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是唐朝中期的杰出诗人,虽然在人间只生活了二十七年,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这些作品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中的瑰宝,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出身于破落的皇族家庭。他在诗歌写作道路上起步很早,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诗,他的一些乐府诗在京城长安广泛流传,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好奇地议论着他的写诗故事,称他是神童。当时著名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后,感到很惊奇,但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俩却一点也不了解。于是打听到作者的地址后,二人便骑上马,一道前去拜访。 李贺连跳带蹦地从屋里出来迎接客人。韩愈和皇甫湜一眼瞧见,他头顶上挽着童子发髻,满脸稚气。他俩简直不敢相信眼面前的这个小孩子就是在京城盛传的那些乐府诗的作者。经过询问,二人方知道小诗人这年仅7岁。 韩愈想对他进行一下面试,说:“你能当着我俩的面写一首诗吗?” 李贺听说让他作诗,笑了笑,立即走到书桌旁,提起笔,蘸上墨,在纸上挥洒起来。瞧那全神贯注的样子,好象屋子里就他一个人似的。一会儿,诗就写好了,题目是《高轩过》。 韩愈拿起诗稿,与皇甫湜一同观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都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气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看罢小诗人的这首速成之作,二人更为惊喜,心里暗自赞叹:这么一点年纪,竟有如此高超的才华,真不简单啊!于是,韩愈让李贺也骑上马,三人一起回到自己的住处,他亲手为李贺梳理头发。今天结识了这位童子诗人,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由于韩愈的激赏,李贺的诗名更大了。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韩愈和皇甫湜“联辔访贺”的故事。 李贺的《高轩过》受到这两位名家的喜爱是不足为怪的。没有超常的才华写不出来这样的好诗篇。 “华据”,华丽的衣服。“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玲珑”,金玉撞动发出的声响。“隐耳”,震耳。“气如虹”,气如长虹。形容气宇轩昂,态度爽朗。“东都才子”,指皇甫湜。“文章钜公”,指韩愈。“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名词,天文学家分周天之星为二十八宿。“元气”,天的精气,“元”,天。“耿耿”,光亮的样子。“声摩空”,形容声誉极高,“摩空”,接触高空。“庞眉”,浓密的眉毛。“书客”,读书的人,李贺自指。“蓬”,蓬草。“华风”,荣华之风。“冥鸿”,在高空翱翔的鸿鹄。全诗的意思是,二位德高望重的名公大人,穿着颜色青葱的华美衣服,骑着金饰眩目的名马。马蹄声踏踏作响,入耳心惊。走进寨舍,气宇轩昂。啊,原来是大名鼎鼎的东都才子,文章钜公!你们心通寰宇,气若长虹,声价高腾,笔参造化。我一介书生,庞眉长爪,感如秋蓬。你们的屈驾光临,如同枯草上吹来一阵春风。幸蒙垂青,我愿附鸿翼,扶摇直上。日后,我这条小蛇定会变成长龙。 篇中充满了对韩愈和皇甫湜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小诗人希冀得到关照、提携的迫切愿望。辞藻华美,想象奇特,是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总的看来,李贺诗歌的风格是浪漫主义的,这首幼作可以说是浪漫风格的最初显露。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创作经验的丰富,他的这一风格更加趋于明显了。 天才出于勤奋。李贺之所以顷刻间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固然和天资聪悟有关,但主要还在于他酷爱写诗,勤奋刻苦。据记载,每天清晨,李贺总是身背锦囊,骑着瘦驴,在野外路上溜达,仔细地观察四周的景物,构思诗句。一旦想到了好的句子,就赶快掏出纸、笔,记录下来,放进锦囊。傍晚回到家里,他总是先从锦囊中把记下的诗条掏出来,放在桌子上。母亲看见那么多诗条,知道儿子为写诗又费了一天心,常是疼爱地责备说:“我儿是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吗?” 晚饭后,李贺磨好墨,提起笔,在灯下开始埋头整理、补充那些记在纸条上的诗句。往往连睡眠也忘掉了。他的一首又一首的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真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了。在家乡人心目中,李贺的“锦囊”成了他刻苦创作精神的同义语。 由于李贺在诗歌创作上很注意造词造句,锤炼出了一些经久不衰的警句。象《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和《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唱天下白”等,都是他耗尽心血的艺术结晶。不仅韩愈和皇甫湜赞扬李贺的诗才,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李贺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饮誉中唐诗坛是理所当然的。不仅如此,他还名传千古。今天,人们在学习、欣赏唐诗时,又怎能忘得了李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