡兵强马壮,拥兵近20万,其中骑兵7万,步兵13万!

这就是赵国北方当时的实力,那么以这样一只强悍的部队,打败游牧民族匈奴的一个部族?

有什么可奇怪的?

况且李牧还指挥得当,也能集中力量战斗,这都是他的天然优势!

那么为何后期强大统一的西汉,面对匈奴要鏖战100多年,还没彻底消灭,这原因涉及实力对比,政治经济还有权利集中度等各个方面!

首先是实力对比:

西汉完成了统一,而当时的匈奴也完成了统一!

草原和中原统一时间差不多,都是秦汉时期,统一匈奴的就是著名的冒顿单于,那个用响箭杀父夺位的单于。

他在夺得单于宝座之后开疆扩土,先是打败了一直控制自己的东胡部落,后来又打败月氏部落,逼其远走西域,之后又南下吞并楼烦,还夺走了秦始皇开拓出来的河套地区,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大匈奴帝国!

这个时候,以统一的大匈奴帝国,对抗统一的汉帝国,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

其次是汉朝初期经济困难

刚刚建立的汉帝国其实是元气大伤的!

按史料说法:贵为天子的刘邦居然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找不到,由此可见有多穷困!

可刘邦还是发动了对匈奴的战斗,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最后5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追的鸡飞狗跳,要不是陈平计策,估计要全军覆没!

在这场大败之后,才有了汉朝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出现!

其实汉朝初建时,人口约1300万人,而匈奴人口约200万!

看上去综合国力汉朝依然对匈奴有巨大优势,可是人口和动员率还有兵员是没法比的!匈奴200万人口,可以动员最多50万军队,还都是精锐!而汉朝1300万人口,却分布在全国各地,无法集中,在局部地区的战斗力甚至不如战国时期赵国在边境的兵力?

那就没法打仗啊!

攻击习惯于游击战的匈奴人,最关键的就是战争资源的高度集中。

你这一分散就没法打仗,如何集中战斗力?

最后是君主权威没有完全集权:

汉初时,君主权威其实是分散的,在当时的汉朝内部,刘邦时期还有无数的异性诸侯王,之后虽被刘邦铲除,却还有无数的同性诸侯王!

这都让汉朝战斗力无法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才有文景之治时,除了发展生产力,还不断打压诸侯国这样事情发生,所有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目的就是集中全国力量做大事!

而这个大事,在汉武帝时期,就是雪耻匈奴,扫百年屈辱!

时间到了汉武帝时候,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经济状况随文景之治励精图治,国库丰盈,财帛充足,政治上,随文景两代帝王的努力,平定七王之乱后,到汉武帝时诸侯国已不成气候,然后汉武帝施行推恩令,诸侯国烟消云散。

随着经济发展,政治集权而来的必然是军事的强大,汉朝终于可以集中全国力量对抗匈奴了!

而这就是为何汉匈斗争持续百年的关键!

首先:匈奴变的更加强大,铁板一块的他们实力雄厚

其次:汉朝需要恢复期,需要经济发展期。

最后:恢复和发展经济后要在政治上解决力量无法集中问题,于是诸侯国就必须要消灭!

做好以上所有准备之后,才能集中力量,真正发挥优势打败匈奴!

然后就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不断用兵,不断胜利,不过汉武帝打了一辈子仗,还是没有消灭匈奴,也是可惜了,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是在汉武帝孙子,汉宣大帝时期才解决!

我一直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尚武的时代,即便是后世的汉唐,也无法与春秋战国相比。赵国的土地,不足西汉的七分之一,在经历长平之战后,在损失四十五万精锐部队后,为何仍然能取得歼灭匈奴十余万的伟大战绩呢?与之相比,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却持续三百年之久,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几个因素:

第一,当时的匈奴,尚未进入全盛时代

对于战国后期的匈奴,我们知之甚少,不过应该可以认定,此时的匈奴尚未进入全盛时代。首先,匈奴并未打败周边的东胡、月氏等势力;其次,匈奴对赵、燕的边界并没有发动过特别大规模的进攻。匈奴真正进入全盛时代,是从冒顿单于开始,基本上与西汉开国的时间是吻合的。

第二,赵国打败匈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李牧一人

赵与匈奴之战,能一战平定边患,主要归功于李牧。尽管赵国在实力上是比匈奴要强,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但是并没有绝对的优势。李牧以一场大战就解决匈奴之患,然而在一战的背后,却是十几年的伪装与欺骗。没有长达十年的战略欺骗,就不可能捕捉到一次“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良机。李牧做到了,十年隐忍之功,只为关键一战,一战消灭十万敌军。故而赵国之胜,不是以国力胜,而是以谋略胜。

