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铸千古绝唱,辛弃疾不能超越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5-02

(一)贺铸其人

说这首词之前,先认识一下这个词人: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庆湖,即镜湖或曰鉴湖,浙江绍兴)。人送外号“贺鬼头”。听这名字就很吓人。颜值什么的就别想了。虽然长相丑陋,可是心灵善感,写得一手好诗词,在大家林立的北宋词坛,占有比较重要地位。尤其在豪放词史上,是起到承前启后过度作用的代表词人之一。贺铸的貌与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不忍直视的外表下,都装着一颗通透玲珑的心。

长相恐怖的贺铸,丑是丑,但并没有妨碍人家讨老婆,娶的还是皇亲,不得不说,出来混,有个背景就是好,别人会自发开滤镜看你。

奇丑之相虽然没有影响他的婚姻,但恐怕没少混响他的仕途。终其一生,都是小官,郁郁不得志。只留下一些诗词文章的断简残篇。颜值即是正义的今天,多少人为皮相所困,千年之上的贺铸,是否有此烦恼?

(二)千古,一词足矣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说起两宋词坛诸大家,贺铸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词人,要不是有一首《青玉案》,留下280多篇词作的词人,恐怕只有搞词史研究的人才知道有这么个人。可以说一曲《青玉案》,成就了贺铸词名,也为两宋词坛佳话添上精彩绝伦的一笔。

纵观全词,完全可以扩充成一篇抒情散文。兹录如下:

美人啊,你走横塘路,怎么从来不经过我家呢?每次都从那条岔道上就过去了。你可知道,你是那样美丽动人,无奈行色匆匆,每次都只能远远看着你的芳姿倩影,慢慢消失在我忧伤的视野中。多少次了,我忍不住幻想,你是谁家姑娘呢?谈恋爱了吗,还是结婚了?有才华的我,还有希望吗?大好芳华,为什么不是我陪你度过?真是羡慕那个得到你的人。我想爱一个正当年华的人,怎么就那么难啊?因为我长得丑,所以不配拥有爱情?苍天不公!多想跟你加个微信,留个地址也行啊。你住的地方,一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彩虹似的小桥横亘在荷花池上,花园式的院子里还有亭台水榭,莺啼燕语,飞花点点的碧纱窗下,你是在弹曲,还是在绣花?绣鸳鸯吗?相思豆呢?反正绣了也不是给我的。春风啊春风,我派你做护花使者随她飘去,你能告诉我,我倾心的美人住哪吗?我好想她我好想她。

春风不搭理我,天上的云彩也只是无情地在我家楼前飘来荡去,我一天天呆望着你的惊鸿丽影,直到日落,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对你的仰慕。我着魔一般迷上了你。天长日久,我对你的思念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你能明白吗,那种汹涌而来潮水般的思念?唉,你怎么会知道呢?“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世上什么最苦?暗恋最苦!我这无处安放的单相思,只好拿起笔来聊以自慰了。肝肠寸断的我,愁情几许?我苦思冥想,又陷入穷词之中。以水喻愁何其多,以山喻愁不新鲜,言愁三千丈,又落入俗套。我对你的爱至纯至洁,说愁也要清逸出尘。我忽然灵光一闪,文思泉涌,排比之情,奔突不绝:试问闲情都几许?如地上草,城中絮,天上雨。一言以蔽之,我对你的思念填满了宇宙。啊,我不知姓名的美人,你是我的灵魂之光。

(三)诗词简析: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这是诗人黄庭坚对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激赏之语,两人为同时代人,黄庭坚本身是大诗人,不是格外好,黄不会如此动情。评价既众,解说的自然也不少。

很多搞诗词解说的人,喜欢讲寄托,动不动就“香草美人”,总要挖出一些所谓隐喻、象征,方肯罢休,很多时候强行附会,好端端一首词搞得索然无味。有寄托就好吗?为什么诗词就不能是她本真的样子,纯净如水,不掺杂质?贺铸这首词,我一向把她当写暗恋的典范,单相思之苦,写得多好多美,朦朦胧胧中就完成了自我的感动与升华。

简析一下这首词。

语言上典雅清正,流转通透,多有绮美之处,通篇给人极大的文字与意境的享受。词人构画了一个如梦如幻、似真非真的艺术之境。佳人,可代指一切美好的事物。

写法上多用典故,而毫无斧痕。贺铸本人极爱用典,“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可见其偏好。化用唐诗入词,本也是宋人一大取巧。回到本词,“凌波”、“芳尘”自然想到建安才子《洛神赋》,无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还是“翩若惊鸿”,词人以词的形式似现非现,婉转含蓄。“锦瑟华年谁与度?”又化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下阕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又与江淹有关。江淹杂诗有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盼之不得,词人可谓化之贴切。此词之好,就在于你压根不需要知道什么典故,读起来也不费什么力气,总能读出一种影影绰绰的美,好似“美人如花隔云端”。

结尾三句,为全词高潮,一向为世人称道。读词之人,无不为三连叠的博喻喝彩,尽管以草喻愁,以飞絮比愁并不算新,但架不住连续构成排比的气势,一气连喻三愁,为贺铸所独有,故一经行世,新警夺目,当时就赢尽口碑。不仅争相传唱,相与和词者,仅宋元之际,达二十余人,一时之盛,词史罕见。贺铸也因为原创此超级大IP,被冠以了“贺三愁”、“贺梅子”这样的昵称。如果不是后来辛弃疾天才纵横,写出一首《青玉案·元夕》,其中的三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被王国维视为人生三种境界之最高境界,而大力阐释,使之锦上添花,播名更远,则《青玉案》这个词牌,只有贺铸一家独为其代表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