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芬奇只是个画家?不,他是位连上帝都忍不住赞叹的全能巨匠!

 海蓝蓝cv 2019-05-03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全能巨匠达·芬奇 来自1039听天下 17:25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秦雅楠 程涵

小剧场配音:陈光 郭炜

达·芬奇

        500年前的今天,旷世奇才达·芬奇离开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曾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也被誉为会行走的人体百科。无论在哪个时代,达·芬奇的精神永远适用,他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

1

私生子开启自学之路

       1452年的4月15日,在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夜幕降临三个小时之后,一个乡下姑娘终于艰难地产下了她的孩子,这个漂亮的男孩是这姑娘与她的情人所生,对方是富有的公务员,门第的差距使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所幸按当时欧洲的风气,私生子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一样可以跟着爹过上滋润的日子。

      父亲给这个私生子取名叫达·芬奇,小家伙出生仅仅八个月,他的母亲就改嫁了别人,父亲也给达·芬奇娶了一个十六岁的继母,年轻的继母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家伙,一家人其乐融融。

       达·芬奇的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为私生子的出身,达·芬奇以后没办法子承父业,父亲也就没送他去拉丁语学校接受所谓的正规教育,只是让他学了一点商业算数。

       说到这儿得解释一句,为什么当时的贵族和中产阶级都要将孩子送进拉丁语学校呢?这个拉丁语呀,原本是意大利中部地区的方言,公元前5世纪,意大利那片出过一个罗马共和国,拉丁语就是人家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后来罗马帝国取代了罗马共和国,疆土越发展越大。全胜时期的罗马帝国横跨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地中海当时就是人家的内海。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拉丁语传播到了欧洲的许多地方。后来,教会就将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使用了,学术论文也大多是用它写成的。所以,会说拉丁语那可是最有范儿的象征,读书、学习需要它,混上流社会也需要他。

       达·芬奇的父亲等于断了儿子成为上等人的机会,直接把孩子送进了职业学校,让他学一点谋生的技能,将来有碗饭吃就好。但是达·芬奇却不信这个邪,要是想学还愁没路子么?大不了自学呗!一直到晚年,他都在鼓励人们去自然中学习。

       十二岁那年,一系列变故降临在达·芬奇家。先是达·芬奇的继母因为难产,和腹中的胎儿一起离开了人世。紧接着,达·芬奇的爷爷也撒手人寰。他的父亲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瞧着芬奇镇的老房子,难免触景伤情,再加上达·芬奇已经到了学一门手艺的年纪,于是,父亲带他离开了生活十二年的小镇,前往当时的首都佛罗伦萨。

2

情急之举显露惊人才华

       到佛罗伦萨后,父亲让达·芬奇在著名艺术家韦罗基奥门下做学徒,这个时期的达·芬奇,会展现出怎样惊人的才华?

韦罗基奥 

       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不仅是个出色的画家、雕塑家,还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师。他不仅教授达·芬奇绘画的技巧,还给他讲解力学、解剖学、几何学知识。

       达·芬奇做学徒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给当时的大家族做庆典表演服务。他大开脑洞,做了很多富有想象力的设计,比如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出透视效果,利用人眼的误区将虚幻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等等。

      这些设计虽然很多都没有真正实现,但其中的精巧构思仍然令人赞叹。比如,他曾经在笔记里设计了不少飞行装置,其中有一个用亚麻布、绳索和支架构成的螺旋装置。理论上讲,这个装置可以通过高速旋转把人带到天上去。看了图您就知道,这和现在的直升飞机简直太像了!而这脑洞开的,可比莱特兄弟的飞机早了将近五百年!

达·芬奇手稿

       除了进行庆典表演,韦罗基奥还带着达·芬奇做一些绘画上的工作。现在保存于世的达·芬奇最早的作品《基督受洗》就是和老师一同完成的。

       传说当时韦罗基奥受教堂委托,为庆祝复活节绘制一幅《基督受洗》图,他先将画中的人物——耶稣、施洗者和两个小天使画完,剩下背景还没有画。教堂那边一再催促,非要韦罗基奥在复活节前交稿。

      当时离复活节只有七天,时间十分紧张,但韦罗基奥不愿意随便画个背景糊弄,他决定带着达·芬奇去湖边写生,积累足够多的素材再回来完成背景。谁知道往回赶的路上,忽然下起大雨来,韦师徒两个猝不及防,给浇成了落汤鸡。没多久,韦罗基奥就发起了高烧。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韦罗基奥可为难了,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赶回佛罗伦萨都费劲,更不用说把画完成了。没辙了,韦罗基奥只好让徒弟达·芬奇先回家,替他把背景完成。达·芬奇对这事儿可不敢怠慢,先一步回到佛罗伦萨。他反复琢磨老师的创作意图,模仿着他的画风,画了整整一天,终于将《基督受洗》完成了。

《基督受洗》

       第二天早上,达·芬奇又去看自己辛苦完成的大作,结果等他掀开画布,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呢?刚才咱不是说了吗?这幅画上原本有两个小天使,韦罗基奥画的时候,因为很喜欢达·芬奇这个爱徒,就按达芬奇的样子画了其中的一个天使。

       这种事儿吧,其实挺找人嫉恨的,达·芬奇的师兄们为了泄愤,竟然趁着天黑,将天使的脸刮掉了!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距离交稿没有多少时间了,而老师还没有回来。

      达·芬奇把心一横,决定自己重新把天使画上、维护老师的荣誉。他找来原稿,以自己为模特儿,对着镜子一笔一划的勾勒起来。等他终于将这幅画完成,韦罗基奥也康复回来了,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小剧场的一幕,韦罗基奥看到达·芬奇的画作激动万分,他紧紧抱住达·芬奇的肩膀,还说徒弟这么有才,自己这个师父都没脸再画画了、以后只能去做雕塑了。

      虽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在这个时期,达·芬奇的绘画才能已经锋芒毕露,很快成了佛罗伦萨颇有名画家,搁现在的话,他要是开微博,那就是绘画界的网红大V了。不少教堂、修道院都争着找他画画。

3

“开挂”全才的超前设计

        达·芬奇25岁自立门户,开设了自己的作坊。画作广受好评的同时,达·芬奇的一个恶名也在雇主间迅速传开,他被人抓住了什么问题呢?