李牧的战法,与汉武帝初期的“马邑之谋”很接近。马邑之谋,集中三十万大军,诱敌深入,倘若成功,就是李牧的翻版,可惜失败了。此后,就没有诱敌深入的机会了,双方只能硬碰硬。

第三,赵国并没有真正把匈奴打趴下

其实不能说赵国把匈奴打趴下,李牧虽然消灭十万敌军,只是让匈奴人不敢南下,并没有打到大漠,把匈奴逼到绝境。后来秦始皇北伐匈奴,同样没能打匈奴打趴下,只是打到北方去了。作为游牧民族,匈奴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很难将其势力连根铲除。汉武帝时,发动漠北之战,这是最深入的一次打击,仍然没能把匈奴打趴下。因为匈奴还可迁到更北的荒凉地带,顽强生存下来。正因为匈奴有广阔的回旋空间,才能屡败屡战、屡仆屡起,如果不是匈奴自身分裂,恐怕汉匈战争还要拖得更长。

展开全部

战国时期的赵国把匈奴“打趴下”和汉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性质是不一样的,赵国是战略防御为主,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只要你不来侵犯我边界就行;而汉朝对匈奴的以战略进攻为主,要主动出击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彻底消除北方边患,汉朝的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趴匈奴。

赵国对匈奴战争

战国时期,赵国由于其地理位置北面就和匈奴相接,这造成了匈奴随时都有可能会南下侵犯赵国。而赵国当时东面有燕国、南面有魏国、西面有秦国,造成了它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去对付匈奴,只能采取战略防御的手段,御敌于国门之外。面对经常南下的匈奴赵国派了当时的大将李牧前去抵御匈奴,李牧对待匈奴的策略就是以逸待劳,只要匈奴来犯,就让士兵防御为主,不能主动出击,而且还下令谁要是主动出击就以违抗军令斩首处置。这给匈奴造成了假象,让他们以为李牧这个人不行,于是就会产生轻敌的思想。李牧这计策是好的,可惜把自己人也给骗了,国内有人看到李牧带兵觉得他不行,就向当时的赵王建议换掉李牧,赵王当时也觉得李牧老是龟缩打法不行就把他给换掉了。

赵国这边换了人,打法自然就和李牧不一样,以后每次匈奴一来犯边,赵国将领就主动带兵出击,可是每次都是损失惨重,损兵折将。赵国边境也是屡次被匈奴突破,被匈奴掳掠一番扬长而去。赵国这时候才想起李牧的厉害,虽然他场面上难看但是至少能守得住,不会有太大损失。于是又去请李牧继续带兵防御匈奴,李牧回去之后又是按老办法来对付匈奴,以此来迷惑匈奴,私下悄悄训练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等待时机到来。匈奴一听李牧带兵就轻敌大意,带着十几万人马又要来侵犯赵国,李牧将计就计趁匈奴大意轻敌的时候,布好埋伏,一战就消灭了匈奴十几万人马,趁势灭了襜褴(今山西省朔县北至内蒙古一带部落),降服林胡(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一带部落),随后又打败东胡。匈奴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十几年不敢再犯赵国。

汉朝对匈奴战争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为主,通过和亲方式维持双方和平。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三十多万大军南下进犯汉朝,攻太原,围晋阳。当时汉朝初立,刘邦意气风发也带了三十来万汉军北上,由于匈奴一开始故意放一些老弱病残在后面,让汉军轻敌,刘邦也自得起来,脱离大部队,轻率一支精骑追击匈奴,没想到被匈奴围在白登,七天七夜刘邦差点就被人给包饺子了,辛亏陈平用计,才让刘邦得以脱围。经此一战,刘邦对匈奴有了害怕后遗症,所以基本策略就是以“和亲”来维持双方的和平。在文景事情也基本采取和亲的策略。

第二阶段战略出击为主。汉武帝刘彻继位后,由于文景之治积攒了丰厚的家底,再加上武帝性格上不允许别人欺负到他头上,为了彻底能够消除匈奴这个北方隐患,于是武帝就对匈奴有想法了。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就派当时的年轻将领卫青反击匈奴盘踞的河南之地。卫青沿黄河西进攻击河套一带的匈奴楼烦王等部落,全部收复被匈奴占领的河南地。一下子铲除了匈奴进攻中原的跳板,至少第一步解除了对长安的威胁。

