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胃汤。1.本方为滋养胃阴的代表方剂。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19-05-04

益胃汤

益胃汤组成为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生地15   玉竹4.5克(炒香),

具有滋养胃阴之功效。

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3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益胃汤

方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可以有力地促进食欲,对神经性厌食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其他原因如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机理应再探讨。该方剂除对神经、内分泌有调节作用外,其君、臣诸药还有降血糖作用,但该方剂中还用了冰糖,冰糖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其治疗机理也应探讨。对慢性胃炎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如果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应配合现代医学抗生素十制酸药十保护胃黏膜药十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该方剂抗菌力度不大,只有麦冬对细菌抑制作用,地黄真菌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免疫增强作用使机体自身产生抗菌效果有关。[1]

处方

沙参9 麦冬15 冰糖3 细生地15 玉竹4.5克(炒香)

3.2 功能主治

滋养胃阴。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

3.4 方解

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方中重用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共为君药配伍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为使。全方药简力专,共奏养阴益胃之效。[2]

3.5 运用

[2]

1.本方为滋养胃阴的代表方剂。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与生脉散合用)以益气敛汗;

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理气消食。

3.6 现代适应证

适应证: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儿厌食症

3.6.1 慢性胃炎

3.6.2 糖尿病

3.6.3 小儿厌食症

3.7.2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7.3 抗炎、抗氧化及耐缺氧作用

3.7.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7.5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温病条辨》卷二

[返回]4 《传信适用方》卷四方之益胃汤

4.1 方名

益胃汤

4.2 组成

丁香人参、桂心、阿胶

4.3 主治

小儿胃虚身热呕吐不止。

4.4 益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6分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4分,

5.1 方名

益胃汤

5.2 组成

丁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诃黎勒皮1分,官桂半两,大黄(炮黑黄)半两。

5.3 主治

胃虚挟热,呕吐不止。

5.4 益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

益胃汤

6.2 组成

黄耆2分,甘草2分,半夏2分,黄芩3分,柴胡3分,人参3分,益智仁3分,白术3分,苍术1钱半,当归5分,陈皮5分,升麻5分。

6.3 主治

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益胃汤

7.2 组成

当归、茯苓、白术、陈皮、黄耆、甘草、防风、升麻。

7.3 主治

齿病,胃气伤者,喜热而恶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