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堠堌冢的传说

 佛啊呀 2019-05-04

堠堌冢的传说

出聊城城区向北坐汽车沿聊(城)临(清)路到东昌府区北30公里处斗虎屯镇堠堌村附近,可以看到道路西面有座巍然屹立的土丘,高二三十米,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冢子”,也叫“堠堌冢”、“青龙山”。千百年来,人们不知其到底是何人所建、有何作用。有的说是大禹治水时期用大印镇住了一条青龙,有人说是一个皇帝的陵寝,也有的说是汉武帝修建的军事设施。其中流传最广的传说叫“虚粮冢。”

据说,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诸侯混战。晋、齐是当时的两个大国,晋国仗势强盛,想打败齐国,称霸诸侯。当时的聊城一带处于两国交界处。于是,晋发兵偷袭齐国,并包围了齐国的西部城池。晋国的兵将猛打猛攻,齐国的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敌。两国相持多日,但不分胜负,双方都伤亡较大。当时齐国城内,粮草殆尽,补给困难。于是晋国转变进攻策略,想等齐国粮草吃完,自行撤退,不战而胜。于是,在齐国城外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齐国一个谋士识破了敌军的阴谋,将计就计,号召城内所有军民,男女老少,连夜突击,凡能搬砖运瓦、提篮的人都上了阵,送砖运土,并派出部分士兵装成运粮队伍,麻痹晋军。军民团结一心,很短时间就堆起一个大土堆来,再在上面放上一层粮食,把大土堆全部封盖起来,第二天挂出了“米粮堆”三个大红字的牌子,在四周还写上了“防火防盗”四个大字,非常显眼;又马上修书一封,写下了十年战表,叫使者给晋军送去。

晋国将军一看心里纳闷,于是派探子前去侦察,他们向齐国一望,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原来如此!齐国有这么一大堆粮食,十年一粒不收,也没有问题呀!”他们想到这里,无心恋战,只好把兵撤回。

晋国撤兵后,齐国军民安居乐业。后来,齐国的谋士英年早逝。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位谋士的智慧,齐国的君王下令把谋士的英灵葬在虚粮堆上,同时,把这虚粮堆正式命名为“虚粮冢”,成为永流千古的一座无字丰碑。

摘自《聊城文化遗产大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