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漫漫抗癌路,20岁生日峰回路转--1例ALK 肺腺癌诊治经过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5-03

【肺癌多学科会诊病例】

患者陈GAAO,男,20岁(1999年3月出生)。

2014年学校体检时发现左肺占位,在当地医院以“肺脓肿”、“肺结核”、“肺囊肿”行抗感染治疗,肿块没有明显变化。

于2017年3月在就医北京某大医院,考虑“肺结核”,遂在北京另一家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5个月,肿块无变化。

2017年8月再次到北京某大医院复查CT:右肺中叶周围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肺炎症。CT引导下穿刺病理(2017-10-24):肺恶性上皮源性肿瘤,综合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腺样囊性癌

全身骨扫描:右侧肩胛骨放射性浓聚影,考虑骨转移可能性大。

基因检测(2017-11-21):ALK融合。

自2017年11月开始口服“克唑替尼”,肿瘤退缩,病情稳定。

2019年2月咳嗽有痰、低热,抗感染效果不佳,复查CT提示病情进展。体重在近1个月内下降 5kg。                


2019年3月15日前来住院,实验室化验:白蛋白28.3g/L;C反应蛋白205.27mg/L;D-二聚体0.76mg/L;纤维蛋白原测定4.63g/L。

肿瘤标志物:CA-125:307.13U/mL;CA19-9:300.01U/mL;CEA:107.92ng/mL。

EB病毒IgG阳性(+);巨细胞病毒IgG阳性(+);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支原体滴度1:80。

2019年3月12参加“河南省肺癌多学科会诊”,建议口服塞瑞替尼

2019-03-13开始口服塞瑞替尼,450mg(3粒)/天。服药几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后停止。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用药 1月多后复查CT提示肺部肿瘤明显退缩吸收

以下是2019-03-09的胸部CT(手机拍照、拼接):

口服塞瑞替尼 40天后,于2019-04-23复查CT(手机拍照、拼接):

【讨论】

  1.  患者最初(15岁)就被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结核感染,长期抗感染治疗无效,3年后才做出正确诊断,估计年少和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可能是造成误诊的因素;口服克唑替尼14个多月后疾病进展,表现为肺部合并感染,但抗感染治疗无效,改用二线ALK抑制剂后症状在短时间内即有明显减轻并消失。从该患者的诊治经历可以看到,有时在鉴别肺部感染与肺部肿瘤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2. 该患者服用克唑替尼14多月后耐药,塞瑞替尼在二线治疗中发挥了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塞瑞替尼“突然”被引进到国内临床并进入医保目录,用做二线药物时能享受报销政策。在此之前国内医生很少有使用此药的经验(除外曾参加此药试验的医生们),特与您分享二代ALKi 二线治疗的点滴经验。


国内赛林泰公司研发了一个高效低毒的二代ALK抑制剂CT-707临床试验即将在我们病区启动,敬请关注。

CT-707新药临床试验介绍

项目名称:评价CT-707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试验药物CT-707介绍为高活性的ALK/FAK/Pyk2/IGF-1R抑制剂,系1.1类抗肿瘤新药。CT-707 呈淡黄色混悬型颗粒,规格250 mg/袋和300 mg/袋。服药剂量为300 mg,每日两次(BID),两次服药间隔8 小时以上,适量温水(约100 mL)充分搅匀后送服。

该试验的主要目的:评价CT-707治疗克唑替尼耐药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独立影像和研究者分别评估的ORR、DCR、DOR、PFS、OS)

次要目的:评价CT-707治疗耐药患者的安全性(不良事件),进一步评价CT-707在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PK谷浓度分析),探索性生物标记物研究

主要入选标准

  1.  年龄为18~75岁(含18和75岁)

  2.  男女不限;

  3.  ECOG PS评分为 0-2分

  4. 预计生存期不少于12周;

  5.  根据RECIST v1.1(实体瘤),受试者至少存在一个既往未经局部治疗的可测量病灶[不接受仅骨转移或仅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作为可测量病灶];

  6.  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NSCLC[接受既往的ALK阳性报告(检测方法包括:FISH、Ventana IHC及RT-PCR)];

  7.  既往接受克唑替尼持续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

  8. 首次给药前4周内无脑转移,或无症状且不需要临床干预的脑转移患者,或治疗后稳定超过4周的脑转移患者;

  9.  器官功能满足试验要求(详见试验方案)的受试者;

  10. 既往任何与抗肿瘤治疗相关的毒性必须已经恢复至≤1 级(脱发除外)

主要排除标准

  1. 既往使用过克唑替尼以外的其他ALK抑制剂;

  2. 既往细胞毒化疗超过2线;

  3. 首次给药前3个月内有以下情况者:心肌梗死、重度/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外周动脉旁路移植、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 筛选时ECG发现QTc间期(Fridericia formula矫正后,即QTcF)延长,男性> 450 msec,女性>470 msec;或心脏超声检查LVEF< 50%;

  5. 需要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或传导异常。注:药物可控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以及起搏器可控的心律失常患者可入选; 

  6. ≥3级的外周神经疾病(CTCAE 5.0版);

  7. 有任何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病史需要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8. 首次给药前4周内接受过根治性放射治疗,或首次给药前2周内进行过姑息性放射治疗,或首次给药前8周内接受过放射药剂(锶、钐等)的患者;

  9. 首次给药前4周内接受过全身性抗肿瘤治疗(靶向治疗除外),包括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或控制癌症的生长因子)等的患者;

  10. 首次给药前2周内接受过其他靶向治疗的患者;

  11. 接受以下药物的治疗并且不能在首次给药前至少7天和在研究期间停止使用的患者:已知是CYP3A的强诱导剂或强抑制剂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布丁、利福平、利福喷汀、替拉那韦、利托那韦、圣约翰草和酮康唑等。具体见本研究禁止的合并用药);

  12. 首次给药前4周内出现任何需要系统性全身治疗的活动性感染的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