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耶城的古井中出土了珍贵的秦简,里面还发现最“早”的户口簿

 历史解密坊 2019-05-04

谈起户口,里面有两层意思,就是住户和人口。计家为户,计人为口。在现代,一般由公安机关根据家庭户口情况,还会颁发户口本。可事实上,户口本却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秦朝,就有了较为完善的户口制度和户口簿。可是您知道2000多年前,秦代的户口簿是什么样的吗?当时的户口制度,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其实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于是,户口制度就此诞生。但真正形成完善的户口制度,首先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才行。因此,秦朝统一六国后,随后实施的户口制度,才是真正完善的户口制度。

秦朝的户口制度是怎样的呢?没人看过,直到2002年6月,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里耶古城,考古人员在一眼古井中发现了三万六千余枚竹简。这些可不是普通是竹简,这些竹简全部来自于秦代,而且,是具有绝对权威性的官方文书。这里,简直就是秦朝的殷墟。

翻开里耶秦简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秦代的户口本,也了解到秦代的户口制度。

咱们先说秦代的户口本。不是大红本,也没有烫金字。只是一片竹片或木片,上面用黑色墨字写着每户的信息。都有什么信息呢?开头,户主,哪的人,姓字名谁。如果是官员,或有爵位什么的,也要写清楚。然后是妻子,儿女,有的没分家的,还会有户主的兄弟姐妹。家人除了登记籍贯姓名,还要注明年龄,健康情况,是否当兵。第三部分,备注;第四部分,是伍长,也就是官方代表的确认签字

读者可能会说:看秦朝的户口本和现在也差不多少。事实上,差别大着呢。要讲得更清楚,就要从秦朝的户口制度说起。

今天看来,秦朝的户口制度其实一切是为了战争。首先,它对户口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十分严格。秦朝有专门的户籍制度,规定,百姓成年后,必须登记入籍,叫“传籍”,搬家了,就必须重新登记,叫“更籍”。如果查出户籍档案中有不真实的地方,地方官都要受到处罚。始皇十六年,还专门下了道圣旨,强调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严格登记年龄,对不报,虚报,假报的行为严加惩罚。

当然,秦朝的户口制度也有很不好的一面,就是在秦朝,人要分三六九等,而且,从户口本上就要有体现。在秦国,首先分“臣邦人”和“故秦人”。两者之间,从待遇,到职业,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身为“臣邦人”,不管你怎样努力 ,不管你怎样胸怀大志,绝不能从事当时最时髦的职业--当兵,只能当农民,从事最基本的粮食种植,运输等艰苦的劳作。

“臣邦人”也分等级,一种是“真臣邦”,一种是“夏子”。这两者的待遇还不相同。举个例子,在当时,犯同样的罪,如果你是“真臣邦“,那么,你能拿得出一定的钱财,是可以赎罪的。可如果你是“夏子”,那么不好意思了,你有再多的钱,也没用。这一点,从法律上就明确规定了,天王老子也不好使。

其实,户口制度和人类制定的许多制度一样,其基本的目的是好的,都是以国家利益,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目的。但是,许多的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甚至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就经常会忘掉了制订时的初衷。这样的制度,在执行中就会出现偏差,最后,就可能让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