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靖江思岳桥联话

 江山携手 2019-05-03
祖才先生遗作

思岳桥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长江岸边。这是一座石梁古桥,桥头立有“思岳桥”三字石碑。史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靖江,注意保境安民,惩恶扬善,政绩卓著,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后来奉诏南调,渡江时,江边有座石桥,甃石为梁,高大雄伟,百姓云集桥头,箪食壶浆,焚香跪送,声泪俱下,难舍难分。岳飞南渡后,百姓感恩怀德,思念不忘,遂将岳飞经过的石桥题名为“望岳桥”,岳飞遇难后,又改名“思岳桥”。可见此桥当建于南宋之前,是一座经久耐用的古石桥。靖江父老还在石桥西首建了“岳王生祠堂”,亦称“岳王庙”。镇以祠名,流传千古。历代清官良吏、好绅义董曾多次修桥缮庙,精心保护。清初,知县张学醇一度重修。民国以来刘国钧先生曾三次捐资修建。1985年,靖江县政府再度整修,致使石桥、岳庙保存完好。如今岳庙建筑为全宋式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雄伟,蔚然壮观。殿堂有岳飞塑像,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精忠报国”的岳像石刻旧貌依然,诗词书画琳琅满目。“思岳桥”和“岳王庙”已载入县志,列为名胜古迹,成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基地。每逢清明时节和岳飞忌日,来此凭吊者络绎不绝。

联曰:    戴德感恩,观八千里烟云,望断桥头精忠影;

敬忠怀烈,想三十年尘土,听残祠内报国声。

联语写桥名来历。上联写桥头送行:“望断”言百姓在送别之时,依依不舍,直至不见踪影,反映“戴德感恩”之殷切,点清桥名乃源于此。“八千里烟云”言其此去又是南征北战,任重道远。下联写祠内祭祀:“听残”言凭吊者在祠内看得仔细,想得周到,反映“敬忠怀烈”之深沉。“三十年尘土”言其久战沙场,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功绩。“尘土”原指微不足道,是岳飞自谦之词,实指丰功伟绩。上下联末句中巧嵌“精忠”、“报国”四字,此乃岳母刺于飞背的金石良言,又重见于岳飞生祠内,高度评价了岳飞的一生。上下联中两句是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的名句,稍加改动,写入联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亲切。

联曰:    望岳桥、思岳桥,切望深思,桥堍桥头殷殷意;

生祠庙、死祠庙,敬忠崇死,庙里庙外缕缕情。

联语写思岳情意。上联写桥:言无论站在“桥堍桥头”都会角景生情,思绪万千,说明望岳之切、思岳之深。下联写庙:言不管在“庙里庙外”都会怀念岳飞,敬其生之伟大,崇其死之光荣。“缕缕情”对“殷殷意”谓思岳情怀之浓厚,敬岳心意之深切,对仗也工。联语中两个“生”与“死”对两个“望”与“思”,四个“庙”字对四个“桥”字,复字连环使用,寓思想性于趣味性之中,不知熬了多少不眠之夜。

联曰:    庙延百代千秋,分敌我、明爱憎,缅鬼雄平英抗日;

虹贯九州四海,辨忠奸、知廉耻,怀人杰卫国保家。

联语写古桥的教育作用。上联写庙,下联写虹,言一庙一虹成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基地。“百代千秋”谓作用时间之长,“九州四海”谓作用地域之广。所以靖江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在那被侵略、遭蹂躏的日子里,来庙中,登桥头,“缅鬼雄”、“怀人杰”,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认识水平,做到“分敌我”、“明爱憎”、“辩忠奸”、“知廉耻”,从而参加“平英抗日”的斗争,实现“卫国保家”的目的。作用之大,笔墨难描。“鬼雄”、“人杰”出自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用来赞扬岳飞的精忠。联语中间四句上下左右都成对仗,可谓是联中之联。

联曰:     江边送鄂王,袋菇篓笋、箪食壶浆,桥面磨留双双印;

  祠内祭武穆,壁画楹联、烛光烟火,殿堂缭绕缕缕香。

联语写对岳飞的爱戴与怀念。上联写桥头送别:“袋菇篓笋”、“箪食壶浆”,虽是家氏乡土产,却表达了一片深情,所谓是礼轻情谊重。“磨留双双印”言人数之多、情谊之重、爱戴之深。下联写祠的祭祀:“壁画楹联”、“烛光烟火”表达对岳飞的歌颂和哀思。“缭绕缕缕香”谓祠内香火旺盛,经久不衰,忠魂不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联语中间四句亦是联中之联,对中之对,对偶两顾,意趣双兼,难能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