达·芬奇自画像

       这个恶名就是:慢。达·芬奇的作坊从商业角度来说并不成功,五年内他只接了三分委托订单,本来单子少也就罢了,毕竟油画和壁画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几年画一幅不算新鲜事儿。

      但就这三份委托,我们的达·芬奇一份都没有按时完成。这可不是他有拖延症,恰好相反,达·芬奇刻苦勤勉到了吓人的地步,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他还发明了“达·芬奇睡眠法”:每工作四小时,休息十五分钟,把我们习惯的完整睡眠分割成多个睡眠周期,这样的话,一个人24小时之内,就可以只休息一个半小时,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工作。

       听到这儿您可能要问了,达·芬奇工作这么刻苦,为什么别人的委托还都没有完成呢?那是因为他想要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音乐、数学、文学、哲学、机械,每一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

      有一次,一家修道院找到达·芬奇,希望他能够创作一幅挂在祭坛上的大画像,因为这位大师不按时完工的声名远播,修道院要求达·芬奇先把画完成,再支付报酬。可惜这样也没能限制住达·芬奇那野马一样奔腾的生活节奏,画的草稿刚打完,达·芬奇就离开了佛罗伦萨,将半成品丢给了修道院。他又奔到哪儿去了?原来,达·芬奇写给米兰公爵的求职信得到了回应,对方答应给他提供完善的工作室和优越的工作环境。

       有趣的是,达·芬奇应聘的职位并不是画师,而是设计各种新式武器的工程师!在米兰期间,他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军事设施,不过因为这些设计实在是太超前了,米兰宫廷并没有给予它们足够的重视,有一些甚至几百年后才被后人实现。我有时候也想,他不会真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吧?否则怎么解释他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的成果呢?

达·芬奇的设计手稿

       您能想象一个画家还能当医学家么?达·芬奇就是!他在米兰的医院里获得了解剖遗体的资格。他第一个画出了子宫中的胎儿、第一个画出了阑尾、第一个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还是第一个发现了血液功能的人,达·芬奇提出:血液是不断循环的,把养料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再把废物带走,并认为很多老年人的死因是动脉硬化。甚至,在五百多年前,达·芬奇已经提出用玻璃和陶瓷制造心脏和眼睛的设想。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是大家都熟知的热门话题了。但是您知道吗,达·芬奇的手稿里,就设计过世界第一款人形机器人!他想用木头、皮革和金属来制造这个机器人,还设计了精密的机械杆、齿轮、传动杆,使这个机器人能完成站立、坐下、挥舞胳膊等动作,还可以开合下颌、转动头部。

达·芬奇机器人模型

4

举世闻名的艺术学者

       达·芬奇在米兰生活了十七年,后来因为法国入侵,不得不辗转回到佛罗伦萨。在这期间,他又惊世骇俗了一把,他干了什么呢?

      达·芬奇离开米兰后,开始着手创作一系列肖像画。其中就包括了那幅最著名的《蒙娜丽莎》。关于《蒙娜丽莎》中微笑的女子是谁,直到今天还有争议。

《蒙娜丽莎的微笑》

       有一种说法是,《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一位公爵夫人,当时这位公爵听闻达·芬奇的盛名,就请他给自己的夫人画一幅肖像,达·芬奇欣然应允。

       他尽心尽力地完成这幅画作之后,连自己都十分满意,以至于都舍不得把画交给公爵了。可是这幅画是人家约的,画完了不交稿总说不过去吧?得,达·芬奇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行李一打包,和仆人连夜跑了!

      这件事的真伪已经难以考证,但达·芬奇有生之年,的确一直将这幅画带在身边。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在绘画过程中,十分喜欢自己捣鼓一些新的颜料,但这些颜料的稳定性没有经过验证,这也造成了达·芬奇的画作保存难度很高,据说蒙娜丽莎表面的大量开裂就跟新配方有一定的关系,而达·芬奇的另一幅名作《最后的晚餐》,在完成画作两三年内就有褪色现象,也是新配方惹的祸。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晚年的时候,法国国王仰慕他的才华,请他前往法国做宫廷教师,并送了一座庄园供他居住。在这座美丽的庄园里,达·芬奇开始整理自己毕生的手稿。三年后,达·芬奇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据说,在他临终前,法国国王接到消息,匆忙赶到庄园,达·芬奇在这位弟子怀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可以说,达·芬奇的一生是风光无限的,具备了在当代人看来所有“网红”的标志: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个大帅哥,可以说男男女女都爱他。

      当然,说他是“网红”,也有点贬低他了,甚至说他是个画家都相当不公平,我们倒不如说他是个爱好绘画的学者。达·芬奇的手稿现在还有几千页留存至今。这个数量听起来还不少,却只是他全部手稿的一小部分,剩余绝大多数都在战乱和传承的过程中遗失了。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达·芬奇的科学成果在当时就能发表,人类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所以我觉得,如果达·芬奇真的留下了什么密码,那么也应该是藏在他的手稿里吧?

1

2

3

4

5

6

达·芬奇手稿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