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芳草屋845 2019-05-03

同一件事情,让不同的人去做,做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有的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完成任务;有的人则借助各种工具,借鉴各种资料,用了很长的时间但还没有解决问题。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两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遇事喜欢简单化,喜欢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后者则拘泥于形式,以为复杂就是完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只有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学会砍削与本质无关的工作,抓住问题的根本,用最简略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每一个职业人最应该具备的工作技能。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图形,而是梨形,因此测量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又运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测量出来。就在助手又搬出以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爱迪生进来了。他看到助手面前的一叠稿纸和工具书。于是,爱迪生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入量杯,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助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工作不都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也许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最高效的!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能给职场人士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凡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在着手从事一项工作时,要先动脑,想想这件事情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去做,而不是急急忙忙去动手,以致白白忙碌了半天,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维方法总是与复杂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凡事总往杂的地方想,而且认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越复杂就越好,以致钻进“牛角尖里。事实上,学会把问题简单化,才是一种大智慧。

某大学的一个研究室里,研究人员需要弄清一台机器的内部结构。这台机器里有一个由100根弯管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内部结构,就必须弄清其中每一根弯管各自的入口与出口,但是当时没有任何相关的图纸资料可以查阅,这然是一件非常困难和麻烦的事。大家想尽办法,甚至动用某些仪器探测机器的结构,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一位在学校工作的老花匠,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

老花匠所用的工具,只是两支粉笔和一只香烟。他的具体做法是:点燃香烟,吸上一口,然后对着一根管子往里喷。喷的时候,用粉笔在这根管子的入口处写上“1”。这时,让另一个人站在管子的另一头,见烟从哪一根管子冒出来,便立即也用粉笔写上“1”。照此方法,不到两个小时便把100根弯管的入口和出口全都弄清了。

第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想得越多就越深刻,写得越多就越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做得越多就越有收获。他们却不知道,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否则,再多,不合适,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独立之前,人们推举富兰克林和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由杰弗逊执笔。杰弗逊文才过人,最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东西品头论足。

杰弗逊将文件交给委员会审查时,在会议室中等了好久都没回音,于是非常急躁。这时富兰克林给他讲了个故事:一个决定开帽子店的青年设计了一块招牌,写着“约翰帽店,制作和现金出售各种礼”,然后请朋友提意见。

第一个朋友说,“帽店”与“出售各种礼帽”意思重复,可以测去;第二位和第三位说,“制作”和“现金”可以省去;第四位则建议将约翰之外的字都划掉。

青年听取了第四位朋友的建议,只留下“约翰”两个字,并在字下画了顶新颖的礼帽。帽店开张后,大家都夸招牌新颖。

听了这个故事,杰弗逊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后来公布的《独立宣言》,的确是字字珠玑,成为享誉世界的传世之作。

可见,“多”不一定就是好。很多时候,“多是累赘,“多”是画蛇添足,“多”只会使你更忙,更没有章法。因此,凡事“合适”即可,不要盲目求多、贪多,否则,事情就有可能搞成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思考与训练

1.爱迪生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你如何理解“越简单的方法就越是高效”这句话?

3.你是怎样去解决工作中复杂的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