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沱沱河大桥联话

 江山携手 2019-05-03
祖才先生遗作

沱沱大桥座落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长江河源区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两大山脉之间通天河西部分支沱沱河(亦称玛尔曲)沿。大桥是一座柱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公路桥。有十数墩,每墩桩柱六根,上架钢筋混凝土长板,平坦修长,如玉带飘落、彩虹倒悬,极为壮观。沱沱河是东西走向,东流称通天河,入滇便是金沙江,从白帝城出三峡,东去入海。大桥是南北走向,青藏公路穿桥而过,成为南下入藏的重要通道。从拉萨还可接通到新疆的公路。因大桥建在长江河源区,故称“万里长江第一桥”, 1986622,长江科考漂流探险队一行56人在河源区饮曲下水,扣开了长江科考大门,探险家们到达沱沱河大桥时,受到当地藏胞的热烈欢迎,与他们在第一桥上留影纪念。

联曰:    横卧源头,听梁下滔滔,乳汁甘甜先入口;

          高枕山麓,观孔前闪闪,身躯伟岸首投怀。

联语写大桥地位。联语把“滔滔”长江“闪闪”源泉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因“横卧源头”,所以首先投入伟岸身躯的怀抱,吮吸到甘甜的乳汁,比喻生动,亲切感人。“先入口”与“首投怀”,说明大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点明大桥的地位。

联曰:    揽胜第一桥,笑闪闪彩虹,经青海、达乌江,大路通天梁让道;

          观光源头水,喜飘飘玉带,别金沙、离白帝,长江入海孔迎流。

联语写大桥功用。上联写路:“揽胜第一桥”以游人的口气说登上第一桥饱览胜景。“笑闪闪彩虹”,看到这座如彩虹闪耀的大桥,不禁颔首展眉,笑逐颜开。“经青海、达乌江”,言从桥上经过的青藏公路,南通拉萨,再西北行到达新疆班公湖畔的乌江县。“大路通天梁让道”,言青藏公路可达喜马拉雅山高可接天处,或言转入新疆,可达天山。此“天”皆言其高。一个“让”字,言通天之路从沱沱河大桥经过,反映大桥功用之巨大。下联写江:“观光源头水”,言游人登上大桥,观赏滔滔而来的源泉之水。“喜飘飘玉带”,看到这条如同玉带飘拂的大江怎能不春风满面、喜上心头。“别金沙、离白帝”,言源头之水,沿当曲、沱沱河、通天河,南入金沙江,东流从四川白帝城出三峡,奔腾而去。“长江入海孔迎流”,一个“迎”字,万里江流是经过大桥桥孔而横贯九省的,反映大桥联系之广泛。联语用“别”、“离”、“迎”对“经”、“达”、“让”,动词巧对,使桥、路、江人格化,赋予生命,充满活力。联语还用带有色彩的词语相对,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堪为联中佳联。

联曰:    千秋乳儿孙,梁下别离,年年月月,暮暮朝朝,润泽辛勤铺锦秀;

          万里查水土,桥上迎接,密密层层,熙熙攘攘,漂流积极创辉煌。

联语写进一步开发长江。上联写长江水:“梁下别离”,言江源之水辞别大桥

而去。“年年月月、暮暮朝朝”,反映“乳儿孙”时间之久,与首句“千年”相呼应。“润泽辛勤铺锦秀”,言大江日以继夜,不辞辛勤,用她甘甜的乳汁去滋润万顷良田,编织起壮丽画卷。下联写探险队:“桥上迎接”,言江源区人民群众来到大桥迎接探险队。“密密层层、熙熙攘攘”反映欢迎人群众多、欢迎情绪之热烈,因为他们是“万里查水土”,是为开发母亲河而历险漂流的。“漂流积极创辉煌”,言探险队不顾艰难险阻,积极从事漂流科考工作,以进一步开发长江资源,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业绩。上联写母亲对儿的爱,下联写儿女对母亲的孝,上下沟通,联系紧密。联语中“别离”与“迎接”都在桥上,扣紧了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