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朱雀桥联话

 江山携手 2019-05-03
祖才先生遗作

朱雀桥在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中已经提到,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虽是一首讽刺东晋豪门贵族王导、谢安“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的诗篇,却给我们明示了朱雀桥的建桥时间、桥址和它的地位。诗中提到的王(导)谢(安)都是东晋的权臣,王导曾拥戴琅邪王司马睿于建康(南京)称帝,是为东晋,王导任丞相,其族人多居要职,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历元、明、成三帝,皆居宰辅。谢安,东晋宰相。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其弟、侄等都手握重兵。由此观之,朱雀桥最迟建于东晋时期,即公元318年前后,于今已有1700年历史了。桥址无疑在伴邻乌衣巷的秦淮河上。它的名声地位亦非同一般,当与王、谢两大家族有关的乌衣巷齐名。可见朱雀桥是南京秦淮河上具有二千年历史的一座古代名桥。

这座古代名桥的用料、结构、造型、规模以及与之有关的重大事件又是如何呢?清末画家吴有如的名画《赤焰腾空图》给我们作了提示。该图珍藏于上海璧园图书馆,图为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所作,画面真实地再现了1891928日晚上8时许南京秦淮河一带市民聚集朱雀桥上争相仰望UFO(外来飞行物)的情景:一大群穿着长袍马褂、蓄着长长辫发的清代人挤挤挨挨,支足翘首,目不暇接不转睛,凝视着浮悬于东南角空中的一个卵圆形发光体。画面只画了桥身的一半,上面摩肩接踵站了近五十个人,这些人神态各异,情绪高昂,有的好像惊呼,有的似觉赞叹,有的默默观望,有的相互交谈,有的则在静听他人的议论,构思精巧,笔触细腻,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吴有如还在画面题写了一篇短文:“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自西而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气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支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灭。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为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纭,穷于推测。”这段文字对天空奇观之分析比较符合科学性。

画家着眼于描绘登桥观赤焰的情景,无意中绘制了名胜古迹朱雀桥。从画面上看,该桥为一座花岗岩单孔拱桥,桥畔有屋舍高楼,桥的高度比两层楼略低一筹,相当于人体高度的6倍,算来约为10米。桥的长度,从桥身的一半倚栏而望的50人推算,估计全长约为50米。桥的宽度,从立桥上“不下数百人”看,以400人计算,横向每排约为8人,则桥宽可为4米许。从桥的高度与长度推测,约有50级石阶供游人登临。桥侧置长方形石栏10副,每栏雕有4扇长方形窗棂,整齐划一,悦目赏心。整座石桥如玉环插水,似金镜浮空,古朴壮观,富有历史意义与科学研究价值。

朱雀桥不仅是自然界壮景奇观的目击者,而且还经历了人世间兴亡更替与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社会万象。朱雀桥所跨越的秦淮河一带,历来是秦楼楚馆的聚集地区,一方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方面任攀随折,忍泪含悲,多少良家女子葬身于烟花场所,好不凄凉。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侠骨柔情的爱国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末清初,李香君寓居于秦淮河畔的媚香楼,写下了血染桃花扇的壮烈篇章。如今媚香楼已修葺一新,供人凭吊。

联曰:    仰望青天,接踵摩肩登朱雀;

 俯观彩画,惊呼赞叹赏赤毬。

联语写登桥赤焰的情景。上联写“登朱雀”:言挤挤挨挨的人群在朱雀桥上仰望青天,说明天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也反映朱雀桥之高大,因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下联写“赏赤毬”:描绘人们在观赏彩画上火焰般的球形物体时脱口呼奇,赞不绝口的神情,说明此乃见所未见的天上奇观。上联之“登”是行动,下联之“赏”是目的,读上联给人悬念,读下联恍然大悟,仔细揣摩,津然有味。

联曰:    拾级媚楼,李色梅香君颔首;

 凭栏朱雀,诗情画意士抒怀。

联语写桥史。上联写媚楼:谓游人一级一级别登上媚香楼,欣赏李花之白色、梅花之香气,不住点头称是,盛赞了李香君高洁的品质。下联写朱雀桥:游人登上桥头,把与朱雀桥有关的历史画卷现出来。联语以畅游秦淮河风景区的口气着笔,读来如监其境,亲切感人。联中用了典故、比喻,含蓄隽永,加强了艺术性。上联嵌“李”、“香”、“君”三字,点出媚楼主人,对得工整,运笔自然。

联曰:    朱雀飞秦淮,月白风清摇金镜;

 乌衣挟粉黛,灯红酒绿坠黄泉。

联语写桥景。上联写朱雀桥:首句点明桥址。次句描绘月夜景色,在朗月银光照耀之下,倒映水中的半环桥影,随风荡漾,如同摇动金镜一般,婆娑闪烁,光彩迷人。下联写乌衣巷:首句言乌衣巷两面居住着青楼女子,次句写这些冠禽兽的快乐是建筑在被迫为娼的贫家女子的痛苦之上,倒头来,这些不堪蹂躏的女孩子只得身坠黄泉,玉殒香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青楼女子的一片同情,对吃人社会的无比憎恨。联语用四组色彩形容词相对,把朱雀桥打扮得五彩缤纷,艳丽引人;把旧社会揭露得彻头彻尾,入骨入微。联中用了四个动词,变静为动,写活了朱雀桥的景色,道出了青楼女子的命运,炼字有功,突出主题。

联曰:    泼墨赖有如,枕卧秦淮登画卷;

 挥毫亏禹锡,伴邻王谢入诗林。

联语写朱雀桥的画意诗情,点出了《赤焰腾空》图和《乌衣巷》诗的作者,交代了朱雀桥的桥址及其周围环境,展出了朱雀桥在历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

联曰:    胜景缀金陵,名入唐诗,一洞十栏阶半百;

 奇观悬朱雀,影留清画,千寻四尺焰二三。

联语写桥况。上联写桥:言朱雀桥是金陵的胜景,规模巨大,气势恢弘,名已载入唐诗。下联写赤焰毬:言其悬浮于朱雀桥上空,目击者认为有千寻之高,四尺之大,外围火焰有二三层,实乃天上奇观。因此被清代画家吴有如绘入他的名画之中。联语以“清画”对“唐诗”,以“奇观”对“胜景”,以“朱雀”对“金陵”,切时切地切景,对仗工整,一目了然。联中巧用数字相对,描绘规模,展现了风采,别具特色。

联曰;    奇迹出金陵,接踵摩肩,捷足桥头观赤焰;

 真情动吴氏,呕心沥血,挥毫纸上绘丹青。

联语写桥头热闹场面。上联写观赤焰:首句交代观赤焰的地点,说明是不同寻常的景观。次句反映观众之多、桥面之高和赤焰之奇。末句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登高望远,翘首观看的热闹场面。下联写绘丹青:首句交代丹青作者及其绘画原因。次句既反映作者之艰辛,也反映作品之名贵。末句说明作者变霎时景观为永久图画,具有观赏和科研价值。上联写“观”,下联写“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合乎常理,表达了作者的一片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