元朔五年(前124年),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出朔方,反击匈奴;派李息等出右北平,牵制匈奴策应卫青行动。此次军事行动卫青长途奔袭,打了右贤王一个措手不及,汉军俘敌1万余人。

元朔六年(前123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率精锐骑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又斩获匈奴一万对人,继续扩大对匈奴战斗的战果。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军大将霍去病率精骑万骑出陇西,翻越乌鞘岭,攻击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随后又翻越焉支山,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于匈奴后方,连战连捷,歼敌近9000人,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

元狩二年(前121年)夏,武帝又派霍去病出击河西走廊一带,要彻底消灭此地的匈奴势力,同时还派张骞、李广等人率偏师出右北平,攻打左贤 王,以策应霍去病主力的行动。霍去病出北地郡,绕道河西走廊,又是一个长途奔袭1000多公里,大破匈奴各部,在黑河(今弱水上游)一带与河西走廊一带匈奴主力决战,杀敌3万多人,终于取得了河西走廊的统治权将匈奴势力赶出此地。汉朝随后在河西走廊一带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 四郡,移民戍边,边戍守边生产。

元狞四年(前119年),针对匈奴还是屡次南下侵袭的活动,汉武帝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决定对匈奴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派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一支5万余骑的骑兵部队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沿东西两路北进,决心在漠北与匈奴进行会战。匈奴问讯早已远远逃到草原深处,卫青这部横跨大漠,北进数百公里,企图寻找单于主力决战,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率所部从东面迂回策应。在遭遇单于主力后,卫青下令用武刚车环绕为营,以防匈奴的袭击,另派5000精骑向匈奴发起攻击,双方激战一天不分胜负,此时卫青乘势分轻骑从左右迂回包抄。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知道无法取胜,遂带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遁。这一仗歼俘匈奴军19000人,大军挺进到寘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端)的赵信城,这里有匈奴囤积的大量物资,于是卫青就尽烧其城和匈奴积粟而还。霍去病这部出代郡和右北平,北进几千里,横穿大漠,遭遇匈奴左贤王,尽歼左贤王部,俘获屯头王、韩王以下7万余人,霍去病乘胜追杀,直抵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霍去病在此举行祭天仪式(封狼居胥)然后凯旋回师。这一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巨的一次战役,此役共歼灭匈奴9万余人,大大削弱匈奴力量,而且在长期和汉人战争中消耗太大,此后已经无力再大举南下,所以就造成了“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

第三阶段战略调整,重新回到和亲策略上来。汉宣帝时期,由于匈奴内部分裂,几大势力争权导致内部互相火并,这时候呼韩邪单于先是被哥哥打败,为了得到汉朝支持,决心和汉朝和好,并向汉称臣,请求和亲,得到汉朝同意。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再次向汉提出和亲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昭君出塞,使汉匈和睦相处长达60年之久。

赵国与汉朝两个时期对匈奴不同政策分析

一是赵国对匈奴的政策。赵国由于其身处在战国时期,但是各国战斗纷争不止,而其处于东有燕国、南有韩魏两国,西有秦国,北有匈奴。这使得它必须有一个战略重心,而这个重心就是要对付好西面的秦国、南面的韩、魏。因为当时这几个国家实力太过于强大,赵国不得不进行重点防范。而北面的匈奴对于赵国来说,只要匈奴不南下侵袭赵国就行了,至于你在草原上发展的怎样,赵国都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再则匈奴所在的地方基本都是苦寒之地,赵国也看不上这些地方。所以,李牧一仗把匈奴打怕了之后,赵国对北面基本也就是做好防御就行。

二是汉朝对匈奴的政策。由于当时汉朝已经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而面对经常要南下骚扰边境的匈奴,汉朝的策略就是要彻底消除这种边患。如何消灭一种是采取和亲方式,就是汉初时期的和亲,但由于当时和亲是汉朝被打怕了才采取的手段,因而匈奴总是有一种轻视的意思在里面。等到经过汉武帝时期打趴匈奴一次之后,再采取和亲,匈奴态度就和汉初不一样,他们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势力和得到汉朝支持,不得不向汉朝提出和亲。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另外一种消除方式就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这个就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几次用兵,虽然汉朝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相比较来说,匈奴消耗的更大,因为他们本身基数就小,经过汉武帝一朝的用兵,匈奴可以说是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力量,再打下去基本就是灭族了,所以匈奴会远遁逃到北方,要恢复生产才能有力量再南下。

汉朝对匈奴的策略可以说基本是达到目的了,恢复边境的和平环境,推动西域和中原的交流,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

展开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