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英烧制一个“特殊”瓷盘,竟用十年的时间,烧成后他便去世了

 历史解密坊 2019-05-03

五一出游时,很多人会去各地的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在博物馆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件国宝级别的瓷器,而在瓷器上面,屡次出现唐英这个名字。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馆中的青花缠枝莲纹花斛,粉青釉暗花描金夔龙纹交泰, 清乾隆霁青描金游鱼粉彩转心瓶等等。在乾隆二十年时,唐英曾烧制一件“特殊”的瓷盘,耗时长达十年之久,但为何烧制完成后,他便去世了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但他却是清朝最幸运的一位皇帝。25岁时,乾隆顺利登基继位,国家的综合国力非常强盛,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

乾隆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位瓷器爱好者,他非常支持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并专门派唐英前去任职,目的是为其烧制出更多、更好、更新颖的瓷器。

1744年8月,乾隆即将迎来三十三岁寿辰,宫中开始热闹起来。文武百官开始思考,该送什么礼物,才能在吸引到乾隆的注意。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乾隆三十三岁寿宴非常隆重,大臣们送的礼物,也是一个比一个贵重。

唐英坐在宴席中,看到大臣们献礼物的场景,他觉得自己该发挥特长,想烧制一件“特殊”瓷器,在乾隆四十岁寿辰时,送给他。各位读者得知唐英这个想法后,会觉得有些搞笑,乾隆刚过三十三岁生日,他竟想七年后,再送什么礼物。

众所周知,一件上好的“瓷器”,从设计到烧制,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它不可能被快速完成。

唐英回到家,便开始设计烧制瓷器的样式,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决定烧制“珐琅彩”。在清朝时期,珐琅彩很常见,但该物件大多都是小件,尺寸控制在一尺以下,因为有“珐琅彩瓷无大器”之说。但唐英设计的“珐琅彩九龙盘”,偏偏打破了这一说法。

“珐琅彩九龙盘”直径为35.4厘米、高4.5厘米,盘的外壁施白釉,瓷盘的中心处绘画一条长龙,外圈有八条游龙首尾相连。而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九五之尊”,因为皇帝贵为天子。

众所周知,乾隆非常喜欢颜色艳丽的瓷器,而“珐琅彩九龙盘”非常符合乾隆的审美,瓷盘身上包含十多种不同的颜色。

瓷盘的样式设计完成,但唐英却在烧制上遇到了两个麻烦。其一,珐琅这种工艺,在紫砂、玻璃胎上,都容易附着,但它却很难附着在瓷器上,两者之间似乎不相互吸引;其二,瓷盘上的颜色过多,稍微不留意,便会发生“蛤蜊光”晕散效果,也就是两种或者是几种颜色混合到一起。

烧制瓷器的技术,唐英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在乾隆四十岁寿辰时,他也未能烧制成功。所以,他只能继续研究,将其当成五十岁大寿的礼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唐英经过努力,终于将“珐琅彩九龙盘”烧制成功,在历史记载中,该盘花费唐英十年心血。而唐英将其烧制完成后,趁着乾隆四十四岁寿辰,便将其送了上去,他已经没有精力,继续烧制瓷器,并向乾隆请求离职,正因如此“珐琅彩九龙盘”也成为他的收官之作。

“珐琅彩九龙盘”耗费唐英大量的心力,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力不从心,1756年,唐英去世。

“珐琅彩九龙盘”的胎质细腻,颜色艳丽,是珐琅瓷界当之无愧的王者。它不仅打破“珐琅彩瓷无大器”之说,更代表着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唐英去世之后,这件珐琅彩磁盘也就成了绝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