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们找到一颗不应该存在的行星, 可能颠覆现有的行星理论

 骄阳飞雪 2019-05-03

自数亿年前一个体积趋于无限小,而密度却趋于无限大的“奇点”发生了爆炸之后,便产生了目前的宇宙。从宇宙诞生至今,宇宙内的秩序一直都是井井有条,新星的诞生以及原有星体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某一套规律。近期,科学家发现,宇宙内也有“不守规矩”的星体,便是开普勒78b。

在持续对地外星体展开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颗更特别的星球,科学家形象地将它称为“地球的恶魔双胞胎”,它是一颗本不应该存在的行星。这颗特别的行星本名为“开普勒78b”,之所以说它不应存在,是因为它与其母恒星间的距离过于接近。天文数据显示,开普勒78b与其母恒星间的距离不到160万千米,还不及水星与太阳间距离的40分之一。

根据科学界已知的行星理论,在如此近的距离内是无法形成行星的,即便意外形成了,行星也会被恒星卷入,成为恒星的一部分。而“开普勒78b”多年来一直能够平稳地在其母恒星周围运行,实在是天文学一大奇迹。既然“开普勒78b”能顽强地留在母恒星周围,它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为何科学家会称其为“地球的双胞胎”?

由于距离过近,这颗星球的表面温度达到了3000K左右,和一些恒星都差不多了。而它离恒星这么近并且没有被恒星吞噬,按理来说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应该都在恒星形成的时候被搜刮一空,不会有行星生成的可能性。而这颗行星的发现让行星起源的吸积说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因为它不可能是在远处形成后被拉过来的。

开普勒78b的形成让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不管如何从理论上去分析,它都不应该存在。从一般行星形成理论来看,距离恒星200万千米范围内是无法形成行星的,即便形成了,行星也无法绕恒星转动。

那么开普勒78b会是在远处形成,漂浮到此处的吗?科学家认为不可能。若是外来星体逐渐靠近,其与恒星的距离仅为160万千米,它早就在恒星引力的作用下落入恒星内部,成为恒星的一部分了,绝不会出现围绕着恒星转动的情况。

由此可见,开普勒78b真的是宇宙中极为独特的存在,它到底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在母恒星周围旋转多年仍不被恒星吸入,其中原因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探究。虽然不知道这颗行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但是它一直在这样的距离下运行总有一天会因为质量被蒸发而被恒星捕获,最终分崩离析。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