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路上,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治疗方式。 看病过程中,医生也会遇到略懂方药的'高人'。 即使角度不同,但都是怀着相同的心愿——早日康复! 近日,在君和堂上海徐汇馆宋秀明医生的门诊,就遇到两位咳嗽患者,细细了解其医案,其中有关中西医治疗方式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 大夫,我咳嗽,你怎么不给我用止咳药? 某日,宋秀明主任看诊完正准备休息,刚执方而去的患者突然折回问道: '大夫,我咳嗽,你的方子里怎么没有止咳的药?'语气之中的责备之意溢于言表。 '又遇到一位略懂方药的'高人'',宋秀明主任暗自默语。 随即,宋秀明主任请其落座,耐心地解释到: '你咳嗽已久,且咳而无痰,口干多饮,脉象细滑而弦,舌红而苔薄黄。中医认为乃是肺胃阴虚,肝火犯肺而咳,故方中从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肺胃之阴;桑白皮、地骨皮、潼蒺藜、白蒺藜清肝火;乌梅、白芍养肝阴。如此,阴虚得养,肝火可平,不止咳而咳可止。见咳止咳,乃西医的治本之术。中西医的不同即在于此。' 宋主任说罢,患者起身谢之而去。 中西医是在各自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两种理论体系的医学,它们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截然不同。以西医的思路开药,那不是开药方,而是开药铺,已失去中医之精髓。 咳嗽数月,一药方彻底治愈,关键就在于这个 许妪,陈咳数月,痰黄粘成块状,晨间烦热,失眠,便秘,舌红苔薄似无,脉沉细而滑。 CT:肺间质性炎症 处方:熟地、炙甘草、莲子、山药、火麻仁、肉苁蓉、坏牛膝、酸枣仁、山茱萸、玄参、知母、炮姜、炒白芍、五味子。 7剂后,咳减7成,痰量减少,晨无烦热。舌红苔薄白,脉细滑,原方加减继服。 此案,中医认为乃肾阴不足,虚火上灼于肺,致肺津成痰而咳,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酌加养脾清虚热之药,肾阴得养,虚火得平,不治咳而咳止。中医者,当明五脏之气化,病机之虚实,病位之浅深,药物之性味,如此方成明医。 医生有话说--中医为何被人诟病? 中医,是当今社会时不时会被人诟病的一个职业↓ '中医是什么东西 ,治不好病,吃不死人。' '你还信中医啊?我吃了几年中药了,屁用没有。' …… 当然,也有对中医赞美有加的。当听到上面的评论时,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师,有不服,也有赫然惭愧之感,生活中确实有上述情况的存在。 ![]() ![]() 本人高考时,也是通过调剂进入中医学院的,没有家传,对中医一无所知。面对阴阳五行,各种中药,也是兴趣索然。所幸本人尚能专心学习,如此按部就班,进入了中医行业。出入临床,也想小试牛刀,但开出的方子,很难取得预想的结果,一时茫然无绪。 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职业,真是骗子的行业吗?如果是骗子的行业,何以能流传至今?历史上的名医也是欺世盗名?如此的话,这骗术也太高明了吧? ![]() ![]() 既然别无他路,索性探索一番,看看中医到底能否治病。故而勤跑书店,见到多个中医的中医书籍就买,尤其是名家医案。为避免读书浮光掠影就抄书,如此一年下来,临床上的疗效渐显,但仍有无效的病例。尝到了甜头的我便效仿古代名医的治学之道,从经典入手,渐渐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诚如伟人所言'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但任何一个行业,在当今环境中,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社会上对中医的诟病的缘由也不是空穴来风。相对西医,如中国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中医更注重于个人对医的领悟。譬如学武,虽师从一人,但因每个徒弟的资质、悟性、勤勉程度及敬业心的不同而技艺有高低。 ![]() 因此,若你遇到一个中医没解决你的问题,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医师的问题。连续服用中药一周无效的话,是否可以考虑换个医生诊治或者换种思路开药呢?这个也是避免服中药数月甚至数年不愈的一个方法。 医生介绍 副主任医师 宋秀明医生临床上一直强调用传统中医思维来开方配药,这是他临床上遇到那些对中医似懂非懂者疑问的回复,他的方子通常不大,强调一定要审证求因,找到证候群的同时养护好脾胃。 个人简介 师从黄吉赓、王左等多位上海名中医。学术思想基于《内经》《伤寒论》,主张“阳主阴从”,以顾护人体阳气,注重保护脾胃以充后天化源,滋润肝肾以养先天元贞为临床特色。 专业擅长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在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咽炎、肺癌、月经不调及亚健康状态等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 出诊时间 周日下午,君和堂上海徐汇馆(徐汇区凯旋路3580号) 出品: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 策划:君和堂市场部 文稿:宋秀明 编辑:小君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